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嘉
中國的汽車保有量已超過3億輛,成為全球第一汽車大國。同時,酒駕、搶行、路怒等行車問題的治理任重道遠。也許,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古人的“車品”。
從西周到春秋時期,馬車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人們對馬車的重視比現(xiàn)代人愛車有過之而無不及。很少有人愿意把馬和車借給別人使用,畢竟訓練出好馬及制造或購買一輛好車并不容易。馬和車是那時的重要財產(chǎn)。觀人之地位、成就,一個重要因素是看他有沒有馬車、馬車及馬匹的等級和數(shù)量,以及有沒有一名出色的車夫。君子六藝——詩、書、禮、樂、御、射,其中御就是指駕車。
總體來說,擁有馬車的人往往不會泯然眾人,駕馭馬車是一項受人尊重的技能。一個人若愿意給別人駕車,則表示出很高的敬意。比如,周文王姫昌曾親自給姜子牙駕車,信陵君曾給侯嬴駕車,等等 。
春秋時期有一位偉大的御者——孔子。他有自己的馬車,且駕車水平很高。他親授弟子六藝,其中包括御。
孔子授業(yè)以后,出門就很少自己駕車了。師者須遵禮。所以,他出門有車夫為他駕車,例如他的弟子冉有、子路等。“子適衛(wèi),冉有仆”——孔子行至衛(wèi)國時,就是由冉有駕車。不過,孔子仍然認為,駕車是君子的一項技能。有人嘲笑他“博學而無所成名”。他聽后自我解嘲道:“吾何執(zhí)?執(zhí)御乎?執(zhí)射乎?吾執(zhí)御矣?!币簿褪钦f,如果非要孔子選擇一個謀生職業(yè)的話,那么他愿意做一名御者,即司機。這也說明,司機在那時社會地位并不低。只不過,謀生并不是孔子的理想,所以,即使他有出色的駕車技能,也不以此為生計。
孔子對列國諸侯的德行、禮儀非常看重,稍不合意就會避而遠之。他崇尚的“禮”包括“車品”。孔子在衛(wèi)國時,衛(wèi)靈公與夫人南子同乘一車出宮,讓宦官陪侍左右??鬃幼诤竺娴能嚿细S。車隊肆意招搖,橫行過市??鬃佑X得自己被羞辱了,發(fā)出“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的感慨,立即離開了衛(wèi)國。
除了行車的規(guī)矩,孔子乘車也有規(guī)矩,比如“升車,必正立,執(zhí)綏。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這些都是孔子提倡的“車品”。
圣人無常師。孔子的很多學問都是從駕車中感悟而來的。比如“駟不及舌”,即“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還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等等。
作為一位提倡禮學的教育家,孔子不接受別人對他無禮,也很注意對別人的禮儀。有一次他乘車出行,路遇楚人接輿。他向接輿打招呼時未欠身,而是端坐不動。他很快就感到不妥,馬上下車欲賠禮,但接輿已驅車不顧而去??鬃臃浅M愧,感慨道,這世上有比自己更重禮儀的隱士。
與孔子同時代的齊國相國晏嬰,也有通過“車品”識人的故事。他曾有一名車夫,因自己給相國駕車而洋洋自得。這個車夫的妻子有一次觀察丈夫駕車,發(fā)現(xiàn)他舉止傲慢,而坐在車上的晏嬰一臉謙遜。當天晚上,車夫的妻子把丈夫數(shù)落了一番。車夫省悟,慚愧不已,立即端正了行為舉止。晏嬰發(fā)現(xiàn)了他的變化,了解到他在品德上有所增益,于是提拔他當了大夫。
晏嬰是一位賢相。司馬遷表示:“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zhí)鞭,所忻慕焉?!彼敢饨o晏嬰當車夫,以表達對這位先賢的崇敬。
圖:付業(yè)興? 編輯:姚志剛 winter-yao@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