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要表達的話,將自己腦海中的事物充分展現(xiàn)出來,將自己對周圍人和事物的感受描寫出來。這是當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對于一二年級學生的習作目標的表達。指導學生寫好幾句話或者是一段話,并且要充分保障小學生所寫內(nèi)容的準確性和通順性,這是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的基本目標。讀是寫的基礎,因此,在開展寫話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充分調(diào)動小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是當前教育工作中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觀察能力
作為看圖寫話開展的必要前提,教師應當高度重視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切實采用多種教學方式,有意識地對小學生觀察圖片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以此為基礎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展開寫作,進而確保課堂教學的效率以及質(zhì)量得以充分提升。因此,在開展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對自身教學方式進行優(yōu)化,積極引導學生對圖片的細節(jié)進行觀察,對圖片中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事件發(fā)展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等進行充分考量,隨后再對圖片中的內(nèi)涵進行探究。教師引導學生參照這些因素展開寫作,確保學生能夠明確圖片中的基本信息以及內(nèi)涵,保障自身寫作的連貫性以及合理性。
例如,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堆雪人”圖片來進行寫話。教師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為學生展示“堆雪人”的圖片資料,進一步引導學生從圖片中逐步明確時間、天氣以及人物的動作等信息,以此為基礎讓學生的想象力充分地發(fā)揮出來,把所看、所想較為詳細地描寫出來。
二、發(fā)揮學生想象力
教師應落實引導學生拓展自身的想象力,大膽地展開想象。作為教師應當充分意識到,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其自身的想象力還有著很大的進步空間,教師更應當通過合理的手段進行教學,在激發(fā)小學生想象力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看圖寫話能力。
例如,在針對“堆雪人”一圖開展看圖寫話的過程中,教師向?qū)W生提出問題:在堆雪人的過程中,小朋友為什么要用胡蘿卜、糖葫蘆以及小桶呢?大家在生活中堆雪人會用到什么工具呢?有了問題,必然會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學生便會積極地展開想象。有的學生寫道:我在堆雪人的時候,拿了兩個樹枝做雪人的雙手,拿了一個小碗做雪人的鼻子,拿了兩個紐扣做雪人的眼睛。天氣實在是太冷了,手被凍得通紅,我想雪人一定也很冷吧,于是我就給雪人找來一個圍巾,戴上圍巾之后我覺得雪人一定會很高興,所以我又在雪人臉上畫了一個笑臉。就這樣,在寒冷的冬天,我又有了一個雪人朋友。學生這樣寫,整段文字充滿了畫面感,結合學生的內(nèi)心活動,字里行間都充滿了童趣,該段文字的質(zhì)量有了明顯的提升。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趁熱打鐵,繼續(xù)問學生:同學們在堆完雪人之后還會做什么呢?學生不約而同地答道:打雪仗!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寫出堆雪人之后的畫面。由此可見,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在日積月累的學習中,學生看圖寫話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同時也為日后的寫作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三、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
在開展看圖寫話教學活動過程中,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教師應當注重引導他們進行更換詞語的練習。比如,學生觀察完圖片后,需要按照要求完成一句話的寫作。在學生根據(jù)圖片寫出一句話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替換詞語的方式對自己的表達進行轉換和優(yōu)化,確保學生寫出的文字更加生動,更具有內(nèi)涵。
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踢足球”的圖片,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喜歡踢足球嗎?在踢足球的時候有什么感覺?有的學生回答道:每個周末我都要和朋友去踢足球,踢足球的時候我覺得很開心、很快樂。教師應當及時地提出表揚,隨后問學生:能不能換一種說法呢?使用一些形容詞對自己的語言進行再次潤色。于是學生把“開心”“快樂”轉換為“高興”“幸福”,在“周末”之前加上“天氣晴朗”,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表達交流,促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充分提升。
四、教學要風趣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寫作是難點,學生在整個過程中對于教師有著很強的依賴性,在遇到困難的情況下一般都會尋求老師的幫助,尚未形成自主解決問題的意識。當學生針對寫作向老師提出問題,教師不要直接說出答案,也不要與學生大肆地講道理,而要耐心地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索答案,否則學生可能會產(chǎn)生自己不被重視的想法,在以后遇到問題也不會主動提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保持風趣,結合小學生的心理認知展開教學,保障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充分激發(fā),逐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看圖寫話能力。
五、讓學生仔細觀察圖畫,指導他們詳細描述
教師要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圖畫,以防忽略一些圖片中的細節(jié)。圖畫中會出現(xiàn)非常豐富的內(nèi)容,教師應當告知學生遵照一定的順序觀察,可以是從整體到局部,也可以是從人到動物,從靜到動。比如: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圖畫中的人或物時,對于圖畫中的人,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的性別、年齡、長相、姿態(tài)、神情等,綜合性考慮角色的各種要素,推斷小故事的內(nèi)容。
在教師的逐步引導下,學生可以把整個圖或多個圖畫描述成一個詳細的、連貫性的事件,使故事情節(jié)更為真實、更為生動有趣。教師可以選用情景表演的教學策略和對策,讓學生進行人物角色演出,各自飾演圖畫中的人物或者小動物等,思索怎樣進行溝通交流和表達,并聯(lián)系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生活細節(jié)去展開對話,開展創(chuàng)作思考和擴展,進而降低看圖寫話的難度。
六、加強對學生看圖寫話的練習,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可以讓學生先簡單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再逐漸增加難度,讓學生從中獲得更多的信心。比如,可以讓學生進行一句話寫作練習,使學生通過訓練來提升寫作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教學生用一句話將時間、地點、角色表達出來,將圖片中的信息通過自己的話描述出來。在學生可以順利地寫成一句話以后,教師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寫兩句、三句直到寫成一段話,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一次次的練習中獲得提升。
總而言之,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培養(yǎng)其看圖寫話能力是一個漫長且系統(tǒng)的過程。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當付出更多的耐心,采用科學的方式進行教學,促使學生的興趣得以充分激發(fā),引導學生對各種圖片進行細心觀察,將他們的想象力充分激發(fā)出來,不斷地進行實踐練習,促使他們的看圖寫話能力得以更好的提升。
張星輝(定西市通渭縣文廟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