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紅葉 沈維進
習慣上,書法從局部到整體是按照筆法、字法、章法的順序來講述的。這里引進“部件”的概念,重在研究筆法和字法之間構成單字的單元。它們可能有讀音、有字義,也可能只是兩畫以上沒有讀音和意義而構成單字的一個元件,但它們的形質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甚至是“大名品”法帖的個性化符號。
分向點,是指單字中平行擺布的兩個至四個對稱點。根據(jù)所處位置和兩點之間有無間隔,分為上分點、中豎分點、下分點。從擺布角度看,它們根據(jù)所處位置分上揚、水平和下俯三種形態(tài);從起筆看,有相向、相背之分,但卻顧盼生姿。具體到單個字:上分點,如“兮、曾”二字;中豎分點,如“乎、遼”二字;下分點,如“其、與”二字;中豎下分點,如“奈、宗”二字;下對稱四點,如“烏、康”二字。
《鮮于璜碑》中的橫、豎、斜、弧呈多線分布時,秩序性比較強,有一定規(guī)律可循,特別是在碑陽,多表現(xiàn)為等距離分布狀態(tài)。
分向點在例字中的應用
呼應豎在例字中的應用
1.橫線等分:顯性橫線等分,如“三”字;隱性橫線等分,如“月”字撇和豎的延長線上有一橫之距、“古”字出鋒豎的起點處有一橫之距;“莢”字的兩個點雖被忽略,但仍然橫線等分;“禮”字的部首,兩對點與兩橫也構成橫線等分,豎的延長線在正常情況下還是有一線之距。當然,根據(jù)造型需要,這條豎線是可長可短的,如“祚”字。
2.豎線等分:顯性豎線等分,如“典”字;隱性豎線等分,如“尉”字左旁的豎線等分隱蔽一點;“拜”字橫線起收的豎向連線與顯性的兩條豎線構成豎線等距,“衛(wèi)”字的部件豎向連線也構成豎線等分,只是它們更隱蔽一些。
3.斜線、弧線等分:“勿”字符,如“家、掾、遂”三字。類似“勿”字的部件,如“狄”字的“反犬”旁,比“勿”字符少一條斜線,它們也是斜向等線分布;“移”字的多字旁,亦類似“勿”字符;仔細分析,“以”字的三條斜線也是斜線等距。注意“悲”字心字底的左點,與上部三橫構成斜線等距,而“憂”字的“心”部左點,則與其上橫畫、其下斜畫構成斜弧線等分。
這是一般的規(guī)律,但《鮮于璜碑》還有許多有特色的單字是不遵守這些規(guī)律的,對照一般規(guī)律去理解和把握特殊線條的布局,會更容易掌握它們。事實上,如果要把一個字藝術地擺布線距,需要人為打破一般規(guī)律來制造不等距,至于這一問題我們會在后面涉及。
等距線在例字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