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tái)北故宮博物院的展廳里,文房用品被納入珍玩類文物進(jìn)行展出。雕刻精美的筆筒、古樸端莊的硯臺(tái),那些歷代皇帝曾經(jīng)把玩、使用過(guò)的文房用品顯得與眾不同,在它們身上體現(xiàn)出的不僅僅是高超的制作工藝,更是帝王個(gè)人的審美取向和文化素養(yǎng)。而在種類繁多的文房用品中,硯臺(tái)受到了清代乾隆皇帝的格外喜愛,在他67歲那年,一本叫作《西清硯譜》的著作由內(nèi)廷翰臣們編纂完成。這本著作收集清宮藏硯,甄別品質(zhì),挑選出240方古硯編纂成冊(cè)。其中,有96方現(xiàn)藏于臺(tái)北故宮博物院。本文介紹的便是臺(tái)北故宮博物院珍藏的部分乾隆時(shí)期松花石硯,每一件都值得我們細(xì)細(xì)品賞。
清乾隆松花石蟠螭硯(圖1)
橢圓形,硯面石色棕黃。壁側(cè)周環(huán)有灰綠色紋理一道,狀如玉帶。硯身與底座連為一體,硯堂淺凹。墨池狀如弦月形,池中凸雕一只棕黃色蟠螭,隙地石色淡綠。底座周壁雕臥蠶紋一周,足飾以如意云頭紋一圈。硯背滿雕“三龍戲珠”,并以流云相襯,中上方鐫篆文“乾隆清玩”四字圓印,下方鐫篆文“奉三無(wú)私”四字方印。硯蓋亦為松花石,石色淡綠,蓋面刻“蘆汀蓉渚圖”,中有鷺鷥數(shù)只,或飛行,或佇立,并以水草相襯。上方鐫清高宗御題《蘆洲白鷺畫幅詩(shī)》一首,為行書。蓋內(nèi)鐫《御制松花石蟠螭硯銘》一首,款題“乾隆御銘”。此硯制作于乾隆丁巳年,即乾隆二年(1737),載于《西清硯譜》。
清乾隆松花石松鼠瓜藤圖硯(圖2)
紫色橢圓形硯,下端呈三連弧狀。硯面周緣起細(xì)棱,側(cè)壁近中央處稍微突起一棱,以便扣入盒身及盒蓋之扣合。橢圓形池,池周亦起細(xì)棱。硯背周緣起棱,中央凹下處陰刻楷書銘——“出天漢,勝玉英,琢為研,純粹精,敕幾摛藻,屢省成”,署款“乾隆御銘”,并減地浮雕雙行篆體方印“幾暇怡情”。配有土黃色橢圓形瓜式硯盒,下端因應(yīng)瓜之末端形狀而呈三連弧狀,盒蓋與盒身借硯身扣合。盒用黃綠兩層色石琢制而成,盒身還可見深淺不同的天然黃色斑紋。蓋面上下兩端刻瓜棱紋,其上巧雕淺綠色紋飾,右下方浮雕瓜葉與藤蔓,中部偏左方位置浮雕一只大松鼠。
清乾隆松花石山水硯(圖3)
橢圓形紫色石硯,邊棱微突。如意首形池,池之周邊起棱,硯面留下一表面較粗的圓形墨堂,余皆打磨光滑。硯背周邊起寬棱,中央凹下處陰刻楷書銘——“出天漢,勝玉英,琢為研,純粹精,敕幾摛藻,屢省成”,署款“乾隆御銘”,并減地浮雕雙行四字篆體方印“幾暇怡情”。綠色橢圓形硯盒,盒蓋與盒身借硯身扣合。盒用黃綠兩層色石琢制而成,盒身呈綠色,微泛黃。蓋面紋飾呈土黃色,巧雕山水,為“一河兩岸式”構(gòu)圖,近岸一亭坐落于水邊,亭中坐一高士,紋飾間仍微露綠色層。盒背周邊起寬棱,并有一層褐黃色涂料。
清乾隆松花石柳塘雙鷺圖硯(圖4)
紫色長(zhǎng)方八瓣形硯,周緣起細(xì)棱。圓形池,池內(nèi)呈半球形,池周起細(xì)棱。硯面留一較粗的圓形作墨堂。硯背周緣起寬棱,中央凹下處陰刻楷書銘——“出天漢,勝玉英,琢為研,純粹精,敕幾摛藻,屢省成”,署款“乾隆御銘”,并減地浮雕雙行篆體方印“幾暇怡情”。黃色長(zhǎng)方八瓣形硯盒,盒蓋與盒身借硯身扣合。盒用黃綠兩層色石琢制而成,盒身呈土黃色,并見淺黃色斑。蓋面紋飾呈淺綠色,巧雕柳樹、鷺鷥與水塘,樹一株,自蓋面左下角伸出,橫向右下角,再轉(zhuǎn)折向左上角生長(zhǎng);鷺鷥二只,一只立于柳樹枝干上,抬眼望著往水塘飛翔的同伴。盒背周緣起寬棱。
清乾隆松花石荷包牡丹硯(圖5)
紫色方形硯,微泛白。硯面周緣起細(xì)棱,長(zhǎng)八邊形池,池周亦起細(xì)棱。硯面有一較粗的圓形墨堂。硯背周緣起棱,中央凹下處陰刻楷書銘——“出天漢,勝玉英,琢為研,純粹精,敕幾摛藻,屢省成”,署款“乾隆御銘”,并陰刻雙行篆體方印“永寶用之”。硯之表面有不少缺損凹痕,并有璺與破補(bǔ)痕。盒蓋與盒身借硯身扣合。盒用黃綠兩層色石琢制而成,盒身呈淺綠色,通體泛黃,并有深淺不同的淡黃色紋理。蓋面紋飾呈土黃色,巧雕折枝荷包牡丹,自蓋面左下角向右上方生長(zhǎng),花卉兩枝,另一枝僅有葉。盒背周緣起棱,并有一層褐黃色涂料。
清乾隆松花石山水人物圖硯(圖6)
長(zhǎng)方形綠色石硯,弧形池。硯背中央處陰刻楷書銘——“出天漢,勝玉英,琢為研,純粹精,敕幾摛藻,屢省成”,并篆“幾暇怡情”“得佳趣”兩枚印章。綠色方形硯盒,用黃綠兩層色石高浮雕山水人物圖。
清乾隆松花石紫石長(zhǎng)方硯(圖7)
長(zhǎng)方形紫石硯,硯堂寬闊,全器光素?zé)o紋。硯背周邊起寬棱,中央凹下處陰刻楷書銘——“出天漢,勝玉英,琢為研,純粹精,敕幾摛藻,屢省成”,署款“乾隆御銘”,并刻鈐印“幾暇怡情”。有黃夾綠松花石刻松樹硯盒。
清乾隆松花石柿硯(圖8)
綠色柿式硯,周緣起棱,下緣稍為內(nèi)凹。石質(zhì)潤(rùn)澤,通體有深淺不同的天然綠色橫紋,其中數(shù)道已近白色。硯面有一較粗的橫橢圓形墨堂,余皆打磨光滑,墨堂稍凹入。硯背周緣起棱,中央凹下處正中部位陰刻一行四字篆款“乾隆年制”。紫色柿形硯盒,旁附一水盛,內(nèi)置一金匙。盒用紫綠兩層色石琢制而成,盒呈紫色。蓋面左方大柿子滿布灰綠與碧綠色天然斑紋,前者尚延至右方小柿子之左下角。蓋面上緣高浮雕葉與藤,一細(xì)枝下垂,上附二葉,一正一覆,正者陰刻葉脈,覆者浮雕脈紋,柿子頂端皆浮雕蒂。
清乾隆松花石蒲蘆式硯(圖9)
綠色蒲蘆式硯,周緣起棱,下緣稍微內(nèi)凹以示瓜臍。硯首浮雕一只蝙蝠,雙翼覆于墨池之上,如飲墨狀。石質(zhì)潤(rùn)澤,通體有深淺不同的天然橫紋。硯面有一較粗的橫橢圓形墨堂,余皆打磨光滑。硯背平齊,正中部位陰刻一行四字篆款“乾隆年制”。盒蓋與盒身借硯身扣合。盒用黃綠兩層色石琢制而成,盒身呈土黃色,通體有天然斑紋。蓋面紋飾呈淺綠色,上緣浮雕瓜葉與瓜藤,瓜蔓下垂至瓜之中腰部位,陰刻葉脈,下半部浮雕兩只蝙蝠,分居左右,一正一側(cè)相對(duì)而翔。
清乾隆松花石月下獨(dú)釣圖硯(圖10)
紫色方形硯。硯背中央處陰刻楷書銘——“出天漢,勝玉英,琢為研,純粹精,敕幾摛藻,屢省成”,署款“乾隆御銘”,并減地浮雕雙行篆體方印“幾暇怡情”。黃綠色方形硯盒,盒蓋巧雕一尾小舟自蓋面左下方滑入,一披簑老漁翁蹲坐于舟首,持竿獨(dú)釣;水草向右飄搖,對(duì)岸群山成帶;左上角有圓形淺黃斑,仿佛一輪明月高掛天際。
清乾隆松花石荷塘圖硯(圖11)
紫色橢圓形硯。硯面有一圓形墨堂,硯背中央處陰刻楷書銘——“出天漢,勝玉英,琢為研,純粹精,敕幾摛藻,屢省成”,署款“乾隆御銘”,篆印“幾暇怡情”。黃間綠色橢圓形硯盒,巧雕荷塘圖。
清乾隆松花石蓮塘游鵝圖硯(圖12)
紫色橢圓形硯。海棠硯池,硯面有圓形墨堂。硯背中央處陰刻楷書銘——“出天漢,勝玉英,琢為研,純粹精,敕幾摛藻,屢省成”,署款“乾隆御銘”,并篆印“幾暇怡情”。淺綠色橢圓形硯盒,用黃綠兩層色石巧雕大鵝悠游于水面。
清乾隆松花石荷塘蛙鳴圖硯(圖13)
紫色橢圓形硯。荷葉形池內(nèi)陰刻葉脈,硯面有一圓形墨堂。硯背周緣起寬棱,中央陰刻楷書銘——“出天漢,勝玉英,琢為研,純粹精,敕幾摛藻,屢省成”,署款“乾隆御銘”,篆印“幾暇怡情”。土黃色橢圓形荷葉式硯盒,用黃綠兩層色石琢制而成。浮雕仰覆荷葉各一,黃色荷葉上巧雕淺綠色荷花、水草與青蛙。
清乾隆松花石菊花硯(圖14)
紫色方形硯。硯面有小圓形墨堂,硯背中央處淺刻楷書銘——“出天漢,勝玉英,琢為研,純粹精,敕幾摛藻,屢省成”,署款“乾隆御銘”,并篆印“永寶用之”。草綠色方形硯盒,盒用黃綠兩層色石巧雕折枝菊花。
清乾隆松花石魚藻圖硯(圖15)
紫色橢圓形硯。硯面有一較粗的圓形墨堂。硯背周緣起寬棱,中央凹下處陰刻楷書銘——“出天漢,勝玉英,琢為研,純粹精,敕幾摛藻,屢省成”,署款“乾隆御銘”,篆印“幾暇怡情”。淺黃色橢圓形硯盒,巧雕魚藻圖。
(資料來(lái)源:臺(tái)北故宮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