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遠大前程》:不只是一場“幻滅”

      2022-05-30 13:07:05王岫廬
      書城 2022年8期
      關(guān)鍵詞:遠大前程狄更斯遺產(chǎn)

      王岫廬

      書名中的歧義

      查爾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可能是英國文學(xué)中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小說家。他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那些人早已溢出了書頁的界限,在一代代讀者的集體想象中被刻骨銘心地保存下來。狄更斯塑造空間的能力同樣令人驚嘆。他作品中的城市、鄉(xiāng)村、居所、商鋪、陰暗的街道,充滿了可感知的豐富細節(jié),在物理意義上接近實存,在心理意義上深不可測。狄更斯一定對自己創(chuàng)造的人物和空間頗為得意,他的十五部長篇小說,多以故事中的人名或地點作為書名,只有兩部例外:《艱難時世》(Hard Times)和《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

      在這兩部小說中,狄更斯似乎更想突出故事的主題?!镀D難時世》創(chuàng)造出一個冷酷的工業(yè)市鎮(zhèn)焦鎮(zhèn)(Coketown),對維多利亞時代工業(yè)社會的無情貪婪與功利主義的泛濫提出了嚴厲控訴。Hard Times是一個頗為直白的標題。食物匱乏、失業(yè)率高、工資低下,工業(yè)時代讓“艱難”成為日常的存在方式。另外,“hard”除了表示“艱難”,還有“堅硬”的意思。功利主義腳踏實地、精打細算,板著臉孔毫無情面可講,人心也變得“堅硬”起來。在“艱難”又“堅硬”的時代,讓人們重新理解并珍視愛與同情的柔軟,是這部小說的核心寓意。

      相比之下,Great Expectations似乎更加復(fù)雜多義。一九七九年,上海譯文王科一的譯本用了《遠大前程》這個題目,后來大多數(shù)譯家皆沿用此譯。上海譯文社總編辛未艾(即包文棣)為這部小說撰寫前言《〈遠大前程〉淺論》,文中對該書標題及翻譯略加解釋,稱“涉及孤兒題材的《遠大前程》(一譯《偉大的期望》),是狄更斯后期的作品”,又稱《遠大前程》的題材與法國偉大作家巴爾扎克的《幻滅》相似,“因為兩者都是描寫青年人建筑在沙土上的‘燦爛似錦的前途最后如何破滅的故事”。大致介紹該書情節(jié)之后,辛未艾這樣解釋:

      由此可見,狄更斯所以把這部作品定名為《遠大前程》(或者譯《偉大的期望》),這原是一句反話,在這里,所謂“偉大的期望”和“幻滅”原是一個同義語。

      一九九六年譯林版《遠大前程》的《前言》里,譯者羅志野也對這個標題的翻譯做了類似的闡釋:

      《遠大前程》是狄更斯最成熟的作品之一,是他比較晚期的作品。狄更斯經(jīng)歷了豐富的人間生活后,對人,對周圍環(huán)境,對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都有了深刻的認識,而所有他成熟的思想認識都匯總在《遠大前程》一書中。這部作品原題名是Great Expectations,意思是指一筆遺產(chǎn),中國把它譯成“遠大前程”。這個譯名給讀者一種印象,即作品的主人公是有遠大前程的。而事實上,這個“遠大前程”是帶諷刺意義的,應(yīng)該說是遠大前程的破滅。

      辛未艾和羅志野都將《遠大前程》視為諷刺之語,是“破滅”或“幻滅”的同義詞。羅志野談到,原作題目的字面含義是指一筆遺產(chǎn)。根據(jù)《牛津英語字典》的解釋,“expectation”這個字有幾個不同的義項,其中較為常見的是“對未來的某種期待、希望或是信念”,而另一個較為罕見的義項(往往用作復(fù)數(shù)expectations)可以表示“關(guān)于繼承某種財富或財產(chǎn)的前景”。狄更斯有可能在標題上就開始了他那微妙的文字游戲:Great Expectations既是一份“豐厚的遺產(chǎn)”,也是一種“偉大的期望”。前者是神秘的贈予,后者是自我的追求。整個故事是以兩條線索展開的。神秘恩主的“遺產(chǎn)”,是反復(fù)點題的一條明線,而匹普對生活的種種“期望”,則是與“遺產(chǎn)”緊密糾纏的另一條線索。故事的最后,遺產(chǎn)與期望都隨風(fēng)而逝,但這是否就意味著“前程”的徹底“幻滅”呢?

      也許只有匹普本人,才最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

      匹普的“遺產(chǎn)”

      《遠大前程》是以第一人稱講述的成長故事。人們常常會將《遠大前程》與《大衛(wèi)·科波菲爾》放在一起討論。狄更斯自己也曾在寫作《遠大前程》之前,對自己的好朋友約翰·福斯特(John Forster)談及匹普與大衛(wèi)的相似:

      這本書(指《遠大前程》)將以第一人稱貫穿始終,前三周,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主人公是個男孩兒,和大衛(wèi)一樣。他后來會成長為一名學(xué)徒。(Buckley, Jerome Hamilton. Season of Youth: The Bildungsroman from Dickens to Golding.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匹普和大衛(wèi)都是生活的“學(xué)徒”;在走向成熟的過程中,都經(jīng)歷了相似的掙扎與損失:父母與朋友的死亡、充滿敵意的城市生活、岌岌可危的愛情。但是,推動這兩個年輕人成長與自我塑造的力量卻并不一致。大衛(wèi)需要面對來自內(nèi)心的身份掙扎;匹普則更容易受外部因素的影響。后者比前者有更多不可控的風(fēng)險,因此也充斥著更黑暗的情緒、更無奈的宿命。正如有評論家所言:“《遠大前程》修正了《大衛(wèi)·科波菲爾》中的傳統(tǒng)樂觀主義?!保‥ngel, Monroe. The Maturity of Dickens.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故事的一開頭,七歲的匹普在父母的墓園中遇到了逃犯馬格韋契。匹普從家中偷出食物和銼刀,幫助了馬格韋契,而馬格韋契后來在國外發(fā)財致富,為報答救命之恩為匹普提供了神秘的資助。這便是整個故事關(guān)于“expectations”之“遺產(chǎn)”的緣起。關(guān)于匹普七歲以前的故事,我們所知甚少,唯一直接的陳述來自《遠大前程》開篇第一段:

      我的父親姓匹瑞普,我自己的教名叫做斐理普。童年時口齒不清,這姓和名我念來念去都只能念成匹普,無論如何也不能念得更完整,更清晰。于是我就管自己叫匹普,后來人們也就跟著匹普匹普地叫開了。(王科一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下引《遠大前程》均出自該版本)

      電影《遠大前程》劇照,2012

      這一段交代了即將開啟的敘事中最核心的元素:敘事者。通過反復(fù)并富有節(jié)奏的句式,狄更斯確保每一個讀者從一開始就明確知道,這是個關(guān)于“匹普”的故事,而我們將永遠記得“匹普”這個名字。

      命名是一個具有儀式性意義的事件。通常,我們會被賦予一個正式的名字,而成長過程中,又會找到不同的方式稱呼自己。無論是名字還是稱呼,都會對應(yīng)著某種身份與認同。但是在匹普這里,命名以一種胡亂而幼稚的方式發(fā)生。主人公說自己“童年時口齒不清”。根據(jù)狄更斯的手稿,“my infant tongue”此處有明顯修訂的痕跡,很可能是是對“my childish tongue”的修改。

      這一改動,意味著狄更斯經(jīng)過深思熟慮,決定將匹普的回憶安置在更遙遠的嬰幼兒時期,而非孩童時期。嬰幼(infant)和孩童(child)之間,無疑有質(zhì)的差別?!侗说谩づ恕分械臏氐希瑑蓺q的時候明白了自己終究會長大的道理,“人到兩歲以后總是會明白事理的。兩歲既是結(jié)束,又是開端”。確實,現(xiàn)代心理學(xué)的發(fā)展告訴我們,人的自我認知與長期記憶,是在兩歲之后才逐漸發(fā)展起來的。誰能記得清兩歲前的事情呢?狄更斯的這一筆改動,太妙了。敏感的讀者會從這里看出一種幾乎是玩世不恭的調(diào)侃:匹普怎么可能記得自己口齒不清的“infant tongue”呢?對匹普而言,命名不再是一種莊重的、被賦予身份的儀式,而是一次充滿想象力的自作主張。這其實也就取消了主人公與父親的直接聯(lián)系。倒不是因為匹普忤逆,而是他確實對自己的父母一無所知:

      我既沒有見過親生父母,也沒見過爹娘的肖像(他們那時候離開拍照這玩意兒還遠著呢),因此,我第一次想到父母究竟像是個什么模樣,完全是根據(jù)他們的墓碑胡亂揣測出來的。

      狄更斯《遠大前程》手稿

      狄更斯生活的時代,攝影技術(shù)迎來了第一個黃金時代。達蓋爾銀版攝影法、卡羅式照相法(即碘化銀相紙照相法)和濕版攝影法幾乎同時發(fā)展起來。在一定程度上,攝影的可復(fù)制性及真實性的概念,與維多利亞時代文學(xué)現(xiàn)實主義的目標并行不悖。但匹普的父母從來沒有留下過照片,這就意味著對于匹普而言,自己的父母也好、名字也好,都沒有確定而寫實的依據(jù),只不過是他自己腦海中的揣測或想象罷了。他對自己身世的真正認知,源于故事開頭這個陰冷的黃昏:

      我第一次眺望這四周的景物、在腦海里留下無比鮮明的印象,記得好像是在一個難忘的寒冬下午,傍晚時分。從那次起,我才弄明白:那蔓草叢生的凄涼所在是教堂公墓;本教區(qū)的已故居民斐理普·匹瑞普和他的妻子喬治安娜都已經(jīng)死了,埋了;他們的嬰兒亞歷山大、巴梭羅繆、阿伯拉罕、托比亞斯和羅哲爾,也都死了,埋了;墓地對面那一大片黑壓壓的荒地就是沼地,沼地上堤壩縱橫,橫一個土墩,豎一道水閘,還有疏疏落落的牛群在吃草;沼地的那一邊,有一條落在地平線底下的鉛灰色線條,就是河流;遠處,那陣陣緊吹的急風(fēng)有個老窩,就是大海;望著這片景色嚇得渾身發(fā)抖、抽抽噎噎哭鼻子的小東西,就是匹普。

      狄更斯這段文字,密集使用了倒裝句與動詞“是”(was,were),直接指向幼年匹普的原初認知:他對自然和人世的命名,乃至最終對自己的命名。匹普認知的起點,是埋葬著自己父母和兄弟的公墓。他將墓碑上名字一一列出,這些名字構(gòu)成了他唯一的家譜。但匹普從來沒有見過這些人,也難以與他們產(chǎn)生真正的身份關(guān)聯(lián)。連續(xù)出現(xiàn)的兩次“死了,埋了”,令人心碎。如果說,此前匹普還曾在對父母樣貌的想象中獲得一絲安慰,那么這一刻,他確確實實知道,在這充滿未知與惡意的世界上,自己是孤身一人,一無所有了。所以,他哭了。

      匹普失去了父母兄弟,這些自己本該與生俱來的“遺產(chǎn)”。此后,他得到了第二個人生的開端:他遇到了馬格韋契,這個狼狽不堪的逃犯將會對匹普的幫助一直感恩,以至于為他暗中留下豐厚的“遺產(chǎn)”。這一條關(guān)于“遺產(chǎn)”的線索,在故事的前半部分一直都被刻意隱藏起來,秘而不宣。最終真相大白之后,我們不得不承認,馬格韋契的“遺產(chǎn)”是匹普成長中重要的動力。

      馬格韋契提供的錢財,讓匹普這個小鐵匠學(xué)徒,從鄉(xiāng)村來到倫敦,走上不一樣的人生路。對于個人而言,財富本身并非成長的保障,甚至還可能成為一種阻礙。但財富的突然得失,卻會為一個人的心靈帶去重大的沖擊,使其獲得真正的成長。故事中突然得到神秘資助的匹普,立刻得意起來,再也看不上自己原先的生活:“再見了,我童年時代的乏味的朋友啊,我就要投奔倫敦,平步青云了;到了那兒,便再也不會做鐵匠,再也不會與你們?yōu)槲榱耍 钡搅藗惗刂蠛芸炀蛯W(xué)會了大手大腳花錢,以至于欠下一屁股的債,非但如此,他還變得忘恩負義,連喬前來看望的時候,竟然覺得“相當(dāng)心煩,感到有些羞愧,尤其念念不忘的是彼此的身份懸殊。要是給他幾個錢就能叫他不來,我寧可給錢”。有錢之后,匹普所做的唯一一件好事,是慷慨資助自己的朋友赫爾伯特,這件事讓他自己都感動不已:“一想到我要繼承的遺產(chǎn)畢竟給別人帶來了些好處,禁不住痛痛快快大哭一場?!?/p>

      匹普二十三歲生日后的一星期,馬格韋契回到了倫敦,原來一直暗中資助他的恩主,竟然是他當(dāng)年救過的逃犯。真相給匹普帶來了極大痛苦,但也給了他一個機會去改正自己曾經(jīng)犯下的錯誤。他試圖幫助恩人逃亡,但以失敗告終。馬格韋契被抓進監(jiān)獄后,匹普不離不棄。馬格韋契死后,匹普回到了鄉(xiāng)村,修復(fù)了與喬和畢蒂的關(guān)系,真正懂得珍惜并尊重他們的感情。最終,匹普投奔赫爾伯特在東方的公司,開始一份將本求利的工作,重新過上腳踏實地的生活。

      匹普失去了遺產(chǎn),賈格思與文米克先生都為此感到難過。但在匹普心中,這可能未必是件不幸的事情:“我繼承巨大遺產(chǎn)的希望已如我們沼地上的霧見了太陽一樣完全化為烏有?!被\罩在沼地上的霧,在全書中都是不祥之兆。散盡千金之后的云開日出,反倒讓這世界顯得更加清明、可愛。失去了謎一般的“遺產(chǎn)”,反而將匹普性格中高貴的那一面重新激發(fā)出來,他開始做出一系列善良而正直的決定,他人生中的迷霧也因此散去。這樣明亮溫暖而坦蕩的前景,怎不是對遠大前程的另一種期許呢?

      電視劇《遠大前程》劇照,1981

      匹普的“期望”

      相比之下,“expectations”的另一面:“期望”這條線索,以匹普對艾絲黛拉一見鐘情的愛戀為緣起。神經(jīng)兮兮的郝薇香將匹普叫到沙堤斯莊園伺候自己,在這個陰森森的莊園里,匹普見到了郝薇香的養(yǎng)女,美貌高傲的艾絲黛拉。艾斯黛拉對匹普各種譏諷嘲笑,郝薇香則曾故意問匹普怎樣看待艾絲黛拉。一開始匹普不愿意回答,但在郝薇香不斷的追問下,匹普還是開口了:

      我悄悄說:“我覺得她很驕傲?!?/p>

      “還有呢?”

      “我覺得她很美。”

      “還有呢?”

      “我覺得她挺愛欺負人?!保ㄎ艺f這話時,艾絲黛拉一臉深惡痛絕的神氣,正在那里看著我。)

      “還有呢?”

      “我想我該回家了?!?/p>

      匹普用來描述艾絲黛拉的前兩個形容詞是“very proud”和“very pretty”。艾絲黛拉也許是個天生麗質(zhì)的姑娘,但也少不了郝薇香處心積慮的培養(yǎng)。被愛情傷害過的老處女,要把自己的養(yǎng)女培養(yǎng)得冷酷無情,去報復(fù)世間薄幸的男人。匹普對艾絲黛拉的第三個評價,“very insulting”,則值得我們仔細回味。

      “insulting”直譯過來,是侮辱人的意思。王科一將其譯為“愛欺負人”,多少弱化了原文的情緒。艾絲黛拉對匹普的嘲諷,不是小孩子間逗著玩的“欺負”,而是對匹普自尊心無情的踐踏。匹普是望著艾絲黛拉說這句話的,并且從她的眼神中,再次屈辱地感到了她對自己的鄙視。吊詭的是,恰是這一刻,匹普一眼千年、剎那永恒地愛上了這個瞧不起自己的姑娘,于是從此有了自己一生難以割舍的“期望”。這正是,多情卻被無情惱,有愛慕,才有自尊,才會感到屈辱,才會備受傷害。當(dāng)郝薇香繼續(xù)追問的時候,匹普沒有辦法回答,他一心想要逃避這個讓自己心慌意亂的地方?;丶业穆飞?,匹普第一次反思了自己的出身:

      一路上仔細回想著剛才的所見所聞,只顧翻來覆去思量:原來我是個低三下四的干粗活的小子;我的手生得粗;我的皮鞋笨重;我竟染上了下流習(xí)氣,把“奈夫”叫做“賈克”;我做夢也沒有想到我竟是這樣愚昧無知;總而言之,我過的是下等人的苦日子。

      艾絲黛拉的嘲諷,讓匹普發(fā)覺自己原本過著“下等人的苦日子”。這一覺察讓匹普感到羞愧,開始嫌棄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人,甚至也嫌棄自己。在匹普的心中,對自身的嫌惡與對艾絲黛拉的愛慕是同時出現(xiàn)的,對現(xiàn)狀的不滿與對未來的“期望”也是相伴而生的。一個干粗活的下等人,為什么會愛上一個高貴富有的美少女呢?愛情本沒有什么道理好講,如果一定要找原因,那便是,艾絲黛拉點燃了匹普心目中那朵“期望”的火苗。他不再像以往一樣無憂無慮,只想著好吃好玩,而擁有了對另一種生活的念想?,F(xiàn)實的困窘與卑微的地位,都不能夠剝奪匹普心懷“期望”的權(quán)利。畢竟,“期望”中最為本質(zhì)的元素,并不是成功的結(jié)果,而是一種實現(xiàn)的過程。對艾絲黛拉的“期望”,成就了匹普。正如匹普聽說艾絲黛拉要嫁給人品糟糕的蛛穆爾,試圖勸阻無果,絕望傷心的最后一段獨白中所說的:

      你是我的生命,我的血肉。我這個低三下四的野孩子,第一次來到這兒就讓你傷透了心。從那以后,我只要一讀書,字里行間就會浮起你的身影。我看到的每一個景色,都會出現(xiàn)你的豐姿—大河邊,船帆上,沼地里,云霞中,白天黑夜,風(fēng)里雨里,森林海洋,大街小巷,哪兒不看到你!從那以后,我腦子里不浮起旖旎的幻想便罷,一想便只會想到你。我無時無地不看到你的形象,不受到你的影響,今后一輩子都將是這樣。我總覺得你的形象栩栩如生,你的影響牢不可拔,勝過了倫敦城里最堅實的石墻大廈。艾絲黛拉啊,哪怕我到了臨終的時刻,你也不能不和我整個的人息息相關(guān)—我身上一絲半點好處有你的份,我身上的壞處也有你的份。

      匹普用這段話在現(xiàn)實世界里向艾絲黛拉告別,同時也在精神上將艾絲黛拉與自己永遠聯(lián)系在一起。匹普對艾絲黛拉的“期望”,不只是對愛情的渴望,也是對自我身份的確認。匹普對艾絲黛拉的感情,不再是俗世意義上的情愛,而是存在意義上的、大寫的“愛”,是對自己身上所有好處和壞處的接納,是對自己整個存在的一種“期望”。

      大多數(shù)狄更斯的故事,無論情節(jié)如何曲折,細節(jié)多么煩瑣,言辭多么重復(fù),大都有一個明確的線索與終局。在閱讀中,讀者可以感受到,作者一絲不茍地規(guī)劃著敘事行進的路線,完成種種鋪墊與必要場景的設(shè)置之后,有一個水到渠成的結(jié)果。G. K.切斯特頓(G. K. Chesterton)曾評論,大多數(shù)狄更斯的故事讀起來就好比童話一般:善行會得到認可,惡人會被懲罰,孤兒會回到家庭,奮斗能為一個人贏得財富與愛情。(Chesterton, Gilbert Keith. Appreciations and Criticisms of the Works of Charles Dickens. 1911. London: Dent)可是,《遠大前程》顯然不屬此類。在這里,野心和期望遭到挫敗,愛情帶來羞辱與失望,財富中暗隱著滅頂之災(zāi)。

      狄更斯曾為《遠大前程》寫過兩個不同的結(jié)局。在第一個版本中,匹普在倫敦街頭散步,偶遇端坐在馬車上的艾絲黛拉。艾絲黛拉和匹普簡短寒暄了幾句,但兩人面對面的距離給人的感覺甚于遠隔重山。這個結(jié)局讓很多讀者覺得過于悲傷,因此在自己的好友愛德華·布沃爾·李頓(Edward Bulwer Lytto)的建議下,狄更斯又寫了第二個結(jié)局,匹普和艾絲黛拉回到沙堤斯莊園相遇并彼此諒解:

      她從長凳上站起來了,我連忙起來,伸手去扶。我說:“我們言歸于好?!?/p>

      “即便分手,我們的友情永遠不變?!?/p>

      我握住她的手,和她一同走出這一片廢墟。當(dāng)年我第一次離開鐵匠鋪子,正是晨霧消散的時候;如今我走出這個地方,夜霧也漸漸消散了。夜霧散處,月華皎潔,靜穆寥廓,再也看不見憧憧幽影,似乎預(yù)示著,我們再也不會分離了。

      不少評論家認為這大團圓的收場過于俗套了。但其實如果想多一層,這個“永遠不再分離”和迪士尼童話的“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精神實質(zhì)上其實迥異。原文的最后一句話狄更斯的原文是“I saw no shadow of another parting from her”,直譯過來即“我看不見再次與她分離的陰影”。王科一的翻譯“永遠不再分離”似乎更強調(diào)確切的團圓,而狄更斯原文中則無端端潛入了“陰影”這個意象。匹普其實是以缺席的方式,肯定了兩人再次分離的可能性。齊澤克在這個結(jié)局中看到了一種“崇高的反轉(zhuǎn)”(the sublime reversal,The Parallax View)。失去遺產(chǎn),讓匹普找到了生活的方式;失去艾絲黛拉,讓匹普找到了與自己和解的辦法。那個被所有人看作將會擁有遠大前程的年輕人,最終將一切關(guān)于遠大前程的虛榮與執(zhí)念拋在身后,并因此真正獲得了自己的前程。

      更遠大的前(錢)程

      寫到這里,我們似乎已經(jīng)回答了一開始的疑問?!哆h大前程》并不只是一個關(guān)于幻滅的故事。神秘“遺產(chǎn)”與對愛情的“期望”確實化為烏有,但恰在這幻滅的過程中,匹普獲得了自己真正的“前程”。狄更斯早就在故事中為此埋下伏筆,向讀者許諾了一個令人向往的“更遠大的前程”(greater expectations)。匹普在倫敦和赫爾伯特交上了朋友,赫爾伯特對匹普談起了自己航運保險的生意,又談到自己的發(fā)展計劃,尤其是打算去東印度做貿(mào)易。匹普忍不住好奇地詢問是否有利可圖:

      我問:“利潤厚嗎?”

      他說:“厚得嚇人!”

      于是我又猶豫起來,心想他的前程比我的前程還要遠大。

      聽到赫爾伯特說東印度貿(mào)易利潤豐厚,匹普心中感慨:“Here were greater expectations than my own”。中文譯本將“here”理解為是赫爾伯特,認為匹普在將自己的“expectations”與赫爾伯特的“expectations”進行比較。其實,更合理的理解應(yīng)該是承接上文赫爾伯特所介紹的東印度貿(mào)易。因此,匹普的想法其實是:去印度做貿(mào)易的前(錢)程,比自己將會得到的遺產(chǎn)更多。匹普對赫爾伯特善意的資助,當(dāng)天晚上就讓自己喜悅得痛哭流涕,并且準確預(yù)言了自己的未來:“我平生的一件大事,我一生的轉(zhuǎn)折點,現(xiàn)在已經(jīng)展現(xiàn)在我眼前。”事實上,匹普這一完全出自內(nèi)心情感直覺的決定,成為后來他走投無路時的最后一線希望。與馬格韋契的遺產(chǎn)或是艾絲黛拉的愛情相比,赫爾伯特的回報從來不在匹普的計劃或“期望”之中,但偏偏就是這毫無計劃的行動,最終促成了匹普“更遠大的前程”。

      一直以來,我們被教導(dǎo)要擁有遠大的理想,要為之步步為營、踏實奮斗,但我們又總是一次次被現(xiàn)實打倒在地。今天,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讀到匹普的故事,需要有人能提醒我們,也許恰是那些看似不關(guān)緊要的無心之舉,會為我們個人的發(fā)展路線圖,畫下最關(guān)鍵的一筆;我們每個平凡而善良的行為,或許都能追溯到一些更加重大的意義,將我們帶出人生中的種種幻滅,在生命的某個時刻,為我們帶來某種“更遠大的前程”。

      猜你喜歡
      遠大前程狄更斯遺產(chǎn)
      論狄更斯小說的廣告敘事
      遺產(chǎn)怎么分
      千萬遺產(chǎn)
      改編電影《遠大前程》的多層主題探究
      從浪漫主義角度淺析狄更斯的《遠大前程》
      《遠大前程》佟麗婭狂虐老公陳思誠趁佟麗婭不在和郭采潔談戀愛
      《遠大前程》的哥特式解讀
      考試周刊(2016年70期)2016-09-20 13:47:41
      狄更斯釣魚
      狄更斯、透納與大海
      遺產(chǎn)之謎
      湾仔区| 石棉县| 平顺县| 五家渠市| 察隅县| 昭通市| 栾城县| 永州市| 南陵县| 芜湖县| 揭阳市| 胶南市| 左权县| 获嘉县| 会东县| 衡南县| 夏河县| 吉首市| 罗平县| 天台县| 武平县| 当雄县| 龙江县| 台湾省| 瑞安市| 义马市| 拜泉县| 民和| 广德县| 宁晋县| 长沙市| 靖江市| 武定县| 抚松县| 华亭县| 勃利县| 徐闻县| 天柱县| 建水县| 新密市| 花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