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麗, 于玉梅, 鄧清秀, 封麗潔, 何雙龍
(1.河北省滄州市中心醫(yī)院, 河北 滄 州 061000 2.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兒科, 河北 石家莊 050000 3.河北省河間市人民醫(yī)院兒科, 河北 河 間 062450)
肺炎是導致全球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因罹患肺炎死亡的兒童逾100萬,且多數為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e,CAP)[1],以發(fā)熱、咳嗽、胸痛為主要癥狀,是最常見的兒科呼吸系統疾病。鑒于兒童呼吸系統解剖特點和免疫功能不完善,兒童CAP發(fā)展為重型社區(qū)獲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e,SCAP)的幾率極高。SCAP病情發(fā)展迅速,死亡率極高,因此準確診斷和及早對癥治療十分重要。本研究通過對本院住院治療的CAP患兒開展回顧性研究,探討兒童CAP病情嚴重程度的相關危險因素,為準確判斷CAP的病情嚴重程度,早診斷、早治療、早干預提供參考。
1.1一般資料:選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在本院住院治療的CAP患兒494例,其中男322例,女172例,年齡5個月至15歲。根據SCAP診斷標準將患兒分為普通型和重型兩組。普通型患兒428例,其中男272例,女156例,年齡8個月至12歲;重型患兒66例,其中男50例,女16例,年齡5個月至15歲。本研究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所有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1.2.1CAP診斷標準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中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標準,①年齡<16歲;②X線胸片有肺部浸潤影像學證據;③同時具有以下任意2個癥狀和體征:體溫≥38.5℃,咳嗽,膿痰,胸部聽診異常,白細胞計數>10×109/L或<4×109/L。
1.2.2SCAP診斷標準:參照《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療規(guī)范(2019年版)》[2],①持續(xù)發(fā)熱,腋溫>38.5℃,伴三凹征,特別出現胸壁吸氣性凹陷和呼吸增快(除外因哭吵等所致);②呼吸頻率明顯增快,出現呼吸困難(呻吟、鼻翼扇動、三凹征等);③一般狀況差,拒食、脫水或者意識障礙;④X線胸片顯示肺浸潤范圍>1/3或多肺葉受累;⑤CAP伴有胸腔積液;⑥靜脈血氧飽和度低于0.92;⑦出現肺外并發(fā)癥。CAP患兒出現以上任何一項表現即可診斷。
1.2.3排除標準:①醫(yī)院獲得性肺炎;②罹患基礎疾?。虎壅婢?、結核分枝桿菌、原蟲等感染。
1.3方 法
1.3.1一般情況:記錄收集所有患兒的一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發(fā)病季節(jié)、癥狀(發(fā)熱、咳嗽、肺外并發(fā)癥等)、體征(包括肺部啰音、呼吸音減弱)等。肺外并發(fā)癥是指其他系統(不含呼吸系統)受到損害的癥狀。
1.3.2實驗室檢查:患兒于入院24h內采集靜脈血,測定血常規(guī)、C反應蛋白(CRP)、乳酸脫氫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白介素(IL)-4、IL-6、IL-10等[3]。
1.3.3影像學檢查:根據發(fā)病5d內胸片(或CT)確定是否存在大葉性肺不張、肺大片實變影以及是否存在胸腔積液等[4]。
2.1普通型CAP和重型CAP患兒一般情況比較:普通型CAP與重型CAP患兒年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性別、發(fā)病季節(jié)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普通型CAP患兒與重型CAP患兒一般情況比較n(%)
2.2普通型CAP患兒和重型CAP患兒臨床表現比較:重型CAP患兒出現心動過速、肺外并發(fā)癥的比例大于普通型CAP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出現發(fā)熱、咳嗽、發(fā)紺、氣促等癥狀的比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普通型 CAP患兒與重型CAP患兒臨床表現比較n(%)
2.3普通型CAP患兒和重型CAP患兒體征比較:重型CAP患兒呼吸音減弱的比例明顯高于普通型CAP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兩組患兒出現肺部啰音比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普通型CAP患兒和重型CAP患兒體征比較n(%)
2.4普通型CAP患兒和重型CAP患兒實驗室指標比較:重型CAP患兒的CRP、LDH、CK-MB、IL-6、IL-10明顯高于普通型CAP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WBC、AST、ALT、IL-4水平兩組患兒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4。
表4 普通型CAP組患兒和重型CAP組患兒實驗室指標比較
2.5普通型CAP患兒和重型CAP患兒影像學特征比較:重型CAP患兒出現胸腔積液、大葉性肺不張的比例高于普通型CAP患兒,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普通型CAP患兒和重型CAP患兒影像學特征比較n(%)
2.6Logstic回歸分析重型CAP的高危因素: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包括:年齡、心動過速、呼吸音減弱、肺外并發(fā)癥、CRP、CK-MB、LDH、IL-6、IL-10、胸腔積液、大葉性肺不張納入Logistic回歸方程,根據逐步回歸分析結果,發(fā)現CRP和IL-6是獨立危險因素。見表6、表7。
表6 變量賦值
表7 重型CAP組患兒高危因素分析
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是全球5歲以下兒童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據有關調查結果顯示,發(fā)展中國家2010年兒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病率為0.29次/兒童,是發(fā)達國家6倍多,但其住院治療率尚不到發(fā)達國家的1/6,可見肺炎對世界兒童,特別是發(fā)展中國家兒童的健康造成極大威脅。
近年來,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的重型社區(qū)獲得性肺炎都得到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凌莉等的研究表明,自身罹患基礎疾病、腺病毒和流感病毒感染是兒童重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高危因素,而年齡越大,兒童確診為重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比例越少[5]。本研究結果顯示,和普通型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相比,重型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兒年齡偏小,與凌莉等的研究結果一致,考慮與自身抵抗力有關。同時,本研究發(fā)現重型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患兒更易出現心動過速和肺外并發(fā)癥,實驗室檢查結果中CRP、LDH、CK-MB、IL-6、IL-10均明顯較普通型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兒升高,影像學常伴有胸腔積液和大葉性肺不張,與黃艷智等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6]。另外,應用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CRP和IL-6是重型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獨立危險因素,考慮與免疫系統炎性因子表達有關。研究廣西省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兒發(fā)現,機體炎癥的發(fā)生、發(fā)展都與促炎細胞因子和抗炎細胞因子有密切關系。機體產生IL-2、IL-6等促炎細胞因子清除病原體,同時產生IL-4和IL-10等抗炎細胞因子,抑制促炎細胞因子的過度表達。因此,患兒體內CRP及IL-6的水平越高,炎性因子刺激越強,其臨床表現越嚴重,發(fā)生重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可能性越大。可見上述指標可以較好的鑒別普通型和重型社區(qū)獲得性肺炎,判斷患兒的病情嚴重程度,對早期明確重型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綜上所述,臨床上血清CRP和IL-10水平明顯升高的社區(qū)獲得性肺炎患兒,要首先考慮到發(fā)展為重癥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的可能。鑒于本研究僅對某一地區(qū)個別單位的病例進行回顧性研究,具有局限性,可能存在偏倚;而兩組患兒的病例數相差較大,也有可能會影響研究結果,因此將來還需進行大規(guī)模的前瞻性研究予以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