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梅 朱其華 馮銀平 朱銳銳 杜婉莉 卓雪琳
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慢性非特異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變局限于大腸黏膜及黏膜下層,多位于乙狀結腸和直腸,發(fā)病年齡常見于20~30歲,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對人體產(chǎn)生極大危害[1]。目前規(guī)范化治療藥物如柳氮磺吡啶、美沙拉嗪、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可有效緩解UC的發(fā)作,藥物保留灌腸以簡、便、效、廉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UC治療,保留灌腸是將藥液直接作用于腸道黏膜,達到修復腸黏膜的治療效果。臨床證明,灌腸藥液是否直接作用在病變部位、灌腸深度對病變部位的愈合以及藥物在腸道內(nèi)保留時間的長短對治療效果有直接意義的影響[2],有研究證明,將灌腸后藥物保留時間≥2 h為有效、<2 h為無效[3-4]。本文主要研究美沙拉嗪灌腸液前端連接吸痰管灌腸治療中度UC的保留時間,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本文選取2020年1月-6月我科使用美沙拉嗪灌腸液保留灌腸治療中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29例)為對照組,男13例,女16例,年齡22~68歲,平均年齡(43.83±13.92)歲。2020年7月-12月使用美沙拉嗪灌腸液前端連接吸痰管保留灌腸治療中度潰瘍性結腸炎患者(29例)為觀察組,男19例,女10例,年齡16~85歲,平均年齡(41.79±17.14)歲。兩組患者在年齡、疾病程度、臨床表現(xiàn)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入科后均行腸鏡檢查。①入組標準:經(jīng)腸鏡及病理檢查,符合《中國炎癥性腸病診斷治療規(guī)范的共識意見》中度UC診斷標準[5];醫(yī)囑予藥物保留灌腸;無霉菌感染;患者同意并自愿參加。②排除標準:合并心、肝、腎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精神疾病患者;灌腸過程中患者強烈要求停止灌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灌腸方法 實施常規(guī)美沙拉嗪灌腸液每晚睡前保留灌腸,美沙拉嗪灌腸液成分為5-氨基水楊酸,60 mL/支,前端可插入直腸約5 cm,灌腸前室內(nèi)溫度保持在24 ℃~26 ℃,濕度維持在50%~60%[6],將灌腸液加熱至39 ℃左右為宜,使用前左右振搖藥品30 s,插管前以石蠟油潤滑前端5 cm,緩慢擠壓,減少刺激[7],灌腸過程中,觀察患者面部表情,詢問有無不適,發(fā)現(xiàn)灌腸液滴入不暢及時調整前端位置,使灌腸液順利進入腸道。灌腸后做好肛周的護理非常重要,指導患者用溫水清洗肛周,注意個人衛(wèi)生。
1.2.2 觀察組灌腸方法 在對照組基礎上,用物準備增加一根F12吸痰管,該吸痰管材質為PVC,柔韌性好,長度約40 cm。灌腸前查看病歷了解患者病情及腸道病變部位,根據(jù)病變部位調整插管深度,在美沙拉嗪灌腸液前端連接一次性吸痰管,若病變在直腸或乙狀結腸置入15~17 cm為宜,病變在乙狀結腸以上者置入20~25 cm[8]為宜,其余操作同對照組。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灌腸液在腸道內(nèi)保留時間長短。②兩組患者對保留灌腸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在藥物保留時間有效率、患者對保留灌腸滿意度方面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保留灌腸保留時間有效率比較 例次(%)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例次(%)
潰瘍性結腸炎是消化內(nèi)科最常見的一種疾病,也是現(xiàn)代公認的難治性疾病。潰瘍性結腸炎的病變部位常累及直腸和乙狀結腸,呈彌漫性分布且其好發(fā)部位主要是集中在結腸黏膜或黏膜下層,美沙拉嗪灌腸液使用方法為將本品從肛門擠入腸內(nèi)。因其前端質硬,操作過程中容易引起直腸黏膜出血,增加患者痛苦,前端置入深度只有5 cm只能達到直腸下端,達不到降結腸、乙狀結腸部位,灌腸液進入直腸下端后,會增加對腸壁的壓力性刺激,造成壓力感受器興奮,然后經(jīng)神經(jīng)傳導,肛門內(nèi)外括約肌舒張,促使藥液排出體外[9],而臨床工作中,因藥物在腸道內(nèi)停留時間過短和藥物未與病變部位直接接觸而影響臨床療效。
灌腸液在腸內(nèi)保留的時間長短決定了治療效果的好壞,為提高藥物保留時間有效率,增加局部血液循環(huán)和藥物吸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美沙拉嗪灌腸液對UC患者的治療效果,我們在美沙拉嗪灌腸液前端連接一次性吸痰管,改良了灌腸工具的長度,可根據(jù)患者的病變部位選擇灌腸深度,藥液直接作用于潰瘍面,達到治療效果,一次性吸痰管材質柔軟且直徑較細,對黏膜的刺激性小,利于增加插管深度,使藥液接觸結腸各部分,利于增加灌腸液保留時間,提高灌腸液的利用度,進而提高治療效果,本文中對照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灌腸液直接灌腸,觀察組患者采用美沙拉嗪灌腸液前端連接一次性吸痰管進行灌腸,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明顯高對照組(P<0.05)。
從患者角度出發(fā),改良后的灌腸工具可以提高灌腸治療的舒適度,也能夠提高護理操作的精準度,操作過程中注重患者感受,減少患者的痛苦,因此,可以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從而提升護士的職業(yè)價值感,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