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爺爺,今年八十三歲了。身體特別硬朗,一個人種著六畝地。我打心底佩服我的爺爺。
爺爺?shù)苄治鍌€,他排行老四。村里的小輩兒親切地稱呼他“四爺”“四叔”。爺爺姓楊,同輩兒人習慣地叫他“楊四的”。爺爺在村里也算小有名氣,全村人都很尊重他。小時候,我放學走在路上,別人就會問,這是誰家孩子,然后就有人回答:“這是捏(武安方言)楊四的家的孫子?!彼栽趦簳r的記憶中,我的爺爺就叫楊四的。直到上了初中,我才知道爺爺?shù)拇竺5苄治鍌€現(xiàn)在只剩下兩個了,老四和老五。老人們總把七十三、八十四這兩個年齡階段稱之為“坎兒”,什么“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叫自己去?!毖韵轮馐沁@兩個年頭,是每個人都要面對的生死考驗。
其實這個坎兒的說法很多老人自己都說不清楚是為什么。據(jù)我查閱資料,一種說法是孔子七十三去世,老子八十四去世。這樣有功德的人只活了七十三和八十四,那我們普通人怎么能長壽呢?所以人的壽命跟人的品德修養(yǎng)有一定的關系。還有一種說法是《黃帝內(nèi)經(jīng)》中的解釋:人的生命遵循一定的周期性規(guī)律,男人八年一個周期,女人七年一個周期。這樣算下來,七十三是男性新周期的開始,八十四是女性一個周期的結束。所以有七十三、八十四這樣的說法。每當想到這里,我都會擔心爺爺。我真心地希望爺爺能夠邁過這道坎兒。
爺爺年輕的時候做過生意。從別的地方拉木頭,回來賣。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人們對木頭的需求量很大,都是自己買木頭自己做家具。爺爺很有商業(yè)頭腦,賣木頭也掙了一些錢。爺爺還和別人合伙開過超市。爺爺做事考慮周到,最重要的是為人善良,講誠信。我覺得這才是他能跟人長久共事的重要原因。奶奶去世早,五十二歲就丟下爺爺一個人了。爺爺辛苦地把三個兒子養(yǎng)大,給三個兒子娶了媳婦。他不容易。
爺爺兒孫滿堂,本是該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了。他不但沒有享受,反而選擇忙碌。他托人給他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個小區(qū)物業(yè)打掃衛(wèi)生,每天上午兩個小時,下午兩個小時,每月八百塊錢。在這普通的工作崗位上他一干就是十來年。自行車是他的交通工具,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認真負責,從未遲到過。
爺爺對每個月八百塊錢好像并不“滿足”。上班之余,他一個人種著六畝地,能滿足春夏秋冬三家人的需求。什么季節(jié)種什么菜栽什么苗,什么時候澆水、施肥料,什么時候拿竹竿子搭架,什么時候滅蟲,他都一清二楚。我們能吃到各種各樣的蔬菜。夏天,我們能吃到豆角、西紅柿、茄子、菜花、青菜、莜麥、西葫蘆、黃瓜;秋天有玉米、秋豆角;冬天有大蔥、白菜、土豆、紅薯、洋蔥。他早晨早早地起床去地里摘下新鮮的蔬菜,然后就放在門口。每當我們醒來打開大門的時候,大門口都會放著這些還帶有露珠和泥土的蔬菜,這些菜葉子在清晨第一縷陽光的照射下顯得格外綠,綠得發(fā)光,綠得發(fā)亮。用手一抓,菜葉的綠汁就會流出來,還帶有新鮮的泥土的氣息。爺爺種的蔬菜很是健康,沒有上過工業(yè)肥料,都是爺爺擔糞給地里施肥。我好像有點想念爺爺那清脆的黃瓜、香甜的玉米、甜糯的紅薯……在外求學,吃爺爺?shù)牟嗽絹碓缴倭?。等寒假回去,我一定要多吃一些爺爺種的菜!
村里很多年輕人都不種地了,爺爺看誰不種了就要來自己種上。爺爺為人善良,有一次,我從爺爺?shù)牡芈愤^,看見村里的一個大叔在我家的地拔青菜。這位大叔左手挎著一個大竹籃子,右手不停地在土地和籃子之間穿梭。不一會兒的工夫,籃子冒尖兒了,滿滿的。我心疼啊!心想:這就是偷菜的人嗎?偷走的不是菜,是爺爺?shù)难拱?!我該怎么辦?直接上前阻止會讓偷菜的人很難堪,畢竟是一個村的,低頭不見抬頭見。不阻止吧,這種偷菜的行為很惡劣。經(jīng)過一番思想斗爭,我決定去告訴爺爺,讓爺爺處理這件事。當我把這件事告訴爺爺后,爺爺說的一番話很讓我感動。他說:“咱家的菜不少,讓街坊鄰居們都吃點吧!我跟他們說了,誰想吃青菜就去地里拔。就算我沒說這話,那吃點菜也沒啥。”是爺爺教會了我待人要大方,不能斤斤計較。
春夏秋冬,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爺爺騎著自行車去地里,再去上班,下班回來再去地里。每天他都有干不完的活兒。有時候,我看著爺爺忙碌的身影,感覺他真的是太辛苦了。這六七畝地帶給他許多的勞累。但是他從未感到辛苦,他的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在他看來,能讓他的兒子孫子孫女們吃上他親手種的菜是他最大的快樂。爺爺?shù)幕野缀氃谖L里輕輕飄拂,如同秋陽里飄搖的蘆葦花。溫暖的陽光灑在他黝黑的臉上,他笑得更燦爛了……
爺爺不僅地種得好,也很有遠見。他小時候,家里窮,只能上完小學,所以他非常支持我們上學,也很關心我們的學習。小時候,爺爺總是問我作業(yè)完成了沒有,經(jīng)常囑咐我,你一定要多讀書??!我當時還小,不理解爺爺?shù)牧伎嘤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真正地體會到了讀書的重要性。寒暑假的時候,爺爺帶我、姐姐、表姐、表哥去買毛筆、宣紙、字帖。每個寒暑假,我們都會在爺爺家里寫毛筆字,毛筆字也是爺爺教的,怎么握筆,怎么占格。后來我們姊妹幾個漸漸地上了初中、高中、大學,各自都忙著學業(yè),寫毛筆字的時候也少了。爺爺自己卻不忘學習,在家里客廳的桌子上還放著一副老花鏡和一本莫言的《透明的紅蘿卜》。
孩子們有所成就,爺爺感到很幸福。姐姐成績不錯,每次姐姐取得好成績,獲得一等獎學金的時候,爺爺都高興得合不攏嘴,那兩只眼睛瞬間就成了彎彎得月牙兒。時間飛快,我們一瞬間都長大了。姐姐大學畢業(yè)經(jīng)過努力,成為一名在編教師,也入了黨。在我們當?shù)剞r(nóng)村里,成為一名教師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我經(jīng)常聽叔叔說,爺爺總是向叔叔夸姐姐,爺爺對姐姐的評價很高。我記得印象最深的是姐姐出嫁的時候,結婚后的第二天,我們那有回門省親的風俗,那天親朋好友們,街坊鄰居們都來參加回門慶典。回門父母和姐姐姐夫敬酒就可以了,但是爺爺來到我身旁說:“走,跟我一塊去敬酒!”我?guī)蜖敔敯丫频節(jié)M,爺爺左手拿著一瓶白酒,右手端著酒杯,每走到一桌前都會收到別人的祝福。爺爺連忙說:“把酒滿上,大家吃好喝好??!”幾十桌都敬了酒。爺爺可能是太激動了,他的孫女成了一名教師,也嫁了一個好人家。從不喝酒的爺爺那天喝了兩杯白酒。那一刻,我的想法就是,我也要努力,也要有個好成績,也要讓爺爺為我驕傲。
兒子兒媳們都很孝順。奶奶去世后,爺爺就跟著三個兒子輪流吃飯,每家十天。爺爺牙齒都掉光了,只能吃軟和點的飯。爺爺喜歡吃拽面,因為拽面軟和易消化。每到誰家吃飯的時候,中午都是拽面。早上和晚上小米粥和雞蛋餅。媽媽經(jīng)常買些豆腐、香蕉、橘子等軟和的食品。嬸嬸隔三岔五地去給爺爺曬曬被子,洗洗床單、被罩。爺爺喜歡喝綠茶,姐姐表姐表哥們時不時地給爺爺買綠茶。我每次去爺爺家的時候,總是看到地上有幾箱子綠茶,就沒有不夠喝的時候。
爺爺?shù)囊粋€夢想是看到我考上如意的大學,現(xiàn)如今我已經(jīng)考上大學,每每看到爺爺?shù)臅r候,都能感覺到他由內(nèi)而發(fā)的自豪感。我想,我一定不會辜負爺爺從小對我的培養(yǎng)。小學的時候,為了讓我對讀書感興趣,爺爺給我買了好多名人名家的著作;為了培養(yǎng)我的字體,給我報了毛筆字、鋼筆字的輔導班。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當時好不爭氣。我暗暗下定決心,在以后的學習上一定要勤學奮進,絕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們這一大家子人呵護著爺爺這一大寶貝,爺爺就像一棵大樹為我們遮風擋雨,呵護著我們每一個人。我愛我的爺爺,我希望爺爺健康長壽!
作者簡介:楊浩康,男,曾發(fā)表文學作品多篇。
(責任編輯 劉冬楊)4830AF89-B3DA-4FB8-A166-65CE6FEDE5F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