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近日,山東一父親起訴兒子索要“帶孫費”。起初,父親老魏念及兒子和兒媳在外奔波,帶兩個孩子不容易,就主動將大孫子帶在身邊撫養(yǎng)。兒子曾寫協(xié)議,承諾每月支付撫養(yǎng)費3 0 0元,但現(xiàn)在協(xié)議卻成了“空頭支票”。老魏多次與兒子溝通此事,但兒子總是以各種理由搪塞過去。老魏一怒之下,將兒子起訴到法院,要求其支付欠付的“帶孫費”兩萬余元。最終,法院判決兒子應支付父親“帶孫費”兩萬余元。
根據《婚姻法》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父母對子女有撫養(yǎng)教育的義務;父母不履行撫養(yǎng)義務時,未成年的或不能獨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給撫養(yǎng)費的權利?!痹谶@起案件中,老人子女不履行自身對子女的撫養(yǎng)義務,將責任推給了年邁的父母,也不支付給老人事先承諾的“帶孫費”,于情于理于法都不通。
這樣的情況其實較常見,現(xiàn)在很多老年人把子女帶大,又幫子女帶孫子、外孫。要看到,現(xiàn)在不少初為父母的年輕人生活壓力大,工作繁忙,老人幫助子女帶娃,也是有利于“家庭利益最大化”的理性選擇。但一些年輕人并不懂得孝順老人,不僅沒盡到贍養(yǎng)父母的義務,也沒盡到對孩子的撫養(yǎng)義務,將孩子推給自己父母撫養(yǎng),甚至理直氣壯地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要想到,帶小孩并不是一件簡單和輕松的事,甚至很辛苦,很多老人或許并無能力與精力去帶好孫輩。
關鍵更在于,父母才有對子女進行撫養(yǎng)教育的義務,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沒有法定撫養(yǎng)教育義務。雖然現(xiàn)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孫子很常見,可是父母推脫自身責任讓爺爺奶奶帶孫子,并不支付必要的“帶孫費”,不僅有違法律,而且也是雙重的責任失守。一者,對自己父母是不孝,父母養(yǎng)大自己,現(xiàn)在已是老年人,他們應該頤養(yǎng)天年,當然,很多老人覺得含飴弄孫也是享受,他們自己想帶孫子,想看到孫子長大,但這應該建立在自愿的基礎上,如果老人不想帶孫子,就不能強行讓他們帶,老人給自己帶孩子,還要給老人支付一定的“帶孫費”;二者,對子女是不負責任,將自身的責任轉嫁出去,這也是對自己子女沒有盡到撫養(yǎng)的義務,是極不負責的做法。
對于這些同時丟棄了為人子女及為人父母責任的人,不僅要讓他們支付“帶孫費”,還要對他們予以道德譴責,更要督促他們負起自身應盡的責任:贍養(yǎng)父母、撫養(yǎng)子女。如果爺爺奶奶不是想要“帶孫費”,而確實年老體衰,帶不了孫子,或自己不想帶孫子,那就更不能強人所難。當然,在生活壓力大、競爭激烈的現(xiàn)代社會,很多年輕人要在外打拼,給孩子“掙奶粉錢”,但這不是推卸撫養(yǎng)子女責任的借口。子女要體諒父母的難處,更有責任與義務仰事父母,俯育子女。
“帶孫費”之爭,背后暴露出來的是責任問題。要加強普法宣傳,讓年輕父母、老人子女認識到自身的責任,也讓更多老人懂得維護自身合法權利。老人與成年子女之間、父母與未成年人子女之間,各有不同的權利與義務,要能厘清相互之間的關系,明晰法律邊界、權責邊界,所有家庭成員的合法權利及家庭之愛,也才能得到更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