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靈芝
摘 要 張潔的小說《愛,是不能忘記的》以一種抒情的基調,由“我”來向讀者講述了母親的一段理想而壓抑的愛情故事。這部小說記錄了作者和母親兩代女性對愛情的執(zhí)著和向往,特別是母親 “鐘雨”和“老干部”之間那場望不可及的愛情故事,母親為了這場望不可及的愛情備受了心靈的折磨。小說弘揚的婚姻是以從一而終的道德規(guī)范為前提,以真愛為基礎的。小說具有重要的認識價值,反映出特殊歷史時期女性婚戀觀的轉折、愛情理想的產(chǎn)生和壓抑、現(xiàn)實對愛情的折磨。
關鍵詞 《愛,是不能忘記的》 認識價值 婚戀觀轉折 愛情理想 壓抑折磨
張潔在《愛,是不能忘記的》這部小說中以一種抒情的基調,由“我”向讀者講述了母親的一段理想而壓抑的愛情故事。小說淡化了故事情節(jié)的描述,沒有詳細敘述男女主人公的愛情經(jīng)歷,沒有涉及人物的社會活動和工作狀況,甚至連男主人公的名字都沒有很多的提及。整篇小說通過“我”對母親往事的片段式回憶來展示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經(jīng)歷,以抒情式的議論表達出作者對愛情、婚姻和道德的人生感悟。這部小說記錄了作者和母親兩代女性對愛情的執(zhí)著和向往,特別是母親“鐘雨”和“老干部”之間那場望不可及的愛情故事。母親為了這場望不可及的愛情備受了心靈的折磨。整部小說弘揚的婚姻是以從一而終的道德規(guī)范為前提,以真愛為基礎的。這部小說發(fā)表于1979年,這一年正是我國面臨思想大解放的探討時期,所以在發(fā)表之后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有力地推動了作家和讀者從婚姻倫理的角度反思作品中女主人公的婚戀觀念所形成的的女性意識;反思女性在這個特殊的時代能夠從內心生發(fā)出沖破傳統(tǒng)道德的束縛、直面內心向往愛情的勇氣;反思了社會中人情淡薄、艱難現(xiàn)實和愛情理想之間的沖突和矛盾。四十多年后的今天,我們帶領學生再來重讀這本書,會發(fā)現(xiàn)小說中不僅有女主人公鐘雨筆下透露出的關于愛情的浪漫主義色彩,更有對特定歷史時期社會發(fā)展思想的反映,映射了豐富而深刻的情感世界。
愛情歷來是文學作品探討的永恒話題,在眾多女性作家的筆下尤為突出。張潔《愛,是不能忘記的》以清新的筆調描述了主人公一生對真愛的向往,卻因受到社會和道德譴責最終求而不得的悲慘愛情故事。小說將鐘雨在自身情感壓抑和苦難現(xiàn)實生活折磨的雙重壓力下的復雜心理描述得淋漓盡致,入木三分。這篇小說發(fā)表的1979年正直黨中央撥亂反正、作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討論的時期,人民的思想在這一時期受到政策的影響得以解放,社會開始關注個體內心世界的需求,女性的社會地位開始上升,在當時的父權社會中開始有了自己的話語權,女性的尊嚴也得到社會的重視。在這個時期小說中鐘雨的矛盾心理雖然沒有完全擺脫傳統(tǒng)的倫理道德的束縛,但是漸漸地滋生出了新時期女性對愛情的追求。女主人公當時的心理恰好是時代的寫照,鐘雨對精神和愛情的追求開啟了新時期女性世界的先河。
這篇愛情小說首先呈現(xiàn)給讀者的是“我”的愛情。對于這一段愛情,作者抱有抗拒的態(tài)度?!拔摇痹谛≌f中有兩個身份,一個是社會的文藝女青年,一個是作為母親的女兒,女兒身份還是小說的敘事主體。小說中“我”母親的兩段愛情故事都是通過“我”的筆端寫出來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就決定了母親這兩段感情是間接地被“我”站在“審視”的立場上進行評判的。首先從當時的社會背景來分析,1979年正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初期,女性的社會經(jīng)濟地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政府也在大力倡導婦女解放運動,但是女性在這個時期僅僅是翻了身,但沒有真正地翻了“心”。這就導致女性在當時的社會仍然處于弱勢地位,他們的行動和婚姻還會受到當時主流思潮的制約,特別是女性的愛情婚姻與事業(yè)相比顯得尤為重要。在理解了女性這種“被審視”的社會地位之后,就會體會到“我”之所以逃避婚姻,卻又在猶豫中的兩難處境??梢韵胂?,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一個三十多歲的大齡知識女性,如果社會的話語權是平等的,“我”還需要扮演社會主流思想所要求的角色卻又在反思中作靈魂掙扎嗎?文中的“我”在愛情上的進退兩難處境完全是由這種社會文化背景決定的;在身份的前衛(wèi)性和思想的反叛性上的弱勢和妥協(xié),制約了“我”的情感世界,更束縛了“我”的思想。其次從故事發(fā)生的時間上看,1979年正值我國改革開放的第二年,一些文學評論者把“我”當作新時代女性去分析,這是不符合實際的。因為新時代女性應該界定在“新”上,著重體現(xiàn)在翻“心”,而不僅僅是翻“身”。雖然“我”身上有新時代女性的影子,但是不能把“新女性”的標簽貼在“我”身上。這可以從小說中的一個細節(jié)看得出來:
“我真想大聲疾呼地說:別管人家的閑事把,讓我……一種表現(xiàn)!”
這是“我”的一段內心獨白。從“真想”中可以看出“我”內心深處是十分渴望這么大聲呼喊的,這是當時一位文藝女青年發(fā)自內心的呼喊,但是沒有辦法理直氣壯地向世人呼喊,因為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和主流文化形態(tài)是不允許的,所以“我”只能這樣想,這顯然是女性意識初步覺醒后依然有心理包袱的自然流露。
小說《愛,是不能忘記的》描寫了主人公對愛情的精神追求和傳統(tǒng)婚姻道德束縛之間的矛盾沖突。故事的本身是簡單的,但是作者卻以獨特的視角和細膩的語言把一個發(fā)人深省的愛情悲劇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這部小說飽含著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充滿了對愛情和美好生活的真情向往,以浪漫感傷的筆調向讀者講述了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愛情故事,女作家鐘雨和老干部之間的一場柏拉圖式的精神苦戀:他們連手都沒有拉過,但是卻在彼此的精神世界里終生相思。這樣刻骨銘心的愛情,沒有和當時的社會倫理道德相違背?!盀榱瞬粋α硪粋€人”,他們兩個當事人苦苦地壓抑著自己內心的真情。
作家張潔和女主人公鐘雨是兩個理想主義者。張潔用了大量的筆墨進行了心理描寫,以此來凸顯鐘雨的內心情感世界,把讀者的注意力引向了鐘雨的精神世界。她經(jīng)歷如此婚姻,也曾害羞地承認自己因為追求那些膚淺的東西而結婚。但是后來因為對理想愛情的追求,她離開自己的丈夫,到中年的時候,遇到了那位心目中的他,并產(chǎn)生了深厚的感情,為了不違背當時的社會道德,他們兩人默默地約定壓抑住自己內心的情感,去慢慢接受世俗的束縛。在故事的敘述上,作者采用了一種獨特的方式:以一名女兒的視角去寫母親的愛情故事。這里的視角不僅僅是女兒的眼睛所見到的,也不是母親簡單地對自己感情生活的回憶,而是作者實現(xiàn)了兩者的巧妙融合。女兒在自己的生活中遇到了婚姻的難題,自己該不該和適合自己結婚的人結婚?在母親的愛情中女兒在不斷找尋自己想要的答案。在這個找尋的過程中,愛情的主題得到了升華,同時在作者的內心又埋藏了一個隱性的問題:女兒珊珊對愛情的理想追求到底在哪里?這樣以來,在小說中就出現(xiàn)了兩個重要的角色形象?!拔摇闭f自己目前只能是一個痛苦的理想主義者。這句話在整部小說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她貫穿起了兩代女性的愛情追求,同時也引發(fā)了讀者的深層次思考:作者張潔和這兩個理想主義者到底有什么聯(lián)系呢?雖然讀者都知道小說中的“我”并不真正等同于作者本人,但是作品中必然包含了作者的一些情感體驗。作者在整部小說中表達出了一種強烈的情感吶喊,寫出了“我”與母親在經(jīng)歷、個性上的相同之處,這都讓讀者有理由相信,母親鐘雨就是作者本人的畫像,在本質上兩人是情感相通的。事實上,鐘雨的愛情在當時受到了作者本人的贊揚。讀者能夠看到,鐘雨、珊珊所追求的,正是作者本身所向往的。而巧合的是,兩個人在當時的社會譴責和評價下所稱道的壓力卻是很大的。同樣對愛情的理想在三代女性身上能夠同時展現(xiàn),她們都受到了同樣的痛苦和壓抑。她們其實都是痛苦的理想主義者,是同一精神的化身。在整部小說中,珊珊和母親有著很大相似之處,兩人雖然成長的環(huán)境不同,但是卻承受著同樣的道德束縛。
在整部小說中,作者高度評價和肯定了男主人公“老干部”和女主人公“鐘雨”為了尊重社會道德而不去“傷害另一個人”的偉大,兩個人因此割舍了屬于自己愛情,卻獲得了至死不渝的真愛。他們對于情感的克制和壓抑是作者贊成的,不然就不會理解兩人沒有沖破道德的束縛而結合。甚至兩個人在一起的時間加起來不足24小時,連手都沒有握過。珊珊為了母親永恒的愛情而哭泣,就可以看出珊珊開始沖破壓抑的思想潮流了。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作者表達了內心隱藏的矛盾:雖然贊美這樣壓抑的愛情,但是卻不愿意看到這樣的愛情故事發(fā)生。之所以出現(xiàn)這樣的矛盾,是因為道德的枷鎖阻擋了愛情的進程。在傳統(tǒng)道德的觀念中,“老干部”這種“患難夫妻”是被時代所歌頌的,作者對這一點可能不是很理解,甚至把這兩者的矛盾對立面合理化了,這正好展現(xiàn)了作者的一種道德觀念:在現(xiàn)實生活中包含著很多的合理因素,在道德的范圍內同樣也存在很多的合理因素。鐘雨不可能沖破這種道德的合理因素去追求自己理想的愛情。這就造成了小說中愛情理想的產(chǎn)生和現(xiàn)實情感的壓抑的矛盾沖突。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對理想愛情的追求最后成了海市蜃樓,化為了泡影。在痛苦的折磨下,鐘雨渴望和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的心愿始終未能實現(xiàn)?!稅?,是不能忘記的》這篇小說是張潔對愛情理想的精神宣言。在20世紀開始以“人”的問題主導社會潮流的大環(huán)境下,人們關注的重點開始轉移到傳統(tǒng)道德制度的影響到男女愛情的追求上。事實上,鐘雨和“老干部”的愛情已經(jīng)遠遠地超出了法律的限制和婚姻的范圍,也超出了傳統(tǒng)道德和文化的限制,甚至超出了生命肉體的限制。這可以說是一種永恒的精神境界。如果這樣來表達這個故事,可以說這是一個天堂的故事。但是,讀者從鐘雨和“老干部”的愛情本身來看,他們的婚姻和愛情是一個悲劇。導致這一悲劇的根源在于主人公的心理認知和舊社會的道德束縛。對于主人公的心理認知而言,表現(xiàn)為鐘雨缺少對婚姻的清晰認識,鐘雨在很小的時候就糊里糊涂的嫁給了一個花花公子,并為其生了孩子,因為這也是一場沒有愛情的婚姻,所以最后的結局是沒有結果的。對此,鐘雨有著深深的感悟,鐘雨通過自身的感情悲劇向人們再次證明缺少成熟和清晰的婚姻是導致悲劇情感的一個關鍵原因。從“老干部”的心理角度分析,不論是鐘雨還是“老干部”都把婚姻當作一種慈善去做?!袄细刹俊笔且晃粸閲液兔褡宕罅x而堅守愛情的忠貞的馬克思主義者。他出于道義、責任和對死者的感情,毫不猶豫地娶了一個為了掩護自己而犧牲的工人的女兒為妻子。但是生活畢竟是現(xiàn)實的,他們因為精神上的不同和距離而不能產(chǎn)生共同語言,但是“老干部”卻滿足于這樣一種沒有愛情的婚姻。當他與鐘雨產(chǎn)生感情的時候,自己的頭發(fā)已經(jīng)白了,在一切已經(jīng)不能改變的時候,他已經(jīng)有了家庭,所以他的愛情只能停留在精神這一層面上,這也是鐘雨悲劇愛情的一個重要原因。他們之間除了個人心理原因之外,還有道德的束縛。傳統(tǒng)的封建禮教是把婚姻作為傳宗接代的一種方式,并沒有明確愛情的價值。這就導致在舊社會產(chǎn)生了很多的“愛情悲劇”。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只承認沒有愛情的婚姻,不承認沒有婚姻的愛情,所以他們之間愛情遭到現(xiàn)實的折磨便是無法避免的。
總之,《愛,是不能忘記的》作為改革開放初期的一部探討愛情婚姻的小說,對中國女性從翻“身”到翻“心”的轉變起到了很大的助推作用。小說不但為讀者展現(xiàn)了鐘雨和“老干部”之間愛情的純潔和美麗,也讓讀者在字里行間感悟到了現(xiàn)實情感的憋屈和壓抑。這正是作者呈現(xiàn)的對美好愛情之戀的一種時代頌歌。
[作者通聯(lián):浙江寧波濱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