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初
每逢佳節(jié)被相親,是年輕人躲不過、逃不脫的宿命。
提起相親,可能很多人頭腦中一下子冒出來的是珍愛網、百合網等大眾婚戀網站,總覺得中老年人才會通過相親這種途徑脫單,新時代的年輕人絕不會如此“土味”。
但真實的大數據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在《2021國產青年戀愛交友白皮書》里,對于“如何看待父母親朋介紹的相親”這一問題,90后和95后的接受度較高,有超七成的人愿意嘗試相親;00后愿意嘗試的比例也超過六成。這一定程度上說明,年輕人對待相親,已經躍躍欲試。
時代風云急變,“后浪”們的變化之一是相親方式花樣百出:有人用大數據匹配,有人通過購物車對照,有人參加學歷篩選制的“985相親局”,有人使用主打“遇見對的靈魂”的交友App……年輕人為何對相親從排斥變?yōu)橹鲃樱?/p>
交際圈太小,工作太忙,通常是導致年輕人單身的“罪魁禍首”。而在輿論大環(huán)境對大齡單身青年的“圍攻”之下,年輕人開始主動突圍,奔赴在各個相親局,做出更多嘗試。
他們不想再遙遙無期地等待,也不再懷揣不切實際的幻想,畢竟崇尚自由與個性的95后更愿意將愛情和婚姻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與其等年紀大了被逼著相親,不如趁著年輕多認識一些人,或許緣分會在不經意間悄然而至。
說到底,年輕人并非抵觸相親,而是排斥被安排相親。像古代的盲婚啞嫁一樣,處于被迫狀態(tài),人像商品一樣被待價而沽、挑挑選選。新時代的相親,扭轉了這種對人的物化感,你可以在社交軟件上選擇“鐘意”某個男孩,也可以在社交活動中向心儀的人傳遞心動信號,大家在雙向選擇、自由平等的基礎上,開啟相親的故事。
在過去,因為父母“強行按頭”,年輕人的逆反心理加重,往往覺得相親是對現實的妥協。但在追求效率與速度的當下,年輕人更加注重高ROI(投資回報率),就連脫單也不例外。
既然靠自己去找對象費時又費力,索性一開始大家就簡單點,把需求說清楚,把要求寫明白,不論是脫單交友群網聊,還是使用社交App,抑或是父母介紹相親,都是一種脫單的手段,并不影響年輕人對愛情的追求與向往。如果可以通過相親,快速高效地擴展交際圈,豐富自己擇偶的可能性,又何樂而不為呢?
要知道,愛情的對立面并非相親,相親也是通往愛情的道路之一。只要秉持真愛至上的原則,就不會在乎遇到的那個人,究竟是通過相親認識還是朋友介紹。殺死愛情的往往不是相親,而是教條主義的擇偶觀。
正如李宗盛在歌曲《晚婚》里唱到的:“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毕嘤H也好,邂逅愛情也罷,只愿你能遇見這世上唯一契合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