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蘭蘭
什么?那么酷的蘋果產(chǎn)品,設計靈感竟然來源于一個老頭?這是真的!不僅是蘋果產(chǎn)品,包括我們?nèi)粘S玫暮芏鄸|西,設計思想都源于一個了不起的老頭——迪特?拉姆斯。許多人知道曾任蘋果(Apple)公司首席設計師的喬納森?伊夫,卻不一定知道伊夫所追隨的設計大師迪特?拉姆斯。德國工業(yè)設計師迪特?拉姆斯到2022年時已90高齡,但他活力十足、頭腦敏捷,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至少年輕20歲。有人感嘆:他追求設計的永恒,同時也把自己活成了永恒,歲月拿他和他的設計都無能為力。的確,迪特?拉姆斯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為德國電器公司博朗(Braun)工作,后來又成了英國家具公司維松(Vitsoe)的設計師,他設計的家具和電器至今仍在生產(chǎn),他的“設計十誡”仍然是無法撼動的現(xiàn)代設計準則。
對照蘋果的幾款產(chǎn)品可以看出,喬納森?伊夫的設計和迪特?拉姆斯的設計確有血緣關系,比如1958年博朗的T3口袋收音機和2001年至2014年間蘋果公司的iPod mp3 播放器、1959年博朗的 LE1靜電揚聲器和2011年蘋果公司的iMac、1987年博朗的ET66計算器和蘋果公司的計算器、1963年博朗的T1000型收音機和2003年蘋果公司的PowerPC G5專業(yè)型電腦等。
如果說20世紀初德國包豪斯大學是現(xiàn)代設計教育的開端,那么20世紀中后期的迪特?拉姆斯和博朗公司就是把系統(tǒng)設計思想融入工業(yè)設計的開端,他們是引領現(xiàn)代工業(yè)設計的標桿。包豪斯校長、建筑大師密斯?凡?德?羅提出設計理念“少即是多”(Less is more),拉姆斯說“少,但是更好”(Less,but better),這兩句話代表了包豪斯的一脈相承的設計理念。
在設計實踐的過程中,迪特?拉姆斯總結出了設計的十大原則,被奉為現(xiàn)代設計“十誡”,可見其神圣地位。“設計十誡”即創(chuàng)新、實用、美觀、克制、誠實、易懂、耐用、環(huán)保、細節(jié)周密、盡可能少。喬納森?伊夫說拉姆斯是他的榜樣和靈感來源。日本設計師深澤直人說拉姆斯是第一個工業(yè)設計師,也是最后一個工業(yè)設計師,因為他把所有工業(yè)設計師應該做的事都做完了。從包豪斯開始的現(xiàn)代工業(yè)設計到今天的100年間,沒有人能為拉姆斯的“設計十誡”增加或刪減一條。
拉姆斯說,要對人足夠了解,才能做出好的設計。我選取他設計的一款經(jīng)典產(chǎn)品來講述“設計十誡”的故事,因為這一款產(chǎn)品設計的動機,包含了他個人使用的“私心”。1959年,拉姆斯設計了一款便攜式收音機和黑膠唱片機二合一的產(chǎn)品。我們談論任何設計,都必須放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之下,在那個年代,唱片機和收音機因體型龐大,是被當作家具使用的,沒有人瘋狂到要把家具放在提包里隨身攜帶。拉姆斯當時正在學習英語,他想要一個在旅行中也可以隨時聽讀英語的小東西,于是便攜式黑膠收音機誕生了。
TP1便攜式黑膠收音機(radio TP1)的外形是一個帶有真皮手提帶、淡灰色的長方形盒子。上半截是收音機,下半截是黑膠唱片機,兩者可拆分使用。收音機和唱片機的體積分配比例是1∶1.618。仔細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這款產(chǎn)品的正面是一種單純的點、線、面平面構成,各個部位都遵循了1∶1.618的黃金比例進行分割組合,看起來關系清晰、比例協(xié)調(diào),給人的視覺感受極度舒適。在盡可能少的前提下,采用抽象幾何的方式來表達美感是最高效的。
值得一提的是棕色真皮手提帶和機身的關系。皮革自然原始的粗糲質(zhì)感和現(xiàn)代工業(yè)化的細膩刻意形成鮮明對比,這大概是最早的混搭風吧。不過拉姆斯從不追求所謂風格,他只按自己的設計原則進行設計,所以他成了創(chuàng)造風格的人。
不同于一般企業(yè)喜歡把商標放在顯眼位置的做法,拉姆斯堅持把博朗的商標放在背面,并且小到不易引起人的注意。他認為不論是產(chǎn)品的外形還是商標,都不要時刻“跳出來”大聲宣布自己的存在,而應該低調(diào)、中庸,默默為人服務,這在他的家具設計上體現(xiàn)得更為強烈,后面我會講到。
拉姆斯將黑膠唱片機的唱針唱臂“藏”在一個艙門里。用戶裝好唱片后,打開艙門,唱臂自動升起,聲音通過收音機的喇叭播放出來。這樣的設計使得產(chǎn)品外觀顯得簡潔和平滑,操作也十分便捷。
這款TP1便攜式黑膠收音機在當時十分先進和前衛(wèi),設計達到了美學與功能的完美結合,在細節(jié)上體現(xiàn)出高度的統(tǒng)一性和邏輯性,整體和細節(jié)都堪稱“好設計”的典范。
拉姆斯認為好的設計能讓人一目了然,不借助說明書也可以實現(xiàn)基本操作,所以用戶在使用博朗的產(chǎn)品時,自我感覺很好?,F(xiàn)在我們習以為常的那些“聰明”的產(chǎn)品細節(jié),很多都出自幾十年前拉姆斯之手。
為了做到“盡可能”少,拉姆斯開創(chuàng)性地把收音機開關和音量調(diào)節(jié)組合到同一個旋鈕;橙汁機更是直接取消了所有的開關按鈕,把切開的橙子略微用力壓到機器上,機器就開始自動旋轉(zhuǎn),拿開橙子,機器即停;計算器一目了然的按鍵排列,是他試驗出來效率最高的組合;現(xiàn)在廣泛應用在小物件上的防滑條和防滑顆粒,是拉姆斯對用戶的體貼。
“設計十誡”中的創(chuàng)新、實用、美觀、耐用等規(guī)則比較容易理解,那么什么是“誠實”和“克制”呢?拉姆斯這樣解釋“誠實”:產(chǎn)品不應該看起來比實際上更創(chuàng)新、更高效和更有價值,它不試圖通過無法兌現(xiàn)的承諾來操縱消費者。他認為“克制”是履行某種功能的產(chǎn)品具有工具屬性,它們既不是裝飾物也不是藝術品,因此,它們的設計應該是中性的,器具應當隱退,為人的自我實現(xiàn)留出空間。
迪特?拉姆斯原本學習的是建筑專業(yè),但之后一生都從事工業(yè)設計工作,他一輩子只設計了一座房子,就是他自己的家。他的家里主要有兩樣東西——維松的家具和博朗的家用產(chǎn)品,這兩樣東西都來自他自己的設計。要是你在房子里喊一聲“迪特?拉姆斯”,大概會聽到此起彼伏的回應。拉姆斯之所以用自己設計的家具,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他想通過家具的使用來發(fā)現(xiàn)其改進和發(fā)展的可能性。
拉姆斯的家具設計開始于他在博朗工作的第一年,23 歲的拉姆斯為公司的新室內(nèi)設計草擬了一份提案。在白墻壁上安裝的軌道壁掛式置物系統(tǒng)。1959 年,當拉姆斯向博朗老板申請為英國家具公司維松設計家具時,立即獲得了批準:“這將有助于我們的收音機銷售。”
20世紀60年代,大多數(shù)德國人的房屋并不寬敞,拉姆斯主要針對這一情況設計家具,柜子和沙發(fā)都可以自由拆開或組合,適合狹小的公寓樓。1960年,拉姆斯推出了606 壁掛式置物柜,這件家具一出現(xiàn)就引起了轟動。在當時人們眼中,這一堆看起來簡單甚至單薄的板子和抽屜,造型是前所未有的變化多端,用起來非常自由。固定在墻上的軌道不僅起支撐作用,還可將電線藏于其中,安裝時根據(jù)房屋情況安排軌道的間距。一般來說,這個家具搭配的板子和抽屜有兩種寬度,如果你現(xiàn)在買這款家具,還隨包裝附贈兩種長度的水平儀和全部所需的工具,安裝起來更加方便。至于板子和抽屜怎樣分配高度,則是完全自由的,因為軌道上均勻分布許多小孔,可在任意高度插入板子和抽屜。
當你把自己的東西放上置物架之后,你會感到這件家具隱身了,幾乎看不到了,這正是拉姆斯想要的效果,家具只是居家生活的背景,絕不能跳出來為自己的存在感高聲叫喊。第一重要的存在只能是人,裝修和家具都是使人更加舒服和自由的背景。
606壁掛式置物柜誕生至今已超過60年,還在被世界各地的家庭或企業(yè)購買和使用,至于模仿和致敬者,可以說不計其數(shù)。
拉姆斯的家是一座平頂單層建筑,連著帶泳池的日式花園。他退休之后,更多的時間待在花園,侍弄盆景,他覺得這樣的環(huán)境能使他頭腦清晰、內(nèi)心安寧。他這樣描述自己的家:
……在起居室區(qū)域的中心有一組松散的維松620扶手椅,是我欣賞庭院景觀的地方。這是一個熱鬧且經(jīng)常使用的區(qū)域,享有花園的景色,我們坐在一起聊天、招待朋友、看電視。植物、書籍和圖片營造出輕松愉悅的氛圍。這些房間的布置代表了我設計背后的基本意圖:簡單、本質(zhì)和開放。這些物體不吹噓自己,不占據(jù)中心位置或造成限制,而是退居幕后。它們的弱化和不顯眼產(chǎn)生了空間。有序不是限制性的,而是解放性的。
……對我來說,工作并不意味著通常意義上的設計,而是更多的思考、閱讀和交談。設計首先是一個思考過程。
從拉姆斯的敘述中,我們能進一步理解他的設計思想。他不稀罕別人給他的任何頭銜,他只是一個設計師,一生探索設計的永恒。比起“德國現(xiàn)代工業(yè)設計之父”的稱號,大概他更愿意當一個可愛的老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