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茜
摘要:半導體技術的發(fā)展需要以半導體材料作為支撐,而在不斷的發(fā)展過程中,半導體材料先后經過了多次演變,當前被廣泛應用的是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其典型代表包括氮化鎵(GaNg)、氧化鋅(ZnO)、金剛石以及碳化硅(SiC),相比較前兩代材料,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禁帶寬度更大、導熱率更高、抗輻射能力更強,能夠實現(xiàn)更好地電子濃度以及運動控制。本文以SiC為例,對其晶體生長設備技術及研究進展進行了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第三代半導體材料;SiC;晶體生長設備;技術
前言:半導體材料發(fā)展過程中,先后經歷了以硅(Si)為代表的第一代,以砷化鎵(GaAs)為代表的第二代以及以碳化硅(SiC)為代表的第三代,對比第一代和第二代半導體材料,第三代半導體材料SiC的性能更加優(yōu)越,應用領域更廣、產業(yè)關聯(lián)性更大,被廣泛的應用在移動通信、智能電網(wǎng)、太陽能、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對于社會經濟的穩(wěn)定健康發(fā)展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1 SiC晶體的特性
SiC本身是由石英砂、煤焦、木屑等在電阻爐內高溫冶煉得到,是一種無機物,自然界中同樣存在。SiC具有穩(wěn)定的化學性能,導熱系數(shù)高,熱膨脹系數(shù)小,可以制作高級耐火材料,耐熱性好,強度高且自重輕,有著良好的節(jié)能效果。低品級SiC(SiC含量85%左右)具備良好的脫氧性,可以加快煉鋼的速度,方便對鋼材的化學成分進行控制,促進其質量的提高平。不僅如此,SiC還可以被應用到電熱元件硅碳棒的制作中。
SiC的應用領域體現(xiàn)在幾個方面:分別是功能陶瓷、高級耐火材料、磨料、冶金材料,當前,SiC粗料已經得到了大量供應,但是其本身并不屬于高新技術產品,技術含量較高的納米級SiC粉體在短時間內,依然無法實現(xiàn)規(guī)模化生產。以“三耐”材料為例,憑著SiC本身耐腐蝕、耐高溫和抗沖擊等特性,可以用于冶煉爐襯以及碳化硅板、襯板等,也可以用于有色金屬冶煉中的高溫間接加熱材料,如豎罐蒸餾爐、精餾爐塔盤、鋁電解槽等
在對SiC晶體進行制備的過程中,可以采用的方法包括高溫化學氣象沉積法、物理氣象輸運法以及液相法等,其中最為常見的是物理氣象輸運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中頻感應圈,對高密度的石墨發(fā)熱體進行加熱,石墨坩堝底部填充碳化硅原料,相隔一定距離設置碳化硅籽晶,整體放入石墨發(fā)熱體中,通過外部石墨氈來對溫度進行調節(jié)看主機hi,確保氧化硅原料能夠處于高溫區(qū),碳化硅籽晶則處于低溫區(qū)。通過這樣的方式,碳化硅原料在分解后形成的氣相組分會向低溫區(qū)輸送,圍繞碳化硅籽晶逐漸生長成為碳化硅晶體。
2 SiC晶體生長設備技術
SiC晶體生長設備要求能夠滿足“改進升華法”(見圖1)的技術要求,將外延生長的工藝需求考慮在內。
SiC晶體生長對于很多條件都有著嚴苛的要求,最為核心的工藝參數(shù)包括隔熱性強、密封性好以及工作溫度高(2000-2500℃)等,加熱設備需要選擇中頻電源感應加熱,提升溫度控制的效果,同時選擇高溫密封和高效冷卻系統(tǒng),在整個晶體生長過程中,都必修切實做好加熱溫度的測量和控制。
SiC晶體生長設備包含了多個子系統(tǒng),分別是SiC晶體生長室、坩堝加熱、溫度控制、真空測量、氣體供給與過濾、籽晶桿運動及控制以及水冷系統(tǒng)。
3 SiC晶體生長設備技術進展
3.1國際進展
作為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典型代表,SiC晶體生長設備技術在很多國家都得到了足夠的重視,研究處于國際前列同時形成一定生產規(guī)模的包括德國的SiCrystal公司、美國的Dow Corning公司、日本的Nippon Steel公司等,其產品以LED、微波器件、電力電子器件等為主。不過,這些公司從保護自身技術的角度,并沒有面向市場提供相應的SiC晶體生長設備,在可以查閱到的公開文獻中,很難看到相關報道,而向市場提供SiC晶體生長設備的廠商主要是德國AIXTRON 公司、PVA Tepla公司、Linn公司和美國的GTAT公司等。
不過,國外生產的設備普遍存在著價格偏高的問題,而且設備生產商本身并不會針對SiC晶體生長工藝進行研究,同時SiC晶體生長工藝對于設備又有著極強的依賴性,設備生長工藝參數(shù)會直接影響SiC晶體的質量?;诖?,即便引入了國外先進的設備,依然需要加強對于SiC晶體生長工藝的自主研究,這樣才能得到高質量的SiC晶體材料。
3.2國內進展
我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就已經借助物理氣象輸運法嘗試進行SiC晶體生長實驗,但是實驗成果并不理想,無法得到高質量大尺寸的SiC晶體。1996年,國家在“863”計劃中納入了SiC晶體生長項目,2000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也提供了相應的經費支持,推動了相關研究的快速發(fā)展。就目前而言,我國很多單位在SiC晶體生長研究以及產業(yè)化方面都取得了顯著成果,以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例,在從國外引進先進SiC晶體生長設備的基礎上,又自主研發(fā)了相應的SiC晶體生長爐,經過十數(shù)年的研究,于2011年,實現(xiàn)了SiC晶體重大項目的產業(yè)化發(fā)展?,F(xiàn)如今,山東大學晶體材料實驗室已經可以利用自主研發(fā)的SiC晶體生長爐,得到2英寸、3英寸和4英寸的導電型及半絕緣型晶體,生產出的SiC晶體在市場上進入了批量銷售的階段。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同樣從1999年就已經開始了對于SiC晶體生長技術的研究,開發(fā)出了SiC晶體生長爐,并于2006年和天富熱電合作,成立了北京天科合達藍光半導體有限公司,開始了產業(yè)化探索的腳步,借助自主研發(fā)設備,生產出了2英寸SiC單晶襯底,實現(xiàn)了產業(yè)化,之后相繼研發(fā)成功了3英寸和4英寸的SiC單晶襯底,同樣進入到了批量銷售階段。2014年底,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與北京天達公司達成協(xié)議,借助自主研發(fā)的SiC晶體生長爐,完成了對于6英寸SiC晶體的加工。SiC晶體生長爐的核心技術參數(shù)如下:
爐內真空度:在極限條件下,SiC晶體生長爐內部的真空度最高可以達到6.6×10-4Pa;
系統(tǒng)漏率:在停泵關機時間超過12h的情況下,爐內的真空度在10Pa以下;
系統(tǒng)抽速:開機60min以內,真空度不超過2×10-3Pa;
爐體快提拉速度連續(xù)升降可調:超過50mm/min(含);
坩堝快提拉速度連續(xù)升降可調:超過50mm/min(含);
坩堝轉速:0-30r/min;
溫度測量控制范圍:1000℃-2600℃;
溫度控制精度范圍:±1℃。
另外,西安理工大學、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以及中國電子集團等單位也在不斷進行SiC晶體生長設備的自主研發(fā),對于相關技術的研究從未停止,中科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研發(fā)出的SiC晶體生長設備在配合50.8mm和76.2mm直徑的SiC單晶生長技術的情況下,成功生產出了100mm直徑的4H型SiC單晶。
針對我國多家研究機構自主研究的SiC晶體生長設備以及得到了SiC單晶產品進行分析,其在尺寸、質量等方面,相比較國際先進水平依然存在有不小的差距,以全球SiC晶體龍頭企業(yè)Gree公司為例,其本身在國際SiC基片市場中,占據(jù)了較高份額,而結合該公司在“ICSCRM 2013”國際SiC學會上發(fā)布的內容分析,截止2013年,使用6英寸產品功率元件的微管密度通常單個體積在1cm2以下,平均水平可以達到0.5cm2,最佳狀態(tài)甚至能夠達到0.01cm2,而我國的產品最佳狀態(tài)只能達到0.19cm2。
結語
總而言之,伴隨著半導體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對于半導體材料的研究也受到了相關部門的重視。從技術層面分析,我國在寬帶半導體技術領域,距離國際領先水平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分析原因,一方面是因為我國在相關技術方面額研究起步較晚,另一方面則是國外掌握高端技術的企業(yè)禁止設備和技術外銷。面對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發(fā)展中存在的各種問題,科研機構需要進一步加強對于SiC晶體生長技術及設備的研究,注重設備的自主研發(fā)工作,將SiC晶體生長工藝與生長設備緊密結合起來,推動技術的完善和設備的優(yōu)化,逐步實現(xiàn)SiC晶體生產的產業(yè)化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邢根源.SiC單晶生長設備熱場設計及仿真分析[D].吉林大學,2020..
[2]李留臣.晶體要發(fā)展 設備是關鍵——記陳創(chuàng)天院士對人工晶體生長設備的關心與重視[J].人工晶體學報,2019,48(10):1859..
[3]康宏.泡生法晶體生長設備控制系統(tǒng)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學,2018.
[4]解亞軍 微波合成SiC晶體的工藝研究[D].鄭州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