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林
父母沖突頻繁,卻在女兒面前假裝恩愛,沒想到女兒早已洞察一切
翟女士和丈夫徐先生是大學同學,雖不算青梅竹馬,卻也知根知底,恩愛有加,被許多同事羨慕。但女兒小燕上小學以后,夫妻倆經(jīng)常為輔導小燕做作業(yè)以及其他家庭瑣事鬧別扭,拌嘴、冷戰(zhàn)成了家常便飯。
“但是我們從來不當著女兒的面爭吵?!鼻皝碜稍儠r,翟女士一再強調(diào),“我聽許多姐妹講過,父母吵架對孩子傷害很大,甚至會影響孩子一輩子的幸福。我和丈夫約定,就是鬧天大的矛盾,也要私下解決,不能讓女兒看出來。”
“真是負責任的好父母!”我由衷稱贊,“女兒在你們的呵護下,一定很快樂吧?”
“要是那樣,我就不來咨詢了。”翟女士長嘆一聲,“燕子現(xiàn)在上小學六年級了,正是小升初前的關(guān)鍵階段,本來挺拔尖兒的成績卻莫名其妙地下滑了。班主任在電話里說,燕子很聰明,學習基礎(chǔ)也不錯,成績下滑多半是心理原因,家長要多關(guān)注,尤其要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班主任還小心翼翼地打聽,燕子曾向要好的同學透露爸媽要離婚,不知有沒有這事。”
我問:“最近你和燕子爸爸是不是又鬧別扭了?”
翟女士不好意思地看了我一眼,算是默認了:“可是,小丫頭是怎么看出來的呢?昨天我趁她不在家,偷看了她的日記。這一看可驚到了我:原來她早就識破了我們的偽裝,只是看破不說破,還把自己看得抑郁了!”
說著,翟女士從包里拿出一本封面貼了許多花花綠綠貼紙的日記本,一看就是小姑娘的東西:“您看看,燕子是不是得了抑郁癥?”
我擺手拒絕:“沒有得到燕子的允許,我不能看她的日記。日記是她的隱私。”
翟女士尷尬地笑笑:“我是她親媽嘛。”她合上日記本,向我轉(zhuǎn)述她看到的若干片段:
▲這是一個冰冷的家。他們假裝恩愛,可是騙不了我。他們可能要離婚,我將是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沒人要,像一條流浪狗……
▲他們早就不再相愛了,可能因為我不夠可愛,不夠努力,鋼琴沒過10級,讓他們在朋友面前丟面子了。
▲什么琴瑟和諧、夫唱婦隨、舉案齊眉,惡心死了!他們演技這么好,不去拍抖音當主播真是屈才了!
▲爸爸不愛媽媽,可能是因為媽媽不漂亮。我也不漂亮,以后結(jié)婚了也會被嫌棄。
▲今天爸爸在吃飯的時候說某富豪的劣跡,媽媽快速瞥了他一眼,只是一閃而過,爸爸馬上閉了嘴。我知道,媽媽嫌棄爸爸工資低,沒資格議論有錢人,爸爸當時的表情特別自卑。爸爸好可憐!以后我賺了錢,都給爸爸。
我說:“看來,你們作為父母,低估了燕子的觀察力和感知力?!?/p>
翟女士苦笑:“沒想到,現(xiàn)在的孩子這么聰明。我和丈夫一直賠著小心,壓抑自己的情緒來扮演恩愛夫妻。想想真可笑?!?/p>
我說:“人與人交往,口頭語言、肢體語言、交流狀態(tài),甚至一個眼神、一個表情都能顯露出真實感情。燕子與你們朝夕相處,深知你們的語言習慣和表情寓意,怎么會察覺不出異樣呢?”
翟女士委屈落淚:“她看出來了,總能明白我們的良苦用心吧?我們都是為她好,怕她受到不良影響……”
“不,燕子不會領(lǐng)情。”我斷然否定她的一廂情愿,“當她發(fā)現(xiàn)你們在她面前表達愛意的舉動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她會感覺被欺騙。燕子的心是涼的,還得陪你們演戲,偽裝成蒙在鼓里的幸福孩子。背負著如此沉重的心理包袱,再加上小升初壓力,她沒有崩潰算是幸運的了?!?/p>
沒有溫度的家庭,再完整也只是一個冰冷的空殼
翟女士問:“現(xiàn)在我知道自己有多愚蠢了。但是,相比于當著孩子的面吵架、打架,父母假裝恩愛對孩子的傷害會小一些吧?”
我沉默片刻:“事實勝于雄辯。我來講兩個真實的故事吧?!?/p>
穆女士是一名中學數(shù)學教師,文靜賢惠、知書達理。她丈夫有賭博惡習,屢教不改。他們的婚姻名存實亡,卻都不肯離婚,因為怕傷害兒子。
“唉,可憐天下父母心!”翟女士感嘆,“后來呢?他們的兒子怎樣了?”
我說:“他們的兒子小時候白白胖胖的,乖巧,很少哭鬧。但是上學以后,問題就來了。老師多次反映他在班里不合群,不跟同學一起玩耍,上課紀律很好,但是成績很差?!?/p>
“燕子在班里也不大合群!”翟女士驚呼。
我繼續(xù)講述:“穆女士沒有在意,認為兒子只是性格比較內(nèi)向,不算大問題。至于學習成績不好,可能是因為年齡小理解能力不夠,等長大點自然就好了。直到兒子上了初中,她才意識到兒子有心理問題,找到我診斷?!?/p>
翟女士急問:“結(jié)果怎樣?”
“孩子得了孤獨癥。”我如實相告,一個家庭幸福與否,靠的從來就不是演技,而是真心。沒有真正的幸福與溫暖,父母只是在孩子面前假裝恩愛,其實是另一種自私和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很大程度上,這只是父母為減少內(nèi)心負疚感的一種方式,并不是真的為孩子好。
“此話怎講?”翟女士不解。
我告訴她,穆女士有比較嚴重的“烈士情結(jié)”,即以犧牲為榮,把別人(這里是指孩子)看得比自己重要,把自己經(jīng)受的苦難當成對別人的愛和責任。也就是說,她與丈夫假裝恩愛,表面上是顧及孩子的感受,其實是在扮演受害者的角色。
我特別指出:“父母愿意為孩子付出一切,多少都有些烈士情結(jié),大多數(shù)不嚴重。但像穆女士這樣的父母,往往會給孩子造成嚴重而持久的傷害。”
翟女士目瞪口呆。
另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名女大學生,名叫小妍。她性格孤僻、內(nèi)向,很少主動與同學說話,對于男生的追求一概拒絕。在大學畢業(yè)前的聚會上她喝醉了,向同學敞開心扉,大家才知道她有多么可憐。
原來,小妍上中學時住校,每兩周回家一次。她的父母很愛她,每次回家都給她做滿桌子好吃的,陪她說笑,問長問短。但是,小妍漸漸感覺父母的笑容有些刻意,有時能從沙發(fā)下面找出碎瓷片和碎玻璃。她問父母是否吵架了,父母矢口否認。
高考結(jié)束的第二天,父母告訴小妍,他們剛剛辦理了離婚手續(xù),從此一拍兩散。
小妍如遭五雷轟頂,從此生活在憤怒、羞愧和自責的陰影之中。她覺得自己是多余、有罪的,耽誤了父母及時追求幸福,為了她,父母遭了更多的罪。她變得沒有安全感,也越來越自卑。
“她的父母也不容易??!”翟女士感同身受。
“孩子更不容易。”我說,“不幸的婚姻中,夫妻倆互相折磨、傷害,長期生活在怨恨和痛苦之中,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又怎么會快樂呢?沒有溫度的家庭,再完整也只是一個冰冷的空殼。相濡以沫的婚姻,一輩子都嫌不夠;勉為其難的婚姻,一天都恨太長?!?/p>
“早知道可以這樣吵架,何苦忍了這么多年的窩囊氣!”
翟女士告訴我,她與徐先生經(jīng)常爭吵,幾乎都是對問題的看法不同,爭起來互不相讓,導致爭執(zhí)升級,誰都不愿先讓步,于是冷戰(zhàn)幾天,其實沒有原則性分歧,夫妻感情也并未破裂,頂多是性格不合。
我問:“能舉個例子嗎?”
“當然能,這樣的例子在我家遍地都是?!钡耘啃Φ?,“比如,我說燕子進入青春期了,可不要早戀,影響學習可就麻煩了。她爸就抬杠,說異性相吸是自然規(guī)律,沒什么大不了的,一味提防,反倒是一種強調(diào)。我說孩子出現(xiàn)感情危機,吃虧的總是女方;他說據(jù)調(diào)查,失戀后難以自拔的男孩子居多……就這樣,不知不覺就跑題了,把一個母親的焦慮變成了社會問題研討,哪里能吵得清楚?”
我說:“我倒是覺得你們的吵架內(nèi)容挺好的,可以相互促進,共同進步,只是吵架的方式有問題。”
翟女士急了:“難道夫妻吵架還是好事?”
“吵架有攻擊的意味,令人不快?!蔽艺f,“但吵架本身是一種交流和溝通,很多人是通過吵架表達意愿,同時了解別人意愿的。父母雙方如果極力避免吵架,刻意營造表面的和諧,往往適得其反,要么阻斷溝通,開始冷戰(zhàn),要么暫時壓制憤怒,一有機會就集中爆發(fā)。相反,父母雙方敢于面對沖突,用成年人的理智和技巧妥善處理沖突,才能化解沖突,既尊重對方,也獲得對方的尊重。更重要的是,父母每次沖突和化解沖突,都是在給孩子示范,教導孩子人際交往的策略和方法?!?/p>
翟女士來了興趣:“您倒是說說看,父母怎樣吵架才是給孩子正面示范?”
我告訴她,以要不要養(yǎng)寵物狗為例,只要掌握以下五項原則,父母完全可以當著孩子的面爭吵:
第一,說明雙方意愿的正面動機。
比如,爸爸說:“我認為養(yǎng)寵物狗能培養(yǎng)燕子的愛心和責任心,還能養(yǎng)成早起遛狗的好習慣?!眿寢屨f:“養(yǎng)狗不衛(wèi)生,傳染給燕子狂犬病怎么辦?”
第二,不得進行人身攻擊及言語冒犯。
比如,爸爸不能斥責媽媽:“你這個人真沒愛心!”媽媽也不能斥責爸爸:“你根本不在乎女兒的健康?!?/p>
第三,信任對方的善意。
比如,爸爸和媽媽都應該說:“我知道你這樣想是為燕子好?!?/p>
第四,表現(xiàn)出妥善解決事情的誠意。
比如,媽媽說:“培養(yǎng)燕子的愛心和責任感確實很必要,讓我們一起想想,有沒有別的方式。”爸爸可以提出建議:“要不,養(yǎng)只貓吧,貓愛干凈?!?/p>
第五,在達成妥協(xié)或一致意見時,父母雙方要在孩子面前用行動給吵架畫個句號。
比如,爸爸應該主動與媽媽握手:“感謝夫人的開明,明天我們一起去寵物市場,挑一只美麗、溫順的好貓?!眿寢屢e極回應:“謝謝老公沒有發(fā)火。好好說話的感覺真好!”
翟女士問:“要是不能達成一致意見呢?”
“那就問問燕子的意見?!蔽艺f,“家務事哪有那么多是非曲直,借機培養(yǎng)孩子的主見和參與意識,何樂而不為?”
翟女士如夢方醒:“早知道可以這樣吵架,何苦忍了這么多年的窩囊氣!”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