•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油菜的氮素吸收、分配與利用特性研究

      2022-05-11 06:41:58嚴紅梅段秋宇李虹橋郭世星吳永成
      關(guān)鍵詞:矮稈分配比例莖稈

      嚴紅梅 ,段秋宇 ,彭 霄 ,李虹橋 ,郭世星 ,吳永成 ,3,4*

      (1.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農(nóng)學(xué)院,成都 611130;2.岳池縣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發(fā)展中心,四川 廣安 638300;3.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態(tài)與耕作重點實驗室,成都 611130;4.作物生理生態(tài)及栽培四川省重點實驗室,成都 611130)

      油菜是中國第一大油料作物,長江流域是中國冬油菜的主要產(chǎn)區(qū),其產(chǎn)量和種植面積約占全國的90%[1-2]。矮稈油菜具有抗倒伏能力強、適宜高密度種植、經(jīng)濟系數(shù)高等優(yōu)勢,但國內(nèi)有關(guān)矮稈油菜在栽培利用的研究報道較少[3-4]。氮素是油菜生長發(fā)育所需的重要元素,也能調(diào)控油菜生長發(fā)育,從而獲得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的重要措施[5-6]。因此,關(guān)于油菜對氮素的吸收、分配與利用的研究受到學(xué)者極大關(guān)注。隨著15N示蹤技術(shù)發(fā)展與完善,15N示蹤技術(shù)在玉米、小麥及烤煙等氮素研究被廣泛運用,也為油菜的氮素研究提供了重要手段[7-9]。宋海星等[10]采用15N示蹤技術(shù),研究了不同氮素生理效率油菜品種生育后期營養(yǎng)體氮素再分配的差異。劉寶林等[11]運用15N示蹤方法,探明了早熟油菜不同生育期對肥料氮的吸收和分配規(guī)律。袁金展等[12]通過15N標記方法,探討了氮素的吸收、分配、再分配與油菜早熟的內(nèi)在關(guān)系。P.Malagoli等[13]應(yīng)用15N示蹤技術(shù),研究了油菜從蕾苔期到收獲期氮代謝及分配特性。上述研究結(jié)果為普通高稈油菜合理施用氮肥提供了重要依據(jù)。但是,目前還比較缺乏矮稈油菜吸收、分配與利用15N標記肥料氮的相關(guān)研究報道。因此,本文選用不同株高基因型油菜(矮稈種質(zhì)MJ01,高稈主推品種川油36),采用盆栽試驗和15N標記方法,以期明確油菜的氮素吸收、分配與利用特點及不同株高基因型的差異。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與試驗設(shè)計

      選用矮稈油菜種質(zhì)MJ01(以V1表示)和高稈油菜品種川油36(以V2表示),設(shè)置兩種盆栽密度:2株/盆(以D2表示),4株/盆(以D4表示),合計4個處理,每處理15盆。各處理的氮磷鉀養(yǎng)分施用量相同(參照大田施肥量,N:150 kg/hm2、P2O5:60 kg/hm2、K2O:90 kg/hm2),其他盆栽管理措施一致。

      1.2 試驗管理

      盆栽試驗于2015年10月—2016年5月在成都市溫江區(qū)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教學(xué)科研基地進行。采用直徑28 cm、高28 cm的塑料盆,每盆裝風(fēng)干土20 kg,盆栽土壤來自試驗田耕作層,土壤為岷江灰色沖積性水稻土,質(zhì)地為壤土,土壤有機質(zhì)含量45.5 g/kg,全氮含量2.9 g/kg,堿解氮含量294 mg/kg,有效磷含量8.2 mg/kg,速效鉀含量33.6 mg/kg。50%的施氮量(75 kg/hm2)采用15N標記尿素(豐度5.10%,每盆施用0.99 g),另50%施氮量為普通尿素(每盆施用0.99 g)。過磷酸鈣和氯化鉀肥每盆分別施用3.07 g和0.92 g。普通尿素與磷鉀肥均做基肥,與盆栽表層10 cm土壤混勻。15N標記尿素(標記15N尿素施肥投入盆缽的15N氮素為23.5 mg)用200 mL清水溶解后用噴水壺均勻噴施于盆栽土表。2015年10月21日播種,10月27日出苗,11月中旬按試驗要求定苗,各盆缽定苗時移除的幼苗剪碎埋入原盆缽表土層。

      1.3 測定項目和方法

      1.3.1 植株干物質(zhì)取樣測定

      在油菜蕾苔期(2016年1月19日)、開花期(2016年3月7日)、成熟期(2016年5月4日)分別進行干物質(zhì)取樣測定。每次取樣3盆,按植株器官分樣,然后于105℃殺青30 min,80℃恒溫烘干后稱重,用植物粉碎機粉碎后過20目篩,裝入樣品袋以供全氮含量和15N豐度測定。

      1.3.2 全氮含量和15N豐度測定

      初步粉碎后過20目篩的植株樣品,送河北省農(nóng)林科學(xué)院遺傳生理研究所,進一步用超細植物粉碎機粉碎過100目篩,測定全氮含量(K-05自動定氮儀)和15N豐度(美國熱電公司同位素比率質(zhì)譜儀Thermo-Fisher Delta V Advantage IRMS)。

      1.3.3 盆栽土壤取樣和測定

      在成熟期,將盆栽土壤倒出來充分混勻后取樣,測定土壤樣品全氮含量和15N豐度。

      1.4 數(shù)據(jù)處理及計算方法

      1.4.1 相關(guān)指標計算公式

      標記15N的回收率=標記15N的植株最大吸收量/15N施用量×100%;

      標記15N損失率=(15N施用量-標記15N的植株最大吸收量-土壤15N殘留量)/15N施用量×100%。

      1.4.2 數(shù)據(jù)處理與統(tǒng)計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 19進行數(shù)據(jù)基本統(tǒng)計及方差分析。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植株干重

      V1品種成熟期的植株干重和莖稈干重均顯著低于V2品種(表1)。密度對植株干重、經(jīng)濟系數(shù)和莖稈系數(shù)均無顯著影響,對莖稈干重有顯著影響。隨著密度的增加,兩品種的植株干重、莖稈干重和莖稈系數(shù)呈升高趨勢,經(jīng)濟系數(shù)則呈下降趨勢。V1品種的籽粒產(chǎn)量低于V2品種,而經(jīng)濟系數(shù)相對較高。

      表1 成熟期植株干重Table 1 Plant dry weight at maturity

      2.2 植株氮素

      在成熟期,V1品種的植株氮素積累量顯著低于V2品種(表2)。密度對植株氮素積累、氮收獲指數(shù)均無顯著影響,而對莖稈氮素比例有顯著影響。隨著密度的增加,兩品種的植株氮素積累和莖稈氮素比例都呈增加趨勢。相同密度下,V1品種的氮收獲指數(shù)略大于V2品種。

      表2 成熟期植株氮素Table 2 Plant nitrogen at maturity

      2.3 標記15N的植株吸收

      D2密度下,V1品種的植株15N吸收量最大值出現(xiàn)時間(開花期)晚于V2品種(抽苔期);D4密度下,兩油菜品種的植株15N吸收量最大值均出現(xiàn)在蕾苔期(表3)。在蕾苔期,V1D4處理的植株15N積累量顯著大于V2D4處理。在開花期,V1D2處理的植株15N積累量顯著大于V2D2處理。而在成熟期,V1品種不同密度處理的植株15N積累量均顯著低于V2品種。密度對兩油菜品種的植株15N積累量無顯著影響。

      表3 標記15N的植株吸收Table 3 Labeled15N accumulation in the plant mg

      2.4 標記15N在植株地上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

      從蕾苔期到成熟期,15N在葉片中的分配比例呈下降趨勢,在莖稈中的分配比例則呈先增后降趨勢(表4)。在蕾苔期,V1品種葉片中15N的分配比例顯著低于V2品種,而花蕾中15N的分配比例顯著大于V2品種。在開花期,V1品種莖稈中15N的分配比例顯著低于V2品種。在成熟期,V1品種莖稈和角果殼中15N的分配比例均低于V2品種,而籽粒中15N的分配比例則相對略高于V2品種。與D2密度相比,D4密度降低了15N在葉片中的分配比例,但顯著提高了15N在莖稈中的分配比例??梢?,增加密度提高了15N在莖稈中的分配比例。不同密度下,V1品種成熟期籽粒中15N的分配比例(70.45%~70.53%)略高于V2品種(66.52%~68.53%)。密度對兩品種成熟期籽粒中15N的分配比例并無顯著影響。

      表4 標記15N在植株地上部不同器官中的分配比例Table 4 Allocation percentage of labeled15N in different organs of above-ground plants %

      2.5 標記15N的回收率和表觀損失率

      由表5可知,密度對兩品種的標記15N回收率無顯著影響。相同密度下,V1品種的標記15N回收率(41.8%~42.0%)顯著大于V2品種(36.8%~37.7%),而標記15N損失率(19.3%~25.1%)則顯著低于V2品種(32.3%~34.0%)。

      表5 標記15N的回收率和損失率Table 5 Recovery rate and loss rate of labeled15N

      3 討論

      有關(guān)不同油菜品種的研究表明[14-17],氮素吸收關(guān)鍵時期是苗期,氮素在花期的積累最高,15N在初花期的積累最高。本研究表明,高稈油菜V2的植株15N積累量最大值出現(xiàn)時間在蕾苔期,矮稈油菜V1的植株15N積累量峰值出現(xiàn)時間在蕾苔期至開花期,這與曹金華等[15]研究結(jié)果相似。

      作物氮吸收與分配特性,不僅與作物自身品種特性有關(guān),還與施氮量、施氮方式和種植密度等栽培措施有關(guān)。本研究表明,矮稈品種V1的籽粒氮分配比例大于高稈油菜V2,但兩者差異不顯著;V1品種成熟期莖稈和角果殼中15N的分配比例均低于V2品種,籽粒中15N的分配比例則略大于V2品種。S.Miersch等[18]研究顯示,半矮稈油菜品種與普通株高品種相比,在氮素供應(yīng)不足時表現(xiàn)出顯著高的N收獲指數(shù)、氮吸收效率、氮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NUE);半矮稈油菜生長類型對氮效率有較大影響;半矮稈油菜更適應(yīng)N虧缺環(huán)境。蘇偉等[19]研究顯示,免耕條件下,油菜的干物質(zhì)積累量及其氮素吸收量均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表現(xiàn)出增加的趨勢。陳遠學(xué)等[20]研究表明,隨著種植密度的增加,2種株型的春玉米群體干物質(zhì)積累量、總吸氮量逐漸增加。張娟等[21]研究顯示,合理地加大種植密度有利于促進小麥對肥料氮的吸收,提高地上部氮素積累量。段秋宇等[22]研究認為,隨著種植密度加大,莖稈和籽粒中的氮素比例呈升高趨勢,而角果殼中的氮素比例呈下降趨勢。本研究表明,加大種植密度,增加了油菜的植株生物量和氮素積累量,顯著提高了肥料15N在莖稈中的分配比例,降低了肥料15N在葉片中的分配比例。但本試驗采用盆栽試驗,邊際效應(yīng)可能較大,因此密度效應(yīng)有待田間進一步驗證。

      本研究中,與高稈油菜V2相比,矮稈油菜V1具有相對較低的產(chǎn)量,較高的經(jīng)濟系數(shù)和氮收獲指數(shù),與相關(guān)研究結(jié)果相似[4]。已有研究表明,矮稈基因不僅降低了株高、提高了收獲指數(shù),而且在供氮不充足條件下,半矮稈品種相比正常株高品種具有較高的產(chǎn)量;但在充足供氮條件下,不同株高基因型的籽粒產(chǎn)量并無顯著差異[23]。S.M.Clarke研究[24]認為,半矮稈品種和高稈油菜品種在相同施氮條件下的產(chǎn)量基本無差異,成熟期兩種油菜的氮素含量也相當。還有研究認為[25],油菜產(chǎn)量的增加與莖稈生長減少有關(guān),植株越矮,倒伏越少,籽粒產(chǎn)量隨之增加。本研究條件下,油菜當季肥料15N的損失率為19.3%~34.0%,品種間的15N損失率存在差異。宋海星等[10]研究指出,高氮生理效率油菜品種(X-36)與低氮生理油菜品種(X-50)相比,角果發(fā)育期以前損失氮素較少,角果發(fā)育期以后損失氮素較多。張振華等[26]研究表明,品種X-36的氮素損失比例和單株損失量均少于X-50,以4個生育期總的單株氮素損失量為例,前者比后者少18.1%??梢?,前人對油菜氮素損失的研究結(jié)果不盡相同,值得進一步探究。

      4 結(jié)論

      兩油菜品種的植株干重、籽粒產(chǎn)量、經(jīng)濟系數(shù)和植株氮素積累均存在差異。密度對植株氮素積累、氮收獲指數(shù)和植株15N積累量均無顯著影響,而對莖稈氮素比例有顯著影響。矮稈油菜V1莖稈和角果殼中15N的分配比例均低于高稈油菜V2,而籽粒中15N的分配比例則略高于V2。與D2密度相比,D4密度降低了肥料15N在葉片中的分配比例,但顯著提高了肥料15N在莖稈中的分配比例。密度對兩品種成熟期籽粒中肥料15N的分配比例、標記15N回收率均無顯著影響。相同密度下,V1品種的標記15N回收率(41.8%~42.0%)顯著大于V2品種(36.8%~37.7%),而標記15N損失率(19.3%~25.1%)則顯著低于V2品種(32.3%~34.0%)。盆栽條件下,油菜對肥料15N的當季吸收比例為36.8%~42.0%,植株吸收的15N在莖稈、角果殼和籽粒中的分配比例分別為13.07%~16.49%、13.70%~17.77%和66.52%~70.53%,肥料15N損失率為19.3%~34.0%。

      猜你喜歡
      矮稈分配比例莖稈
      水稻莖稈接觸物理參數(shù)測定與離散元仿真標定
      小麥矮稈突變體je0098的遺傳分析與其矮稈基因定位
      47份外引小麥種質(zhì)中矮稈基因的檢測及其降稈效應(yīng)分析
      谷子莖稈切割力學(xué)特性試驗與分析
      甘藍型油菜半矮稈細胞質(zhì)雄性不育系9162 A的選育及應(yīng)用
      種子(2018年10期)2018-11-14 08:54:00
      普通小麥品種陜農(nóng)33矮稈突變體的矮化效應(yīng)分析
      海南北部幼齡小葉欖仁單木生物量及空間分配特征
      施肥量與施肥頻率對紫花苜蓿莖稈直徑及長度的影響
      提高農(nóng)民在土地增值中的分配比例探析
      速讀·中旬(2017年11期)2017-11-11 12:41:26
      保障農(nóng)民公平分享征地增值收益問題探討
      谷城县| 尖扎县| 黄浦区| 米林县| 陆河县| 西林县| 汝南县| 大足县| 石台县| 嵊泗县| 西城区| 澜沧| 荔波县| 吴旗县| 滦南县| 黄骅市| 五家渠市| 岑巩县| 兴和县| 四平市| 平和县| 常州市| 隆安县| 广饶县| 蒲城县| 双辽市| 武威市| 清水县| 龙南县| 正定县| 镇远县| 左权县| 宜春市| 留坝县| 江安县| 宣城市| 四川省| 宣威市| 云和县| 额济纳旗| 泸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