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云貴
在巴西,城市居民的室內(nèi)或陽臺上常常能看到一株株奇異的植物。它們“足下”無土,有的被細線吊在空中,有的被粘貼在家具上,卻長得非常茂盛,還能綻放鮮艷的花朵。這種植物就是空氣鳳梨。
空氣鳳梨的一生充滿艱辛。因為不能在泥土里扎根,它就只能到處漂泊。樹上、電線桿上、巖石上,甚至屋檐上,只要有地方“落腳”,它就能隨遇而安。
在空中生長,就得充分適應(yīng)空中的生長環(huán)境。于是,空氣鳳梨學會了耐干旱、耐“餓”、耐“勞”。白天,它葉子絨毛上的氣孔完全閉合,以減少水分的損失,養(yǎng)精蓄銳;晚上,絨毛上的氣孔全部開啟,鉚足了勁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和營養(yǎng)。
人們正是看到空氣鳳梨“吃”進去的是空氣,“吐”出來的是芳香,于是把它“請”到了家中,凈化空氣,美化生活。
不要一寸土地,卻給世界最美的回報,一朵卑微的花驚艷了時光。
(摘自《作文與考試·初中版》2021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