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獨身老人缺乏關懷與陪伴,希望通過“黃昏戀”尋找另一半。詐騙分子瞄準這些獨身老人,先通過所謂的“婚姻中介”介紹或者在網(wǎng)上與被害人發(fā)展成戀愛關系,再通過編造各種理由索要錢財,隨后攜款潛逃。
此類違法犯罪主要表現(xiàn)為通過征婚廣告、微信朋友圈等虛構自身條件較為優(yōu)秀、經(jīng)濟條件也較為寬裕的假象,吸引中老年人,讓其放松警惕,告訴對方以結婚為目的交往,使中老年人心甘情愿對其進行感情、經(jīng)濟投入。
案例一:七旬老人想結婚,騙子見縫來插針
2018年3月份,被告人阮某某給73歲的柯某某介紹對象,謊稱女方要一部手機作為見面禮,柯某某便給付阮某某人民幣1000元讓其代為購買,阮某某便在白河縣城購買了一部手機占為己有,剩余零錢也留了下來。
之后,阮某某又對柯某某謊稱,為其介紹的對象胡某某提出,需要彩禮20000元,彩禮到位后便可辦理結婚證等手續(xù)??履衬承乓詾檎?,便向阮某某支付現(xiàn)金人民幣15000元。隨后,柯某某了解到胡某某已婚成家,遂向白河縣公安局報案。案發(fā)后,阮某某及其家屬向被害人柯某某退賠16000元現(xiàn)金。
陜西省白河縣法院經(jīng)審理認為,被告人阮某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騙取他人財物16000元,數(shù)額較大,其行為已構成詐騙罪。故判處阮某某有期徒刑十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5000元。
案例二:“男扮女裝”騙光老人養(yǎng)老錢,被判十年
2021年5月,獨身多年的陳大叔在某聊天App上邂逅了一名叫小玉的女網(wǎng)友。加了微信后,二人感情迅速升溫。雖然小玉總以各種理由推脫不與陳大叔視頻聊天及見面,但她還是答應要和陳大叔結婚。
5月底,小玉說自己母親突發(fā)疾病手術需要錢,陳大叔毫不猶豫打款2萬元借給小玉。而這之后,小玉三天兩頭地以母親病重轉院、購買結婚首飾、要彩禮等理由繼續(xù)要錢,陳大叔總是數(shù)千上萬元地一筆筆不間斷地“借”給她。中途,小玉的“父親”也在微信上找到陳大叔,要求陳大叔付10萬元結婚保證金。
直到9月,陳大叔的積蓄都沒了,無奈之下向他妹妹借錢,陳大叔的妹妹懷疑哥哥遭到詐騙,連忙帶他去派出所報警。警方迅速控制了“小玉”,誰知,“小玉”竟是一個三十出頭的彭姓小伙子。
經(jīng)查,2021年5月至9月間,小伙彭某多次騙取陳大叔轉賬錢款共計人民幣46.8萬元。而陳大叔系60歲以上老年人,且有三級聽力殘疾。
上海市虹口區(qū)檢察院審理后認為,彭某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老年殘疾人的財物,且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jié),其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條,應當以詐騙罪追究其刑事責任。近期,法院以詐騙罪判處彭某有期徒刑十年,并處罰金人民幣十萬元。
案例三:獨居老人輕信征婚廣告,被騙5800元
2022年1月中旬,重慶城口警方接轄區(qū)獨居老人鄧大爺電話報警,其稱因輕信征婚廣告被詐騙5800元現(xiàn)金和16斤臘肉。
鄧大爺獨居多年,想尋找養(yǎng)老伴侶??吹揭粍t征婚廣告后,鄧大爺便聯(lián)系廣告上的“婚介公司”。電話里,對方承諾一定幫鄧大爺介紹滿意的老伴,并約好相親。
3天后,在“婚介公司”辦公室,鄧大爺給了紅娘和“對象”5800元現(xiàn)金和16斤臘肉。與“對象”聊了幾分鐘后,“對象”表示對鄧大爺非常滿意,讓他先回家,后面會繼續(xù)聯(lián)系。回家后,鄧大爺卻一直聯(lián)系不上婚介公司介紹的“對象”,有些懷疑,遂報警求助。
經(jīng)專案組查明,2021年12月以來,該“婚介公司”實施婚介詐騙85人(平均年齡65歲,最大年齡91歲),受騙人多為獨居老人。查清該團伙犯罪事實后,專案組開展收網(wǎng)行動,一舉抓獲犯罪嫌疑人30人,查扣詐騙資金46萬元。
案例四:黃昏戀遇“部委干部”,人財兩空
北京的張阿姨自女兒成家后便一直單身且獨居,某天通過網(wǎng)絡以征婚交友的方式結識了王先生,王先生自稱是北京某部委干部,也是單身多年。兩人一直通過QQ聊天,從未見面,但很快便談婚論嫁。后來王先生告訴張阿姨,部委干部結婚需要政審,二人婚后他還可以幫張阿姨的女兒解決部委工作編制,但是都需要用錢“打點”。張阿姨先后通過現(xiàn)金匯款和銀行轉賬給了王先生十余萬元。
有一天,王先生的秘書“小孫”與張阿姨聯(lián)系,稱王先生因突發(fā)急病住院,讓張阿姨先墊付一部分醫(yī)藥費和住院費,張阿姨分幾次給了“小孫”十余萬元,并多次提出要看望王先生,但“小孫”以各種理由拒絕張阿姨的探視,張阿姨至此才有些懷疑,于是到公安機關報案。
經(jīng)查,王某實際上是一個家住江蘇的無業(yè)人員,虛構“北京某部委干部王先生”和“秘書小孫”的身份,一人分飾兩角,編造“結婚政審”“解決工作編制”和“突發(fā)急病”等理由,騙取張阿姨共計29萬余元。北京西城法院結合本案的犯罪事實、性質(zhì)、情節(jié)和社會危害性,以詐騙罪判處王某有期徒刑六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七千元;責令王某退賠人民幣二十九萬八千一百元。
如何避免黃昏戀變“黃昏騙”
黃昏戀雖美麗,卻可能被犯罪分子利用。美好的黃昏戀情,能夠帶給老年人精神慰藉,但是,有些老年人付出真心,追求真愛,換來的卻是“黃昏騙”。
詐騙分子通常會瞄準獨居的老年人,利用其辨別能力差、信息閉塞、需要陪伴等,大打感情牌,在騙取信任后,便會將“魔爪”伸向老年人的“錢袋子”。
老年人選擇婚介服務時,一定要選擇有資質(zhì)、正規(guī)可靠、口碑好的服務機構,簽訂正式服務合同,了解清楚相關權利義務,發(fā)生糾紛及時用法律維護合法權益。
與婚介機構介紹的異性接觸時,一定要充分了解相親對象的基本情況,并請婚介機構提供相關擔保,對自己的基本情況也要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可以請親朋好友陪同,提供參考意見。關鍵是掌握財產(chǎn)主動權,切莫輕信甜言蜜語,避免人財兩空。
摘編自中國經(jīng)濟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