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軍
熟悉我的朋友們說周末我大多跑回鄉(xiāng)下的老家度假,確實如此,我有回老家的習慣,回去見見親人,看看那片熟悉的土地。由于近期事多感覺有好長時間沒回老家了,但那個充滿感情的村莊時時讓我心心念念魂牽夢繞。前段時間好友建平給我來電話,說他路過在舊鄉(xiāng)政府圪梁上往東看,你家那個地方是有看頭了,滿眼看到的就是綠色。那還用說了,這個地方不看不知道,一看你就忘不掉。青翠的樹碧綠的草,郁郁蔥蔥通天漫遍。樸實的鄉(xiāng)親淳樸的民風,唯善唯美人情至真。上次高中劉老師在回鄉(xiāng)的酒席間飽含深情地背誦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我今天也借此一句表達我對家鄉(xiāng)的感情:“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村子里的康叔經(jīng)常和我說咱們的阿拉布就是風水寶地,有機會你給咱們寫上幾筆。我的老家是在一個叫烏蘭什巴臺鄉(xiāng)阿拉布的小村子,名不見經(jīng)傳,圖不見經(jīng)緯,在撤鄉(xiāng)并鎮(zhèn)中并入了圖克鎮(zhèn),村子也與另一個村合并。前幾天老家親人來電話,說周末要給大侄女訂婚,大姐家新房也要搭樓板封頂吃飯了,好事堆在一起沒有不回的道理,于是乎周五下午接上放學的女兒后便踏上趕往老家的路。
“烈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稻半枯焦”。今年是個旱年,入春以來沒有正正經(jīng)經(jīng)地下過幾次雨,看新聞報道多地干旱草木枯黃,近期旱情尤其嚴重,各界都在紛紛發(fā)起倡議想方設法共同抗旱,解決牲口的飼草料問題成為當務之急。走往老家的路清楚熟悉,每個拐岔都印在腦海里。天際間幾縷如絲帶般的薄云輕拂著夕陽,像一幅精美的沙畫在眼前舒展。路邊的風景從車外疾速掠過驚艷依舊姹紫嫣紅。干旱程度沒有想象里的嚴重,因為有幾次龍王爺給老家這邊吃了點偏飯,雨相對別地是大了點。車過了原來的鄉(xiāng)政府便拐入了回老家的鄉(xiāng)村路,高處俯瞰老家所在的村莊,震撼人心的綠將整個村莊包裹著,就像一個媽媽用愛緊緊地擁摟著自己的孩子,那么無私那么深情。綠意吸扯著眼球,讓人有種讓綠窒息的感覺。放慢了車速行走在回家的路上,任由微風裹挾著草香沖進車窗撲入心脾。挺拔的楊樹整齊地屹立在水泥路的兩側,極目遠眺似層層屏障,能在如火的夏日給行人以無限蔭涼;茂盛的柳樹已撐起了巨大的樹冠,濃密的樹枝隨風搖晃向人致歡;沙柳沙蒿海海漫漫,沙際地畔露展葳蕤;田間青苗長勢喜人,不枉農(nóng)民晝夜經(jīng)營;偶有草灘呈現(xiàn)眼前,油油寸草綠意盎然。此時正與詩句“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應景。天逐漸暗了下來,收工的老鄉(xiāng)們正急速地回家安頓著圈里的牛羊牲口雞鴨家禽,抱草添料飲水一項都不能少,因為這些張嘴的都是他們的希望、他們的伙伴,雖然有時他們會以“牲口少錢不在飲喂上”做說辭,但是絕對舍不得少給吃喝一頓的。老鄉(xiāng)們家里的燈亮起來了,煙囪里的炊煙急急地沖了出來,轉了幾個彎便消失在綠色的景致和遙遠的夜幕中,女人做飯忙碌的身影不時在屋內燈光下閃現(xiàn),好一幅讓人懷念的農(nóng)家生活圖?。?/p>
家鄉(xiāng)的綠不是一直以來就有的,是經(jīng)過多少代人的辛苦努力才有了如此的面貌。在記憶里,這里是以明沙梁為主,沙進人退現(xiàn)象比較普遍,據(jù)說我們家當時在魏大路壕那就是因為沙把房子掩埋了才搬出去的。以后植樹造林開始,積極培植“造林專業(yè)戶”,掀起了植樹造林熱潮,學校造林、家庭造林、大隊造林,反正是感覺哪里造林都缺少不了我們這群少兒主力軍,現(xiàn)在想想學校附近的幾顆大沙梁、林場、西南沙、老家伙場真的還造了不少的林,記憶最深的就是造完林后又累又餓。每到春天,早早地就從柳樹上把椽子砍下來,或從別處買回楊樹苗,然后將其根部泡在水池里或在濕處挖個坑埋起來,等樹干處發(fā)芽出枝后便拖拽著栽到適合這些樹種生長的地方,過不了多久便抽枝出葉;最讓人發(fā)愁的是栽柳,工程量大且程序多,早早地去柳地把大柳砍下來,然后車拉人背到栽種地,再進行第二步,就是把所有的長柳再一次用砍刀剁成短截,然后按株行距挖坑放入幾根剁好的柳棍柳條。挖坑可是體力活,栽一行柳要挖好多坑,坑還要挖深,要有足夠的水分這樣更能容易保持成活,想想栽滿一坡沙丘那是多大的工程量??!那時候植被覆蓋低,羊多草少是我們這群放羊娃暑假里最愁的事,滿村子的羊就在那幾塊地里吃的草低地白,頭羊領著眾羊瘋跑亂轉,任憑我們喊打還是無濟于事,于是我們就去一個和我們交界的伊旗的治沙站里去偷牧,那里的護林員特別敬業(yè),早出晚歸巡視著自己的林地,直到現(xiàn)在我還記得他們的名字:木龍、烏巴圖、百音兒、李旺才……于是我們這群孩子就和他們展開了斗智斗勇的時間戰(zhàn),每天天剛放亮我們就趕著羊到了交界地里,讓羊靜靜地吃著露水草,約摸他們快過來時我們便趕著羊群出來,這時羊基本吃飽不再亂跑,我們也可以躺在沙梁上看著遠處的護林員獨自行走的身影,估計嘴里嘟囔地罵著我們;當天空烏云密布的時候,我們知道大雨不久就要來到,于是我們就將羊聚攢在地界旁,因為我們知道護林員他們是要去避雨的,而我們?yōu)榱俗屟虺燥柺遣慌铝苡辍S陱奶於档臅r候,我們就像急行軍的游擊隊員一樣,悄無聲息地趕著羊從小路魚貫而入進入腹地的好草區(qū),我們根據(jù)地形特征給這些地方起了名字:木龍壕、一卜樹……羊很通人性,它們也和我們一樣緊張,急匆匆地小跑著不發(fā)出一點響動不叫喚一聲,到了好草區(qū)以后低下頭一動不動地開始吃草,只能聽見“噌噌”揪扯草的聲音,我們則躲在大柳底下避著雨,但滂沱大雨還是鉆進柳縫淋濕我們,我們就索性脫掉衣服埋在沙里,當雨停后挖出后衣服干暖上身。有時我們在雨小時會規(guī)矩地將羊趕出去,也有時會讓護林員逮個正著,正當羊吃得起勁的時候,猛不防沙頂上就傳來“嗨嗨”的叫喝聲,這時羊就趕緊豎起了耳朵攢在一起,我們就慌里慌亂地趕著羊往出走,好像做錯了多大事似的,后面?zhèn)鱽砹R聲和恐嚇聲,我們知道沒事,雖然地處兩地但都是不遠的鄰居。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里也成了綠色的主基調,蒼翠青綠籠蓋四野,植被覆蓋大幅提升,一段時間林沙產(chǎn)業(yè)竟成了主打業(yè),變成了農(nóng)民致富的“綠色銀行”。我記得當時我在鄉(xiāng)里辦公室工作,那年讓提一個地方特色口號,我當時構思的標語:“做強沙文章,再譜新篇章”,領導說一語中的,其實想想太過中矩?,F(xiàn)在老家已是翠綠欲滴,走在鄉(xiāng)間的小路滿眼皆景,記得小學時上過老舍的《草原》,那種描述與我同感:“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那樣,到處翠色欲流,輕輕流入云際。這種境界,既使人驚嘆,又叫人舒服,但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美麗的小詩?!泵看位厝ノ铱偸且抑嵌扰膸讖埣亦l(xiāng)的美:藍的天、綠的景、明的月、亮的星……一景一物總能牽動著我思鄉(xiāng)的情。
就在寫作此文的過程中,鄂爾多斯大地普降了一場雨,久旱逢甘霖的喜悅掛在每個人的心頭,看著降雨分布圖,我仿佛看到了家鄉(xiāng)的綠色更濃更厚更深更重!
家鄉(xiāng)的那灣綠一直我的心頭蕩漾跳動!
——選自西部散文學會微信公眾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