嗷嗷胡
從羅永浩,到李想本想,兩位華語頂流都勸你退掉庫里南,看得人直替勞斯萊斯4S店捏一把汗,搞中介的朋友隨時準備著低價接盤承租。
但凡左腦還能拐一個彎,都能看出這話明擺著不是說給庫里南買家的。已經(jīng)掏了500萬元—不對,聽說得800萬元—下訂庫里南的主兒,45.98萬元人民幣對他們來說不算什么,用著iPhone 13 Pro Max 1TB頂配版偶爾想體驗一下紅米9,難道還用得著退掉蘋果?
汽車營銷這場游戲,誰認真誰輸。就像當年李斌一句“工廠好過保時捷”,惹來輿論多少盆狗血。我們這群媒體“狗”笑人家不懂公眾心理,人家笑你不懂得納斯達克。
說話是一門技術(shù),大佬說話更是一門藝術(shù):話語的含義本身不再是重點,而被“我是誰”“我在什么場合說”“我用什么口吻說”取而代之。認真來講,蔚來工廠確實完全有可能比保時捷“更先進”,可這是一句廢話—你一座21世紀新工廠,若不比人家用了幾十年的祖文豪森先進,好意思出來見人?意思正確,而立場錯誤,簡言之—這話沒問題,但不該你講,不該得意地講。
如果說李斌當初是風頭無兩,無意間口無遮攔,那么李想的“500萬學說”還不太一樣,這明顯是有意、有備而來。同樣的只看字面意思,“理想L9、是500萬元以內(nèi)、最好的、家用SUV”—你別說,可能并不是,但又可以是。
然而這個“真是”仍舊毫無意義,什么叫“家用SUV”?又怎么算“最好的”?你說Urus才是最好的,他說不好意思那不夠“家用”?你說那Bentayga能叫家用吧?他說賓利那個油耗能跟我比?你說綜合下來,我覺得X5才是最好的,還沒等理想L9說話,不遠處卡宴和攬勝已經(jīng)掐了起來……
所謂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人如此,車也一樣。“武”之于車,沒人care歷年F1、勒芒賽場亞軍是誰,也沒人care紐北圈速榜上破紀錄的是啥車;“文”之于車,到底怎么樣算“最好的”?答案壓根不存在。
是銷量第一算最好?那路虎還沒大眾“好”。創(chuàng)收最多算最好?那豐田遠比賓利“好”。毛利最高算最好?那只能是特斯拉or法拉利??诒罴阉阕詈茫俊敖泻貌唤凶边@話耳熟不?
“最好的”就是一筆糊涂賬,公說公有理,婆說婆不服氣。
我也可以說我是年薪500萬元以內(nèi)“最好的”媒體職工:package比我高的我就跟他比性價比,加班比我狠的我就跟他比業(yè)余才藝,啥都比我強的六邊形戰(zhàn)士我就質(zhì)疑他心理不健康。反正也沒人規(guī)定這個評價體系咋分配權(quán)重,有本事來呀。
于是這個“500萬元內(nèi)最好的家用SUV”,你明明看不慣它,也知道必定有鬼,卻就是說不出問題在哪里。它的聰明之處在于,從一開始就把你帶入“最好的”這一無厘頭、無標準、無規(guī)則的三無話語框架。只要還在這個框架里,就不存在對錯,自然不存在否定關(guān)系。
你沒法否定它,但這并不是因為它沒錯,而是因為這事兒本來就不存在對與錯。
實際上你在這個框架里講話,也沒人能否定你,只不過咱一般人講話沒人搭理。就好比你覺得吉姆尼才是500萬元內(nèi)的“王”,也沒有誰能斬釘截鐵說這絕不正確,我眼里“最好的”就認這樣的評價體系,我丁克家庭這就算“家用SUV”,你不樂意難道你說了算?
一句實際上毫無意義的“片兒湯話”,攪動了整個汽車圈,能去華爾街敲鐘的確實都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