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永康
4月4日的志愿者報到時間提前到了5:00。急匆匆穿好防護服,急匆匆趕往居委會。進了居委會,迎接我的是工人文化宮下沉到社區(qū)的我的老同事高蕾。吃完居委會為志愿者準備的早餐,準備離開居委會時,特意請高蕾在我背上寫了四個字:決戰(zhàn)!勝利!
5:40,“大白”志愿者就位,點位上連我一共六人。我和其中一位志愿者在地上用膠帶貼出了間隔線。
6:30,來了兩位醫(yī)生。一位高大,是位男醫(yī)生,看上去比我兒子大不了幾歲;一位嬌小,是位女醫(yī)生,但頗為老道,一來就開始交接工作。他們的防護服上,四個字特別清晰:浙大兒院。就在昨天晚上,當我酣睡的時候,他們從祖國四面八方趕來,來不及休整便上崗工作。
核酸檢測比預料中平靜許多。居民排成兩支隊伍,魚貫而行。干道上、轉角處都有志愿者維持秩序。一開始,偶爾有人到了掃碼點還找不到核酸碼。于是,“前沿陣地”的提醒聲一波波傳來。我就把這些提醒變成順口溜:“核酸碼,請打開,手機亮度要最大,掃碼結束報姓名,謝謝!”11:12,干道上沒有排隊的市民了,志愿者做完核酸后,志愿服務結束。
回到家中,我著手處理工作。下午,敲門聲響起,一箱政府物資被送到愛人手中。打開箱子,但見脆生生的黃瓜、白胖胖的白菜,還有生菜、卷心菜、蟹味菇……這是充實我們胃口的食物,也是慰藉我們的精神食糧。
一眨眼的熱鬧,瞬間又靜下來。只有春日的陽光,大大的,亮亮的,鋪瀉在路上、墻上、樹上。此刻的上海,如此安靜,如此溫暖,新的力量正在蓄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