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家庭教育,關乎孩子的健康成長,也關乎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昂蹦袑W生被母當眾扇耳光跳樓”“遼寧女童遭開水燙頭”“西安男童遭親生母親家暴”等新聞讓人揪心不已,同時也揭露了家庭教育中一個誤區(qū):有家長還秉承“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的傳統(tǒng)教育觀念,給孩子帶來巨大傷害和負面影響。
李玫瑾教授曾說,父母的早期教育是孩子終身幸福的根基。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教育者,改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家長迫切需要家庭教育服務。
2019年6月1日施行的《江蘇省家庭教育促進條例》及2022年1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規(guī)定了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是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和直接責任人,不僅要求父母科學教育子女,關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智力發(fā)展狀況和行為習慣,注重言傳身教,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適當?shù)姆椒ń逃绊懳闯赡耆?,并且在立法上進一步明確了家長不履行家庭教育義務,有毆打、恐嚇等家庭暴力行為,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公檢法等相關部門可以對相關責任人采取勸誡、批評教育等教育指導,嚴重者將承擔法律責任。
提高家長的科學育兒能力,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拒絕家暴,營造溫馨有愛的家庭環(huán)境。孩子自出生至青少年時期,是性格、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而該時期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家庭中度過,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且巨大的。父母在孩子面前發(fā)生沖突,會讓孩子心理處于一種緊張和恐懼的狀態(tài),長此以往,會讓孩子產(chǎn)生強烈的不安全感;父母之間如果彼此尊重,建立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孩子的成長會充滿愛的力量。
非暴力溝通,形成良好的溝通關系。打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氛圍,請從停止互相指責、說好每一句話開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父母應當耐心傾聽并及時提供建議和幫助,解決孩子成長中的煩惱,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關愛和溫情。其次,家長需要把孩子視為獨立的個體,不能只站在自己立場和角度去理解和解決問題,認為自己是成人,經(jīng)驗比孩子足,孩子不聽就使用武力或情感勒索。耐心傾聽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個人選擇,平等相處,形成良好的溝通關系,父母與子女溝通時會避免很多矛盾和煩惱。
高效陪伴,留給孩子成長空間。讓孩子獨自玩,自己在一邊看電視、玩手機,這是陪著,不是陪伴。真正的陪伴是多互動、多了解、多留空間,平時多與孩子互動,多傾聽孩子,多了解孩子想法,及時回應,對孩子的想法多贊美,讓孩子更自信,形成更親密的親子關系。同時,高質(zhì)量陪伴也不是事事盯著孩子,寫作業(yè)、吃飯、睡覺都陪在身邊,而是要給孩子留有足夠的成長空間。如,孩子寫作業(yè)時給予及時指導而不是監(jiān)督,遇到問題給予建議而不是代辦。
隨著一法一條例的制定出臺,依法養(yǎng)娃、科學帶娃已升為國家大事。讓我們拒絕家庭暴力,守住教育底線,共同呵護孩子的健康成長。
編輯 喬可可 15251889157@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