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伯良
(作者簡介:魏伯良,1935 年生,四川省仁壽縣人。海軍少將,原東海艦隊副政委,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著名書法家)
魏伯良將軍母親楊彩云,102歲時去世(劉玉蓮供圖)
2021年4月,魏伯良將軍在家中閱讀《〈良宵〉的故事》(劉玉蓮攝)
公元2007 年4 月22 日20 時41 分,農(nóng)歷丁亥年三月初六戌時,我慈愛的母親楊彩云,在上海市海軍四一一醫(yī)院消化內(nèi)科與世長辭,享年102歲。
追憶老人100 多年的人生歷程,我的母親確實是一位苦難的母親,一位善良的母親,一位勤勞樸實的母親,一位十分幸福的母親。
我的母親從小父母雙亡,只能跟著兄嫂苦度時光。由于家境貧寒,母親小小年紀(jì)就跟大人一樣,不論洗衣?lián)觳?、燒水做飯,樣樣都得干。冬天手腳凍腫了,夏天皮膚曬破了,只能咬緊牙關(guān)堅持下去。就是后來與父親結(jié)了婚,也未能過上幾天稍微好一點的日子。特別不能令人忘記的是公元1941年,那年母親36歲,姐姐12歲,我6歲,這一年農(nóng)歷八月二十八日,父親由于勞累過度,得了重病,醫(yī)治無效,撒手離開人世。那時我家真像天塌地陷一樣,一下子就掉進了萬丈深淵,一下子就沒有了方向。我們母子3 人,抱著父親漸漸冰涼的遺體,淚雨滂沱,嚎啕痛哭,真是叫天天不應(yīng),叫地地不靈。但是,人總是要活下去的,路總是要向前走的,在鄉(xiāng)親們的幫助下,料理完父親的后事,母親擦干眼淚,強忍悲痛,帶著我和姐姐,艱難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也就從這時起,辛勞的母親成了姐弟二人的唯一靠山,年幼的姐姐成了這個家庭的主要勞力,無知的我就成了這個家庭未來的希望。
為了生存,母親帶著姐姐長年累月上山鋤地、下田栽秧,常常是不分晝夜、不避寒暑,一心把這個困難重重的家支撐起來,好使我們一家三口能和別人一樣有吃有穿,也好使我們孤兒寡母在別人面前伸得起腰桿,更好使我們母子3 人經(jīng)得起任何困難的考驗。
同樣為了生存,母親總是帶著姐姐熬更守夜,紡線織布,為的是能賺幾個錢養(yǎng)家糊口,能賺幾個錢供我讀書。她們說只有我讀好書,有出息,我們這家人才有希望?,F(xiàn)在回想起來,在那種艱難困苦的年月,我能從私塾讀到初中,又能憑著這些知識走上工作崗位,真應(yīng)該萬分感謝我偉大的母親,萬分感謝我敬愛的姐姐。在親友們的眼里,我的母親不僅是一位歷盡苦難、堅強不屈的母親,更是一位心地善良、樂善好施的好人,她對人處事寧可虧了自己,也不讓別人吃虧;對待窮人,就是自己只有一碗湯,也要分給別人半碗;對待親友,只要人家有點困難,都要全力相幫;對待兒女,既嚴(yán)格又慈祥,使我們這個曾經(jīng)面臨破碎的家庭重新充滿著溫暖的陽光。特別是兒媳李伍云來到這個家庭后,婆媳二人朝夕相處、互敬互愛,同甘苦、共患難,整整52年,從來沒有拌過一次嘴,從來沒有紅過一次臉。在許多人看來,她們不是母女勝似母女。
還經(jīng)常聽到有人說,我的母親是很幸福的。是的,幸福就在于我的母親能在失去父親的沉重打擊下,帶領(lǐng)我們姐弟二人挺起腰板,闖過難關(guān),贏得了鄉(xiāng)親們的尊重;幸福就在于母親能在極端貧苦的情況下,堅持供我讀書,從而改變了家庭的命運;幸福就在于50 多年來,家里始終有一位親閨女一樣的好兒媳噓寒問暖,精心伺候,平安度過晚年;幸福就在于1971 年隨軍之后,全家團聚,其樂融融。特別是老人家能活到102 歲的高齡,還身心健康、耳聰目明,最后無憂無慮、無牽無掛、毫無遺憾、毫無痛苦地離世,更是許多老年人可望不可及的。這是上蒼對老人的褒獎,也是兒孫們?yōu)槔献孀诘钠砀?,是偉大母親的幸福,也是我們后輩兒孫的幸福。
親愛的媽媽,偉大的母親,安息吧!
兒:伯良媳:伍云 跪拜
公元2007年5月2日歲次丁亥年三月十六日谷旦
補記:
母親于公元1905年9月4日農(nóng)歷乙己年八月初六生于仁壽縣龍橋鄉(xiāng)(2019年12月已撤銷,其所屬行政區(qū)域劃歸龍馬鎮(zhèn)管轄)楊家溝,于公元2007 年5月2日將骨灰送回仁壽縣曲江鄉(xiāng)冷家溝安葬。
愛妻李伍云于公元1932年11月22日14時,農(nóng)歷壬申年十月二十五日午時出生。于公元2012 年9 月16 日7 時05 分,農(nóng)歷壬辰年八月初一卯時,在上海市海軍四一一醫(yī)院去世,享年80 歲。于公元2012年9月18日,在上海龍華殯儀館火化。2013年4 月6 日,將骨灰送回老家安葬。追憶愛妻80 年的人生歷程,大家都稱贊她是一位勤勞樸實、尊老愛幼的賢妻良母,是一位忠誠坦白、克己奉公的共產(chǎn)黨員。
愛妻李伍云生在一個貧苦的佃農(nóng)家里,從小隨父母過著顛沛流離的動蕩生活。后來在鄉(xiāng)下過不下去,全家人就搬到曲江靠小飯店小買賣為生。
記得1950年我們結(jié)婚時她只有17歲。由于從小在街上長大,對鄉(xiāng)下的一切活路都很陌生。但她硬著頭皮、咬緊牙關(guān),樣樣學(xué)、樣樣干,沒過多久,不論栽秧打谷、犁田踩水,件件灑脫、事事在行,終于使自己脫胎換骨,變成了真正的農(nóng)民。當(dāng)上了村長、高級社社長,入了團、入了黨,并多次當(dāng)選縣鄉(xiāng)兩級人民代表、勞動模范,還被縣人民法院聘為人民陪審員。
1983年冬,魏伯良與結(jié)發(fā)妻子李伍云在北京天安門合影留念(劉玉蓮供圖)
1953年夏天,我被組織批準(zhǔn)參軍。我連夜從縣城趕回家報告喜訊,同時又生怕她和母親不同意。但沒想到當(dāng)時她二話沒說,第二天一早就和母親一起把我送到縣城,然后又在當(dāng)天下午摸黑回到家。后來我才知道,在這來去往返的送別路上,她們的腳步是多么的沉重,她們的內(nèi)心是多么的酸楚!她們是懷著一種茫然無助和擔(dān)驚受怕的心情把我送進城里的,又是含著眼淚、頂著夜色深一腳淺一腳地回到家里的。從此以后,這個家里就只剩下一老一少兩個女人相依為命,還不知道將來的結(jié)局怎么樣,還不知道哪一天能熬出頭來。
從1953 年我入伍當(dāng)兵開始,到1971 年家屬隨軍的18 年里,家里無論遇到多少困難,發(fā)生多大變故,她從來都是守口如瓶,從沒對我叫過一聲屈,從沒向我訴過一次苦。記得1962年,由于戰(zhàn)備形勢緊張,我3 年沒休過假,就在這時,我們唯一的大兒子得了重病,她始終沒有告訴我。后來形勢緩和,等我休假回家時,我那出生3 年還未見過面的兒子已經(jīng)沒了。按照常理,夫妻見面她會痛哭一場,但她怕我傷心,對兒子的事只字未提,卻把痛苦深深埋在心里。后來我們有了3個孩子,她的負擔(dān)更重了,既要早出晚歸勞動掙工分,還要侍奉婆婆,養(yǎng)育3個兒女。特別是3 年困難時期,真不知她是怎么熬過來的。1971 年5 月,我們?nèi)冶慌鷾?zhǔn)隨軍搬到海南,生活條件雖然好了許多,但她勞動婦女的本色始終沒變。隨軍不久就當(dāng)了家屬連的連長,帶領(lǐng)廣大家屬積極支援部隊建設(shè)。
愛妻李伍云,在家不愧是好兒媳、好妻子、好母親,在外是好鄰居、好同事、好黨員。她和婆婆朝夕相處57 年,婆媳二人從來沒有拌過一次嘴;她和我結(jié)婚62 年,夫妻二人從來沒有紅過一次臉;她隨軍到部隊41年,左鄰右舍,同事領(lǐng)導(dǎo),沒人不贊揚她的為人、不稱贊她的好處。
公元2004 年10 月,愛妻您不幸得了肺癌,在8年的生死抗?fàn)幹校鷪詮姴磺?,受盡折磨,今天,您已經(jīng)很累了,終于離開我們走了。我們永遠想您、念您、愛您、敬您!衷心祝愿我們家的好奶奶、好母親、好妻子一路走好,一路平安!
駕鶴歸仙境,媽媽只管放心去;報恩無盡時,兒女等您托夢來。親愛的伍云,安息吧!
愚夫伯良率眾兒孫叩拜
公元2013年4月6日歲次癸巳年二月二十六日谷旦
備注:
仁壽縣曲江鄉(xiāng)冷家溝李伍云之墓上的碑刻對聯(lián),為李伍云丈夫魏伯良將軍親自題寫,內(nèi)容如下:
茅廬深居
雨過青山松柏翠
花開野徑禾黍香
祭汝岱書記
噩耗今夜至,相思淚漣漣。
深情同手足,相知幾十年。
教我學(xué)做人,身正影不偏。
教我會處事,心細腰不彎。
教我愛人民,冷暖掛心間。
我本農(nóng)家仔,受誨始成年。
及至從軍后,書信常相牽。
你本一縣首,心掛軍屬難。
一怕無勞力,二怕受饑寒。
下鄉(xiāng)明察訪,上門問寒暄。
派人送醫(yī)藥,解兒一命懸。
大恩不言謝,真情在人間。
相繼退休后,逐年兩鬢斑。
回首當(dāng)年事,心潮逐浪翻。
主政天之府,情系黑龍灘。
農(nóng)業(yè)大增產(chǎn),百姓皆欣然。
1993年,第八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楊汝岱(中)在海軍艦艇部隊與魏伯良將軍(左四)等合影(劉玉蓮供圖)
1994 年3 月,魏伯良將軍與第八屆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楊汝岱(中)、浙江省委書記李澤民(右)在北京參加第八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期間合影(劉玉蓮供圖)
2018 年2 月28 日,魏伯良到北京參加楊汝岱書記追悼會,向其子女親屬贈送親自書寫的祭文(劉玉蓮供圖)
西蜀美如畫,何急撒人寰。
而今吾亦老,相會在那邊。
挽聯(lián)兩幅:
飲水思源一滴龍泉垂千古
鞠躬盡瘁百世英魂上九天
一雙草鞋留青史
兩袖清風(fēng)啟后人
備注:
新華社北京2 月24 日電 中國共產(chǎn)黨的優(yōu)秀黨員,久經(jīng)考驗的忠誠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我國農(nóng)業(yè)和經(jīng)濟建設(shè)戰(zhàn)線的杰出領(lǐng)導(dǎo)人,中國共產(chǎn)黨第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八屆、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中共四川省委原書記楊汝岱同志,因病于2018年2月24日17時2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公元2018年2月24日,聞訊涕淚久坐無眠,深夜撰寫于上海市虹口區(qū)黃渡路有容軒書齋。2 月28日,攜夫人劉玉蓮、兒媳宿琳等赴京吊唁,對汝岱書記的夫人譚小英、子女親屬楊剛、楊勇等表示慰問,并書相贈。3 月2 日上午,作為汝岱書記生前好友在八寶山殯儀館參加老書記的遺體告別儀式。3月3日返回上海。該詩聯(lián)被老書記生前好友及鄉(xiāng)親們廣為轉(zhuǎn)發(fā)共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