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和
正如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小作者心中的“引路人”也各有不同。但這兩篇作文有一個相同點:立意都富有新意,都詮釋了榜樣和伯樂的含義。
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同學,許多榜樣來自書中的世界。書中的人物往往對他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以及性格的塑造起到無形卻重大的作用。
《我的成長引路人——劉備》一文取材別致。在“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的“三國”里,小作者選中了劉備,將這個在亂世中“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英雄,當成鞭策自己奮進的一種力量,他用劉備不言敗、不退縮的精神品格錘煉自己,從而揚起夢想的風帆,勇往直前??梢娫陂喿x“三國”的故事時,小作者找到了自己成長的榜樣,并汲取了莫大的力量。小作者避開了眾人常常聚焦的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諸葛亮,也避開了眾多耳熟能詳?shù)墓适拢恢塾趧鋫€人的成功之路,讓文章有了幾分新意。
成長之路需要榜樣,更需要伯樂。有的伯樂不在千里之外,而在我們的身邊。我們的父母實際上就是我們?nèi)松钤绲牟畼?。韓愈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對于還處于懵懂少年期的同學們而言,能遇到循循善誘的父母,不啻幸遇伯樂?!斗鑫疑像R的人》一文就是力證。小作者的媽媽是一名記者,也是一個好的家庭教師,在為人處世、寫作興趣、直面挫折等方面對小作者悉心引導、用心培養(yǎng),為小作者的成長注入諸多“養(yǎng)料”,不僅讓小作者成長為品學優(yōu)良、堅強勇敢的人,而且為小作者播下了“以夢為馬,向更遼闊的天地馳騁”的理想的種子。在長長的一生中,我們會遇到很多老師,但父母在啟蒙階段對我們的教育是任何老師的教育都無法替代的。因此,說父母是人生中最早的伯樂絕不為過。孟母三遷、畫荻教子、岳母刺字……一個個家喻戶曉的故事皆為此理。希望更多父母作為孩子生命中最早的引路人,都能如此將孩子“扶上馬”,再“送一程”。
實際上,在人生的每個階段,我們參照的榜樣往往是不一樣的,小時候也許是某個大英雄,長大了也許是當代名士或者古圣先賢。我們以他們?yōu)榘駱?,一步步地塑造自己。我們一生遇到的伯樂也在不斷出現(xiàn),他們陪我們泛舟學海,他們春風化雨般為我們解開心靈的枷鎖,他們猶如電光石火點燃我們心中潛藏的火種,直到我們成為最好的自己……
不論何時,榜樣和伯樂都是我們學習和成長之路上最幸運的際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