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漢南
妻子原是我的徒弟,我倆都是一個制鞋廠的工人。她勤奮好學,有股子不服輸?shù)捻g勁。我被她深深吸引,常借著師徒之便指導、關(guān)心她,最終與她喜結(jié)連理。
后來妻子不甘心一直給別人打工,鼓動我自己創(chuàng)業(yè):“咱倆都有技術(shù),不如自己當老板!”于是我們拿出積蓄,又跟親友拆借了一些資金,創(chuàng)辦了自己的制鞋廠。
生意走上正軌后,妻子有了心事,跟我商量,要把她農(nóng)村老家的弟弟接來:“以前我這個當姐的沒能力,幫不了弟弟,現(xiàn)在我不能再讓弟弟過土里刨食的日子了,不然鄉(xiāng)鄰都會戳我脊梁骨?!彼f得很嚴肅,我只能同意。
不久后,弟弟便攜妻帶女過來了。妻子出面給他們租了房,安排弟弟弟媳進廠工作:弟弟開車送貨,弟媳在廚房做飯。妻子還把小侄女送到了附近一家私立幼兒園,又給報了舞蹈班,說要把她培養(yǎng)成一個城里姑娘。
我暗自算了一筆賬,弟弟來了以后,房租、小侄女上幼兒園及舞蹈班,加起來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我試探著對妻子說:“我們給弟弟弟媳發(fā)工資,你就別管那么多了,讓他們自己過日子吧!”妻子搖頭:“那不行,如果他們自己承擔的話,根本攢不下錢。他們拋家舍業(yè)地奔著我來了,難道就圖混個吃喝看個城里的風景?再說,如果我不管,他們舍得讓小侄女上那么好的幼兒園,又去學舞蹈嗎?”我一想,妻子說的在理,便沒再多言。
我們這種家庭作坊式小工廠,利潤薄,支出項目多,周轉(zhuǎn)資金少。我們自己要還房貸,供兒子讀書,現(xiàn)在多出弟弟一家的開支,我覺察到妻子的難處,發(fā)現(xiàn)她悄悄換了化妝品牌子,也不再買衣服。有次我們要去見客戶,妻子在衣柜里找了半天也沒找到一件合適的衣服,不禁輕輕嘆了一口氣。那天我抽時間拽上妻子去商場給她買了幾件衣服,對她說:“你不能為了幫弟弟而苦了自己。你是咱廠的形象,衣服該買還要買,老板娘打扮得漂亮,廠子才會更興旺。”妻子來了句:“弟弟不能不管吧?”我說:“當然得管,但這么管不是長久之計。你想,就算弟弟弟媳倆人的工資全部攢起來,要攢多少年才能在這兒買房?小侄女大了,他們肯定還要生二胎,以后的花銷只會更多,我們能管得過來嗎?”妻子反問我:“那你說怎么辦?”我說:“我看弟弟挺聰明,是做生意的料兒。不如讓他跟著我們參與廠子管理,讓弟媳去車間學技術(shù)。等時機成熟了,我們扶持他們單干,讓他們也做老板?!逼拮佑行模骸八苄袉??”我說:“你當年不也是啥也不懂的鄉(xiāng)下妹子?!”
妻子跟弟弟弟媳交了心,讓他們暫緩生二胎,先學著做事。之后我和妻子手把手地教,弟弟很快熟悉了工廠的管理工作,弟媳也成了一名熟練工人。一年后,我們在附近給弟弟找了一個合適的場地,從我們廠里運過去幾臺機器,又讓弟媳帶了幾名熟練工人過去,把新接的一個訂單給了弟弟,原材料也給他備齊了。我對弟弟說:“廠房租金交了一年,老客戶再分給你兩個,這些算是我和你姐送給你的開業(yè)賀禮,以后就靠你自己了?!钡艿苘P躇滿志:“哥你放心吧,我保證比我姐干得好?!?/p>
弟弟還真爭氣,不到一年廠子就有了不錯的收益。盡管我妻子有時還免不了為弟弟的事情操心,但弟弟越來越自信,總對她說:“我的事我心里有譜兒,你就多操心自己的事吧!”
點評: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能讓被幫扶者通過自身努力,實現(xiàn)經(jīng)濟自立,不再需要幫扶,不失為對“扶弟魔”的釜底抽薪。
【編輯:馮士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