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清亮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是孔子夸獎自己弟子顏回。只要有書讀,有道悟,生活清苦點,也很滿足。顏回的快樂其實很簡單。
有籃球,有比賽,在鄉(xiāng)下,賽者津津有味,觀者享受其中。這是貴州省黔東南州臺盤村農民的快樂。沒有專業(yè)人員參與,沒有專業(yè)場館加持,組織很初級,獎品接地氣兒(冠軍隊獎勵一頭黃牛),老百姓們奔走觀看,人山人海。草根的快樂也很簡單。
這場火爆全網、頻頻出圈的“美麗鄉(xiāng)村”籃球賽事,讓體育少有的充滿了煙火氣息,也因此獲點贊無數,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村BA”。外交部發(fā)言人首次為一場村級體育賽事發(fā)聲,國內主流媒體和各大網媒也不厭其煩地連線報道,決賽現(xiàn)場觀眾達到1.5萬人,還有很多人即便看不到比賽,也要趕到現(xiàn)場感受氣氛,各大媒體平臺直播在線觀眾累計達上億量級。
我的比賽我來辦,我的比賽我來看。我參與,我快樂!體育能帶給草根階層最原始的滿足——身心愉悅。這也是體育之于人類最原始的功能之一。不在乎個人技藝有多強,也不在乎賽事水平有多高,因為有“我”在其中,就拼搏,就歡呼,就“肆無忌憚”地享受!
這個“村BA”讓體育真正回歸到了體育之本!
一直認為,籃球是中國民間最普及的運動,也是中國廣大農村最盛行的一個運動項目。小時候生活在農村,接觸最多也最了解規(guī)則的運動項目就是籃球。那時候,學校斑駁陸離的土操場上,總是矗立著兩個被風吹雨打很有年代感的籃球架,通常體育課時間,非專業(yè)的體育老師扔一個籃球,讓孩子們玩。陪伴孩子們的除了籃球,還有場地上飛揚的塵土,但孩子們樂在其中。因為“有的玩兒”,所以很快樂。
那時候每年大年初一,村委會都會組織各生產隊之間的籃球比賽,很有些“誰家過年還不吃頓餃子”的味道。這是村里的大事,村委會的廣播一喊,那個在學校里斑駁陸離的也是村里唯一的籃球場上,就會里三層外三層,參賽者群情激昂,觀賽者激動跳腳、吶喊助威。通常一天打完十幾場比賽,那些平時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青壯年勞力參與其中,累并快樂著,每個人臉上都寫著充分釋放后的滿足和快樂。觀者亦是,他們津津樂道的是當天比賽的“明星球員”和冠軍隊。
在那樣一個物質匱乏,老百姓的基本溫飽尚未得到解決的年代,一年一度的籃球比賽,幾乎成了村里唯一的狂歡。那一天,也因為籃球賽,村里的男女老少們會由衷快樂地度過一個大年初一。
貴州臺盤村的這場籃球狂歡,同樣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每年農歷六月六當地傳統(tǒng)吃新節(jié)的固定節(jié)目,已經堅持了86年,從未間斷過。而今年,在疫情之下的狂歡,更顯得不同尋常,彌足珍貴。
職業(yè)體育大多是以城市為依托開展的,大量的體育賽事也是圍繞城市舉辦的,但體育的標簽絕不僅僅是城市,在我國廣大農村地區(qū)已經脫貧、全面奔向小康的新時代,在鄉(xiāng)村振興、農村城鎮(zhèn)化道路上,體育文化建設愈來愈顯得重要和迫切,這是中國的廣大農民從日益追求物質生活到不斷追求精神生活過程中的重要載體之一。所謂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要增加幸福指數和快樂感。
在“十四五”規(guī)劃中明確提出建設健康中國,推動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何謂更高水平?高水平的健身設施?高水平的健身方式?這些固然重要,但更高水平應該是想老百姓所想,辦老百姓所需,用心設計,創(chuàng)造一些門檻低,參與廣,既能給更多的人帶來身體的健康,更能滿足他們的精神需求,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和諧友好的氛圍。讓他們真正體會到快樂。
在廣大農村地區(qū)尤其應該這樣,農民的快樂其實很簡單:就像顏回讀了一卷書,小朋友得到一件心愛的玩具,山西人吃了一碗刀削面,小區(qū)里的大媽跳了一個小時的廣場舞,貴州六盤村的村民打了一場籃球賽……
這便是“村BA”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