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玉榮
經歷了一年多的幼兒園集體生活,中班幼兒自我服務能力大大提高。午睡起床后,我班大部分幼兒都能自己穿好衣服和鞋子了。
依依是其中能力較強的一個,每次都能很快穿好衣服和鞋子,有時還主動幫助同伴。一天午睡起床后,我在給依依梳頭時發(fā)現(xiàn)她的鞋子左右穿反了,便對她說:“依依,你的鞋子穿反了?!币酪罌]有回應我,我以為她沒有聽到,便又重復了一遍,提醒她把鞋子換過來重新穿好。后來,我忙著給其他孩子梳頭,便沒有再注意依依的鞋子。
第二天,我發(fā)現(xiàn)依依的鞋子還是反著穿的,便馬上讓依依坐到小椅子上,幫她把鞋子左右調換好,看著她穿上。在此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依依一直沉默著,好像不太高興,但我也沒多想。后面的兩天,我發(fā)現(xiàn)依依好像有意躲著我,也不找我?guī)退犷^了。我還注意到依依的鞋子仍是反著穿的。
這天游戲結束后,我找到機會和依依聊了聊。我說:“依依,老師覺得你特別能干,會自己穿衣服,還能幫助其他小朋友,老師和小朋友都很喜歡你。”聽了我的話,依依顯得很開心。我繼續(xù)說:“你能告訴我,你在家里也是自己穿衣服的嗎?”依依高興地說:“是啊,我也是自己穿衣服的!”“那鞋子也是你自己穿的吧?”提到穿鞋子,依依的表情有些緊張起來。我連忙說:“依依在家和在幼兒園都會自己穿衣服,肯定也能把鞋子穿好……”接下來,依依不再回應我的問題。談話在依依的沉默中結束,我沒有獲得想尋找的答案。
接下來的幾天,我觀察到依依的鞋子仍然是反著穿的,于是我決定給依依媽媽打個電話溝通一下。依依媽媽對我說:“我也發(fā)現(xiàn)依依總是反穿鞋子,還糾正過她很多次,可是,依依的理由是‘鞋子反著穿像蝴蝶一樣,很美。我也不知道該怎樣教她了?!?/p>
依依媽媽的話令我感到非常意外。原來,不是依依不會穿鞋,也不是依依搗亂。我從未想過孩子會把鞋子左右交換后形成的圖案與蝴蝶這種美麗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看到它的美。
在我們成人看來,鞋子的左右是根據(jù)人的左右腳特點設計的,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鞋子反著穿看著很別扭,不美觀,也不安全,對孩子的生長發(fā)育還會有一定的影響,會影響足弓、踝關節(jié)等的發(fā)育,甚至影響走路的姿勢。所以,我們成人看到孩子反著穿鞋都會予以糾正。
然而,我們成人關注的問題不一定就是孩子們特別關注的問題,他們不太能分清也不在乎鞋子的左右,覺得只要把鞋子套在腳上就可以了。而依依更是發(fā)現(xiàn)鞋子反著穿像蝴蝶。鞋子反穿后形成的圖案讓依依聯(lián)想到了蝴蝶,因此依依才會執(zhí)著地不愿意糾正??梢?,成人應先弄清楚孩子反穿鞋子的原因,再來思考如何糾正。
孩子反穿鞋子可能是因為分不清鞋子的左右。孩子年齡小,空間方位感尚在發(fā)展中,分不清鞋子的左右再正常不過了。對此,成人要耐心指導,也可以教他們一些辨別的方法。比如,穿鞋前先將兩只鞋子靠攏擺好,如果兩只鞋的鞋頭相互靠近,就表示放對了,遠離則表示放錯了;兩只鞋子擺好后,中間如果有個“()”形的空隙,就表示是對的。
孩子反穿鞋子也可能是因為鞋子太大了,不合腳,反著穿則剛好掛在腳上,不容易掉。而且,有時鞋子太大,孩子即使穿反也不容易察覺。如果教師觀察后發(fā)現(xiàn)是這個原因,需要與家長溝通,讓家長為孩子選擇大小合適的鞋子。
孩子反穿鞋子還可能是因為覺得好玩,就像依依這樣。如果是這樣,教師可以根據(jù)孩子的這種心理,用游戲化的方式加以引導。比如,很多孩子喜歡看動畫片《小豬佩奇》,教師可以引導孩子辨清左右后將鞋子放好,然后在鞋墊上的鞋跟位置分別貼上印有佩奇和喬治的貼紙,對孩子說:“穿鞋的時候讓佩奇和喬治面對面,他們就可以在一起玩了。”還可以利用一張印有左右對稱圖案的貼紙(如蝴蝶、笑臉等),沿對稱軸剪開,將剪開的兩部分分別貼到兩只鞋子的鞋墊上,當鞋子左右放對時,貼紙就拼成了完整的圖案。
依依把鞋子反著穿拼成一只蝴蝶,其實并不是要跟成人對著干,只是因為她發(fā)現(xiàn)原來鞋子除了正著穿還可以反著穿,所以感到很有意思,這和很多孩子喜歡穿一穿大人的鞋子是一個道理。作為成人,我們不妨換一個角度去看待孩子反穿鞋子這件事,理解孩子的心理,千萬不要粗魯干預,強行糾正。孩子不會一直反著穿鞋,在他充分探索并獲得滿足之后,便會回歸正確的穿鞋方式。
從依依反穿鞋子的事件,我也得到了啟示。兒童的視角和成人的視角存在著差異,成人對兒童應多一些理解。成人只有從兒童的視角思考問題,才能體會兒童內心的想法以及兒童賦予這個世界的意義,從而用更適合兒童的方法給予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