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27日,由毛澤東主持的授元帥軍銜和勛章的典禮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授予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10 人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同一天,國務(wù)院隆重舉行授予將官軍銜的典禮儀式,周恩來總理發(fā)布命令,授予粟裕等10人大將軍銜。
“八一”前授予少將以上軍銜
1955年初,中央軍委將建立軍銜制度和授予勛章獎?wù)碌闹厝谓唤o了總干部部,決定“在 1955年內(nèi)將現(xiàn)役軍官的授銜工作進行完畢”。
此時,宋任窮剛以總干部部第一副部長的身份正式上班,甫一就職,即擔此重任,幾十年后回憶往事時,宋任窮仍覺得那是“一項要求高、難度大、時間緊迫的工作”,并將1955年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這兩項工作上。
當時,宋任窮住的地方離總干部部部長羅榮桓住處很近。晚上,他經(jīng)常跑去羅榮桓處匯報工作情況和請示相關(guān)問題。按總干部部制訂的《評定軍銜的工作計劃》,“各級軍官的軍銜經(jīng)批準后,統(tǒng)應(yīng)于8月1日前辦好授予手續(xù),于8月1日命令授予”,由于評銜數(shù)量太大,軍銜授予任務(wù)未能在“八一”前如期完成。
總干部部建議,少將以上軍銜,“八一”前授予,校、尉官軍銜,“十一”前授予。軍委同意分批公布。但計劃趕不上變化,直到9月初,授予元帥級和將軍級軍銜人員的名單才最終擬定,經(jīng)軍委審查批準通過。1048名將帥將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nèi)參加分散在各地的授銜儀式。
9月27日在中南海舉行的元帥、將官授銜授勛典禮無疑是最早、最隆重,也是最為人熟知的一次。
最后還有一個人在等
將官授銜儀式始于1955年9月27日下午2時30分,地點在中南海紫光閣國務(wù)院禮堂。習(xí)仲勛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wù)院總理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將官軍銜的命令,周恩來上臺,授予大將、上將、中將、少將軍銜的命令狀。
由于參與授銜的將官人數(shù)較多,一個多小時過去了,才只有一小半人員完成授銜,周恩來擔心坐在主席臺上的同志們太過疲勞,遂決定增加至每15人一組上臺授銜,后改為 20人一組。
據(jù)當時被授予少將軍銜的楊永松回憶,在這兩個多小時授銜過程中,“雖然時至9月,天氣已不太熱,但習(xí)秘書長仍不時地拿出手帕擦汗”,好不容易才把命令念完。命令念完后,楊永松由工作人員帶領(lǐng)按順序到禮堂后邊換將軍服,當他從寫著名字的盒子中取出服裝時,“看到好漂亮,海藍的毛料,還在領(lǐng)子、袖子上用金絲線繡了花邊,褲子上有紅色的布道,穿上后互相觀看,不禁既高興又好笑。舊衣服被放進貼有名字的盒子里,由工作人員送至楊永松乘坐的汽車里。
就在將官授銜快結(jié)束時,周恩來敏銳地發(fā)現(xiàn),主席臺下,還有一個人——黃火星在孤零零地等待著,原來黃火星只聽到了“黃火青”的名字,沒聽到自己名字,便在那干站著。周恩來估摸要么是念錯了,要么是黃火星聽錯了,趕緊讓人重新宣讀黃火星的名字,他一人走上主席臺,接受周總理的授銜命令狀。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的軍樂聲中,將官授銜典禮結(jié)束。
三位元帥缺席授銜儀式
此時,中南海的另一邊——懷仁堂前的廣場上,車水馬龍,朱德、彭德懷、賀龍、陳毅、羅榮桓、聶榮臻、徐向前從車里走下來。他們將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典禮。
十大元帥中的兩帥——林彪和劉伯承因病在青島療養(yǎng)無法趕赴現(xiàn)場授銜;葉劍英受命擔任遼東半島抗登陸戰(zhàn)役演習(xí)總指揮,于大連進行演習(xí)的籌劃工作,未能到場。
據(jù)曾為劉伯承、林彪拍過元帥標準像的柳成行回憶,他是在授銜前四天被安排去青島,給在那里療養(yǎng)的劉伯承和林彪拍標準像。當他到劉伯承家,等劉伯承穿好元帥服從里屋走出來的時候,覺得劉伯承“看上去真是好極了,精神抖擻的樣子像是換了個人似的?!?/p>
“從祿萊相機的磨砂玻璃上看,劉帥的表情莊重自然,微閉的嘴唇,略帶思考的神情,我心想能把這一表情捕捉住,就是一幅完美的標準像。就在這時,我的手指不由自主地按下了快門,當聽到‘咔嚓聲時,我意識到一張自己滿意的照片拍成了?!焙芏嗄赀^去了,柳成行對當時的細節(jié)仍念念不忘。
始于中南海的全軍授銜工作,從1955年9月27日一直延續(xù)到1956年下半年才基本結(jié)束。? ?(摘自《國家人文歷史》 李崇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