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韜
杭州獨具景觀意義的錢塘潮涌,歷來被詩人凝為文字,被畫家繪為圖卷,共同闡釋人文景觀,昭示心靈景觀。傳世錢塘觀潮題材作品中,被賦予李嵩名字的有多件,其中有盈尺團扇,亦有橫幅長卷。
《錢塘觀潮圖》描繪錢塘潮涌的壯闊景觀。近景描繪市井煙樹;遠景寫照群峰列障;中景潮水以曲線形態(tài)連綴而成,船只點綴其間,頗具形式美感。根據(jù)對此卷的研究,部分學者認為其非李嵩所作。此論確是有依據(jù)的:一方面,畫面筆法松散簡淡,似非李嵩賴以成名的宮廷畫法;另一方面,卷后張仁近、楊基的跋語未確切認定此圖為李嵩所作。通觀全卷,張仁近跋語與畫面較為貼近,且年代較久遠,比較有分析價值。
《錢塘觀潮圖》南宋·李嵩 絹本設(shè)色 25·5cm×70·4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張仁近跋文
參照另外一幅歸于李嵩名下的《西湖圖》,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錢塘潮涌與西湖煙雨是全然不同的文化景觀。西湖煙雨喪失了銳意進取、勇立潮頭的奮發(fā)精神,安于靜謐虛和、旖旎生姿的享樂生活。安而忘危,則危必至!“人間廢興何代無,誰能耽樂思艱虞。良工不解寫無逸,丹青卻作觀潮圖?!蔽娜祟}跋,妙在半言畫品,半抒壯懷。張仁近此段跋語,由畫及史,懷古抒情,敘說一個時代普遍的興廢規(guī)律。最后,作者將話語落到“丹青卻作觀潮圖”,從而使觀潮圖成為負載人們興亡感懷的題材樣式,被后世文人加以頌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