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風格低音提琴作品《草原之歌》演奏分析

      2022-05-30 18:36:23林菁
      藝術(shù)科技 2022年8期
      關鍵詞:低音提琴演奏

      摘要:使用低音提琴演奏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體現(xiàn)出中西方音樂文化相互融合的音樂特征。隨著中國音樂的發(fā)展,中國風格的低音提琴曲目逐漸成熟且形成特色。使用低音提琴演奏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作品時,樂手會根據(jù)演奏曲目風格的情感表達,借鑒中國民族樂器的特殊演奏技巧。文章分析中國民族特色音樂作品《草原之歌》的曲式結(jié)構(gòu)、演奏技法、情感表達,重點探索主題句華彩部分的演奏技巧,以期讓更多人關注、了解西洋樂器對中國風格音樂作品的演繹。

      關鍵詞:低音提琴;中國風格;《草原之歌》;演奏

      中圖分類號:J62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2)08-0-03

      1 低音提琴與中國風格的結(jié)合

      低音提琴與馬頭琴具有相似性。低音提琴歷史悠久,可追溯至16世紀,最初是基于小提琴創(chuàng)造的。在所有西洋弓弦樂器中,它是體積最大、發(fā)音最低的樂器,因此也是弦樂中的低音聲部擔當。作為獨奏樂器,低音提琴按照從低到高純四度E—A—D—G定弦。低音提琴的音色低沉渾厚且柔和,演奏高音時通常運用泛音,音色透亮美妙。

      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拉弦樂器非馬頭琴莫屬,馬頭琴也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樂器之一,通過琴弓拉奏琴弦使琴箱產(chǎn)生震動從而發(fā)出聲音[1]。在這一點上,低音提琴與馬頭琴極其相似,在聽覺上,兩種樂器均具有醇厚的低音。同時,兩件樂器定弦方式均是純四度定弦。由于馬頭琴與低音提琴在音樂演奏、定弦形式、表現(xiàn)效果等方面均具有驚人的相似性,因此,低音提琴在表現(xiàn)蒙古族音樂特色上占據(jù)先天優(yōu)勢。

      在演奏《草原之歌》時,低音提琴借鑒了馬頭琴的演奏方式與演奏技巧。例如,在演奏過程中應用大量的上滑音、裝飾音、下滑音等,展現(xiàn)草原萬馬奔騰的場景,在連音中加入大量的揉弦,使蒙古民族風格更加濃厚,在極力模仿中國樂器馬頭琴的同時,發(fā)揮低音提琴自身的優(yōu)勢,將這首樂曲如同畫面般呈現(xiàn)在聽眾眼前[2]。模仿民族樂器馬頭琴的演奏方式演奏《草原之歌》正是這首低音提琴曲目的特色之一。

      模仿馬頭琴演奏特色的低音提琴曲目還有很多,如低音提琴與鋼琴合作演奏的《賽馬》,借鑒馬頭琴震弓、抖弓等演奏手法,表現(xiàn)出遼闊草原上由近及遠的馬蹄聲,以及熱鬧歡慶的氣氛。在低音提琴與鋼琴合作演奏的《牧歌》中,低音提琴運用大量的長音切分弓法,展現(xiàn)了蒙古的長調(diào)特色。

      2 《草原之歌》作品分析

      2.1 作曲家及創(chuàng)作背景簡介

      張寶源先生創(chuàng)作的《草原之歌》是中國風格低音提琴曲目的代表作,在低音提琴中國作品教學中有重要影響,也是耳熟能詳?shù)牡鸵籼崆偾?。以低音提琴模仿蒙古族樂器馬頭琴的演奏風格及技巧,使這首富有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在西洋樂器的演奏下將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內(nèi)蒙古草原的寬廣遼闊生動地展現(xiàn)了出來。

      值得注意的是,張寶源先生出生于天津,自幼學習鋼琴且?guī)煆膸觳畼方淌冢蟾S江文也先生學習作曲。1951年進入中央實驗歌劇交響樂團學習低音提琴,因?qū)W習和工作需要,張寶源先生來到了內(nèi)蒙古,感受蒙古族音樂文化,并且向馬頭琴大師學習馬頭琴演奏技巧,這也為日后創(chuàng)作具有蒙古風格的低音提琴曲《草原之歌》埋下了伏筆。

      2.2 《草原之歌》作品及演奏分析

      《草原之歌》是一首富有濃郁民族風情的低音提琴樂曲,其激昂熱血又具有粗獷深沉的特點。樂曲使用了大量的中國民族風格元素,通過蒙古長調(diào)的運用,直接將聽眾帶入舒緩悠揚的氛圍中,生動刻畫了一望無際的內(nèi)蒙古草原、干凈明潔的藍天白云、歡騰的馬兒、人們在大草原上載歌載舞的場景。

      整首樂曲風格自由,節(jié)奏相對工整,在自由發(fā)揮的華彩段落部分,演奏者可根據(jù)自身情感的表達掌握演奏的節(jié)奏與速度,演繹不同的風格。《草原之歌》將西洋樂中大小調(diào)式與民族音樂中的五聲調(diào)式相結(jié)合,融入蒙古族樂器馬頭琴的演奏技法,將“西樂中奏”發(fā)揮到了極致。

      《草原之歌》的曲式結(jié)構(gòu)為G大調(diào)復三部曲式,分為A(a,b)、B(c1,c2,c3)、A'(a1),其中A、B、C三段都是由G宮調(diào)式貫穿的。在A部分中,a段進行了一次反復,B部分的c3段為曲目的華彩部分,同時C部分對a1段進行了變奏,將A'部分的a1段最終結(jié)束在D徵調(diào)式上(曲式結(jié)構(gòu)見圖1)。

      整曲由行板、小快板、行板三個部分組成,曲目節(jié)奏變化明顯,整體曲目流暢,富有豐富的民族特色及情感,可以通過想象,將整曲分成六個場景展開。

      第一個部分為a段,隨著鋼琴自由旋律進入,在幾個小節(jié)后低音提琴緩慢進入,展現(xiàn)出草原遼闊的意境,使聽眾如臨其境。通過大量的揉弦、連弓,使樂曲聽起來更圓潤飽滿。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小節(jié)E音轉(zhuǎn)到B音時運用了一個下滑音,模仿了蒙古族馬頭琴的風格。在反復時,演奏速度與第一遍截然不同,演奏速度突然加快,呈現(xiàn)出草原人民歡樂生活的景象,使聽眾感受到歡快的氛圍。在樂曲開頭,隨著鋼琴的獨奏引入,張寶源先生在有許多長音的部分加入顫音、下滑音。由于節(jié)奏非常自由,鋼琴演奏者可以放松自如地演奏,讓聽眾想象到草原的自由遼闊,隨后低音提琴加入其中,節(jié)奏變?yōu)槿绺璧男邪濉?/p>

      《草原之歌》的主題句是由五聲調(diào)式組合的音,顯現(xiàn)出內(nèi)蒙古的草原風格,前四個小節(jié)為主題句,好似在講述一個美麗的故事,有起承轉(zhuǎn)合,層次逐漸遞進,情緒逐漸飽滿。作曲家情感表達非常細膩,運用了中國風格曲式的特點,使樂曲含蓄優(yōu)雅,情感豐富,節(jié)奏工整。主題句貫穿全曲,通過一個變奏的反復讓樂曲首尾呼應,使樂曲更加圓滿(見譜例1)。

      第二部分為b段,節(jié)奏為舞蹈性旋律,展現(xiàn)出蒙古族女性歡快跳舞的情景。演奏運用了大量的連音,并且加入了幾個明亮的泛音,給聽眾一種連貫輕快的感覺,快板(Allegro)前十六分音符A-B-D-E,G-A-B-D有一個逐漸上升的過程,為樂曲后面部分進入一個小高潮做了鋪墊(見譜例2)。

      第三部分為c1段,此時速度明顯快于A部分,展現(xiàn)蒙古族男性在摔跤競技比賽中的豪邁威猛形象。加入的大量雙音,增強了聽覺的刺激(見譜例3)。

      第四部分為c2段,節(jié)奏歡快自由,由于速度較快,需要左手手指有力地按住琴弦,多運用同把位指法及快速串把,右手弓子短促,要將音符清晰拉出,表現(xiàn)跳動感。這段落表現(xiàn)了草原人民載歌載舞的場面。

      第五部分是c3的華彩段落部分,沒有鋼琴伴奏的限制,華彩部分集中模仿表現(xiàn)了馬頭琴的發(fā)音特點,如雙音的演奏、滑音的特色,以及帶有蒙古族音樂的寬廣氣息等[3]。演奏者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在節(jié)奏上自由發(fā)揮,通過顫音、雙音、呼麥的雙音等民族音樂表現(xiàn)手法將草原民族風格展示出來。華彩部分是無伴奏自由發(fā)揮的片段,能給聽眾帶來草原氣勢磅礴的感覺,十分考驗演奏者的專業(yè)能力。由于節(jié)奏變化較多,有大量的四分附點節(jié)奏,演奏者需要控制運弓力量,加上演奏的音符多在琴弦下半部分,演奏相對更加困難,中間出現(xiàn)的下滑音與顫音也是整首曲子的特色,演奏者需要具有表現(xiàn)力,將草原無數(shù)駿馬飛馳的場景充分展現(xiàn)出來(見譜例4)。

      第六部分是樂曲的結(jié)束段落a1段,力度減弱,再現(xiàn)了主題,好似舞蹈落幕,草原也歸于寧靜,展現(xiàn)了落日余暉中的美麗草原。通過變奏,最終在輕柔的泛音中結(jié)束全曲,耐人尋味。

      2.3 柔弦、泛音、換把位等演奏技巧總結(jié)

      揉弦是弦樂中改善音樂效果、豐富音樂色彩的重要演奏方式。《草原之歌》運用了大量的柔弦技法,且演奏速度較慢,展現(xiàn)出柔和抒情的音樂色彩。這時演奏者需要左右手互相配合,左手柔弦要保持上下幅度一致,且時長相等。右手拉弦應保持勻速,根據(jù)譜面的演奏技法標記控制力度,配合左手的柔弦,流暢演奏。

      《草原之歌》中出現(xiàn)的泛音,均在G弦上完成,為了避免泛音演奏時音準出現(xiàn)偏差,演奏者需要控制左手按弦的力度,盡量較輕按弦且找到準確的位置。右手運弓時,需要在較快旋律下控制大臂的擺動幅度,并且保持手腕的松弛靈活,只有弓子的觸弦點靠近琴碼,演奏時琴發(fā)出的聲音才更具穿透性、輕快感。泛音的運用非常廣泛,既可以增強樂曲表現(xiàn)力,增加演奏難度,又可以彌補低音提琴在高音區(qū)演奏時的不足。因此,演奏者需要反復慢練,在指法確定后,找到對手指來說最靈敏與舒適的發(fā)音點反復練習,這也是保持音色通透明亮與避免泛音演奏失音的重難點。在慢練的過程中,要增強左右手配合協(xié)調(diào)的能力,并且逐漸提升速度直至演奏原速。

      換把位練習同樣是演奏的重難點,在試譜練習時,演奏者單獨訓練左右手,可以避免直接拉奏產(chǎn)生雙手配合不及時、練習效率低的問題。在左右手單獨練習的過程中,演奏者需要先觀察音符走向,選擇適合自身的換把指法。在反復練習掌握左手手指、手臂換把的距離感后,就能形成肌肉記憶。在高把位換把過程中,為了準確找到需要演奏的音符,演奏者需要將拇指的位置和基本手型固定,使拇指起到琴枕的作用并反復練習。與此同時,配合眼睛提前找到下一個音的演奏位置,能夠有效保證換把后的音準,提升演奏速度。最后將右手拉弦運弓等演奏技法練習熟絡,與左手相互配合演奏。

      3 結(jié)語

      我國大多數(shù)低音提琴音樂作品都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草原之歌》便是其中代表。分析、演奏、研究這首曲目,對理解低音提琴演奏民族風格曲目的特點有極大幫助,亦能使人認識到演奏富有中國民族特色的低音提琴作品對中西方音樂文化的融合交流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在演奏《草原之歌》的過程中,運用西方低音提琴演奏技巧,融合兩種風格的演奏手法與音樂特色,能展現(xiàn)出西樂中奏的無窮魅力。

      參考文獻:

      [1]烏達木.論低音提琴作品《草原之歌》演奏及其作品研究[J].參花,2018(6):128.

      [2]郭蘇茜.解析低音提琴對不同風格作品的全新演繹[J].北方音樂,2015,35(23):148-149.

      [3]王慧君.低音提琴獨奏曲《草原之歌》中的蒙古族風格詮釋[J].音樂創(chuàng)作,2010(1):164-165.

      作者簡介:林菁(2000—),女,江西景德鎮(zhèn)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音樂學。

      猜你喜歡
      低音提琴演奏
      低音提琴移植作品中的創(chuàng)作與優(yōu)化——以《克萊采爾18首低音提琴練習曲》為例
      樂府新聲(2023年1期)2023-06-29 06:45:34
      低音提琴作品演奏的理性把握
      樂府新聲(2021年4期)2022-01-15 05:50:26
      對稱
      散文詩世界(2019年6期)2019-09-10 00:14:33
      低音提琴在我國的發(fā)展歷程
      戲劇之家(2018年33期)2018-11-14 08:02:49
      鋼琴教學中的作品分析
      提升小提琴音準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探討
      高校鋼琴課教學如何讓學生學會用心演奏
      略談鋼琴演奏藝術(shù)
      淺析西貝柳斯d小調(diào)協(xié)奏曲
      中胡演奏中音色的把握
      如东县| 墨脱县| 什邡市| 靖边县| 锡林浩特市| 焉耆| 肇庆市| 常熟市| 旺苍县| 调兵山市| 濉溪县| 宜都市| 临清市| 湘潭县| 额尔古纳市| 大邑县| 永顺县| 安岳县| 揭阳市| 凤台县| 纳雍县| 海口市| 瑞安市| 石柱| 皮山县| 洪江市| 正阳县| 陆丰市| 紫阳县| 木里| 济源市| 井陉县| 莫力| 上林县| 太仆寺旗| 长春市| 西林县| 峨边| 扎兰屯市| 班玛县| 东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