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自己。
11年來,我一直以這句話作為自己研究美育的初心和燈塔。
書法在大眾的眼中可能就是用毛筆寫出漂亮的字,如果只是這樣認為,那么書法在文化自信中的體現(xiàn)就微乎其微了,這絕對不是書法的真實模樣,更無法從這樣簡單的“寫字”里看到我們中華文化的模樣。在我看來,傳統(tǒng)的文化應該是時代的、具有指導性的、世界性的,是時尚的、也應該是最受追捧的。
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書法?這么多年很多人都曾經問過我,究竟我在教些什么內容?我課程的秘密究竟是什么?也有一些專業(yè)的書法家前輩們問我為什么我的孩子們臨同一個字帖,卻能出現(xiàn)不同的模樣但是統(tǒng)一的內在感覺?對于未來不一定成為專業(yè)書法家的小朋友來說,學習書法和傳統(tǒng)文化的意義又在哪里呢?
書法,書在前,法在后。書是內容,比如天下三大行書,蘭亭序、祭侄文稿、黃州寒食帖,它們的內容首先是非常精彩和深入人心的,這絕對是高于“法”的第一要素。所以在研習書法的過程里,學習古籍、古人智慧、古人情感和經歷,這些是最最重要的,只有跨時空與古人交會,才能從心懂得書法的意義和書法家要表達的核心狀態(tài)。在這個基礎上,通過跟隨專業(yè)明“理”的老師學習點畫、氣息、起勢等等,才能真正意義上達到第二個字“法”,也就是寫字的技法。
在我的課堂上,究竟講些什么呢?“文以化人、文以載道”。我讓孩子們接觸了從上古時期一直到明清的各類典籍,分析古代人物的生平從而了解他們詩詞的內在含義和表達。我們也會按照古人的作品去看清真正的歷史,并且從中得到一些知識和道理。
在這樣的學習中,我要求孩子們無限制的放飛思考,天馬行空,也讓他們真正用同理心感受歷史的情感和溫度。另外,我會對孩子們審美稍加引導,將古代同時期繪畫做東西方的對比,知道世界每一個畫派的本源和情感表達,中外名畫的分類賞析,提高了孩子們的眼力,對美有了更深的認識和內心標準。所以,我的課堂里,書法只是孩子們通向古人智慧的一個路徑,我們用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告訴孩子古籍的內容,和傳統(tǒng)文化的有趣以及世界各國藝術的了解。在我的課堂上,孩子的字暫時寫的不好沒有關系,但是,古文理解的不到位,該背誦的沒有及時背好,是我最在意的。
很多的書法家前輩都問過我一個問題:為什么我的學生們臨同一個字帖,卻能出現(xiàn)不同的模樣但是統(tǒng)一的內在感覺?
陳夢姣在教孩子們學習書法。
書法的書寫過程,在我的課堂上只是孩子們理解傳統(tǒng)的一個橋梁,我希望他們在看到字帖,了解其中的含義,了解這位書寫字帖古人的狀態(tài),之后通過自己全神貫注的觀察,所表現(xiàn)出他們自己理解的樣子。在這個過程里,我只是對字形做示范,而表達,完全是孩子們自己的輸出。對傳統(tǒng)的理解能力是我們中國人每個人天生所具備的,它沒有高下之分,而在于輸入的正本清源,表達的也會個個不同,但每個孩子都是精彩和可取的。我會最大程度的保留他們個體的差異性,就像我一直秉承的理念:做最好的自己。
有很多學者包括家長會提出一個選擇的問題:如果孩子將來不從事書法相關行業(yè)和傳統(tǒng)文化相關的工作,那么這么小的年齡大量學習又有什么意義呢?如果孩子有天分未來能從事藝術相關的工作,那么現(xiàn)在的學習,作為童子功,將會為他們未來的職業(yè)道路作最初的鋪墊和準備。
然而事實上,大多數(shù)的孩子長大后不會從事專業(yè)的書法藝術工作。可為什么還要花費精力教與學呢?
首先,現(xiàn)在的學習,包括古文等素養(yǎng)鍛煉、臨帖的練習,讓孩子的專注力和思考力達到最大化。我們知道決定一生記憶力的海馬體,就是在十幾歲之前發(fā)育完成的,在這個時候,更多的加入傳統(tǒng)的知識和智慧,會促進海馬體最大化發(fā)育。很多人認為文學和藝術這是文科的提升,但是它們所催生出的思考力和專注力正是理科中最最必要的元素。
其次,在西方文化不斷滲透和沖擊的今天,我們要讓孩子們更多的看到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之美,以及我們傳統(tǒng)智慧和文化對于世界歷史、文化和科學的影響,進而生長出發(fā)自內心的自信感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大量欣賞中外名畫、雕塑等藝術作品,極大的鍛煉了孩子們的眼力,提升了他們的審美。當他們未來在進入博物館美術館參觀的時候,因為從小的學習,他們會很容易與藝術品產生共鳴。這樣的人生體驗是很稀有的,當他們在工作中遇到壓力和偶爾的情緒,回家寫一會字,是特別有效的出口。所以,學習了書法和傳統(tǒng)文化的孩子,長大了,依然是可以有幸福感的。這不是最重要的嗎?
作為悠悠幾千年的文明古國,我們之所以能延綿興旺,正是因為我們有統(tǒng)一的文字體系,所以我們的血液里也流淌著天然的對于文字和書法的理解,這是我們的孩子們能夠喜歡和努力學習書法的原因,他們有發(fā)自內心的民族自豪感和與古人對話的幸福感。博大精深的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是無比強大的前進動力和定力,不去珍惜、學習和運用,那將是最大的浪費和遺憾。
所以,在這條浸潤傳統(tǒng)的書法美育之路上,我會繼續(xù)堅持,始終如一。希望更多的孩子,能從小愛上我們老祖宗自己的文化和智慧,不管他們未來走到哪里,都能自信從容平和的展現(xiàn)學養(yǎng)的風貌,這是歷史和古人給與我們的禮物。也盼望著未來有一天,孩子們都能隨時拿起毛筆表達自己,用獨一無二我們民族的自己的藝術,滋養(yǎng)自己、發(fā)揚文化、從而影響更多的年輕人。
最后,引用冰心先生寫給各洛的一首詩,也許能表達我在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道路上心境:
愛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兩旁,
隨時撒種,隨時開花,
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花香彌漫,
使得穿花拂葉的行人,
踏著荊棘,不覺痛苦,
有淚可揮,不覺悲涼!
(作者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硬筆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宋慶齡基金會藝術大使)
編輯/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