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軍
摘要:一百年來,一代代中國青年在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青年團的團結帶領下不懈奮斗,建立了不朽功勛。中國共青團的百年奮斗歷程,為中國青年運動的發(fā)展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即:堅持黨的領導是共青團和中國青年的立身之本,堅守理想信念是共青團和中國青年的政治之魂,投身民族復興偉業(yè)是青年團和中國青年的奮進之力,扎根廣大青年是共青團的活力之源。
關鍵詞:中國共青團;奮斗歷程;不朽功勛;寶貴經(jīng)驗
中圖分類號:D290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1573(2022)03-0005-05
青年的命運,從來都同時代緊密相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百年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共青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走在青年前列,組織引導一代又一代青年堅定信念、緊跟黨走,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xiàn)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貢獻力量,譜寫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程中激昂的青春樂章。”[1]百年奮斗,反映了中國青年的覺醒和奮起、奉獻和擔當,也形成了寶貴經(jīng)驗。
一、堅持黨的領導是共青團和中國青年的立身之本
從中國共產(chǎn)黨與中國青年的關系來看,“代表廣大青年,贏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重要保證”[2]591;而由中國青年群體進行的百年中國青年運動,正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堅強領導之下才取得了輝煌的業(yè)績,建立了不朽功勛??梢哉f,“接不接受黨的領導,是青年團的首要問題”。[3]5中國共青團必須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的領導,這是由青年運動的特點所決定的。有青年,就有青年運動;有青年運動,就應當有青年自己的組織。青年只有充分組織起來,才能更好發(fā)揮自身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主要依托共青團組織而進行和開展的青年運動是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共產(chǎn)黨是這一般共產(chǎn)主義運動的總指揮,青年運動必須在共產(chǎn)黨的指導之下,是無疑的。
中國共產(chǎn)黨是共青團的發(fā)起者和成立者。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直接關懷、領導和推動之下,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于1922年5月5日在廣州正式宣告成立。此后,隨著革命形勢的變化和革命進程的推進,中國共產(chǎn)黨堅持用先進思想啟迪青年覺醒,凝聚青春力量,共青團在黨的領導下不斷成長。1935年底,適應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的形勢,中國共產(chǎn)黨推動共青團成為抗日救國與民族解放性質(zhì)的青年組織。全面內(nèi)戰(zhàn)爆發(fā)后,適應新的形勢要求,中共中央于1946年11月5日提議,“中央認為今天應該成立新的青年積極分子組織:此組織應比過去共產(chǎn)青年團更群眾化、青年化,政治上接受黨的領導,其名稱擬定為民主青年團或新民主主義青年團”[4]529-530在此基礎上,中共中央在1949年1月1日作出建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決定。同年4月,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經(jīng)由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后,又是在中國共產(chǎn)黨的直接領導和推動之下,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于1957年5月改名為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強調(diào)“要對青年進行共產(chǎn)主義教育”。[5]264
中國共產(chǎn)黨是青年利益的代表者和實現(xiàn)者,中國共青團是黨的可靠助手和后備軍。每個進步的運動中,都有大量的優(yōu)秀青年加入到中國共產(chǎn)黨的隊伍中來,替黨和人民培養(yǎng)出大批的干部,成為黨和國家事業(yè)干部的重要泉源。
在大革命時期,青年團在黨的領導下參加了北伐戰(zhàn)爭和各種革命工作,成為黨的最好的助手。在土地革命時期,青年團在黨的領導下,在極端困難與恐怖的反動統(tǒng)治下,堅決轉入地下斗爭,走入農(nóng)村,參加紅軍、根據(jù)地的創(chuàng)立和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為了適應新的形勢,中國共產(chǎn)黨推動共青團成為廣大群眾的非黨的青年組織形式。1938年4月,毛澤東為西北青年救國聯(lián)合會成立一周年紀念題詞:“青年是抗日戰(zhàn)爭的主力軍,目前青年團體的任務是團結全國一切階層的青年男女,大批地走向抗日戰(zhàn)爭的戰(zhàn)場去,充實正規(guī)軍的戰(zhàn)斗力,發(fā)展廣泛的游擊戰(zhàn)爭。在后方的青年人,也是一切為著戰(zhàn)爭勝利而工作。中國的解放主要依靠青年人?!盵6]1939年5月,毛澤東在出席延安青年紀念五四運動二十周年大會的演講中進一步指出:看一個青年是不是革命的,“只有一個標準,這就是要看愿不愿意、并且實行不實行和廣大的工農(nóng)群眾結合在一塊”。[7]124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國青年在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斗爭中,在各個解放區(qū)的軍事、政治、經(jīng)濟、文化各種建設中,都起到了積極作用。為更好發(fā)揮廣大青年在人民解放戰(zhàn)爭與新民主主義國家建設中的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中共中央領導和推動各地試辦青年團,進而在全國普遍建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組織。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共中央要求共青團在堅持黨的領導基礎上,團結廣大青年積極參加祖國的建設,站在祖國建設的前列。1959年3月7日,鄧小平在談到共青團與黨的關系時指出:“共青團犯一千條錯誤都沒有關系,但是有一條錯誤不能犯,就是脫離黨的軌道”[8]26。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群團發(fā)展道路,對共青團工作作出戰(zhàn)略部署。習近平指出:“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方向,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使命,就是堅持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同人民一道,為實現(xiàn)‘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9]242-243
堅持黨的領導,并不是意味著共青團就沒有獨立性,沒有獨立的工作。在實踐中,既要反對脫離黨的領導的“先鋒主義”,也要摒棄把共青團變?yōu)椤暗诙h”。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助手”和“后備軍”,黨在各個歷史時期都極為重視運用青年團這個力量,注重在黨為整個人民群眾謀幸福的總方針下,充分發(fā)揮青年團和廣大團員青年的積極作用。
二、堅守理想信念是共青團和中國青年的政治之魂
理想是指引人生的燈塔?;馃岬那啻海枰獔远ǖ睦硐胄拍?。正如李大釗所說:“青年呵!你們臨開始活動以前,應該定定方向。譬如航海遠行的人,必先定個目的地,中途的指針,總是指著這個方向走,才能有達到那目的地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隨風飄轉,恐怕永無達到的日子?!盵10]194“革命的能力,發(fā)源于主義的信仰?!盵11]209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后,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讓許多苦苦尋覓救國救民道路的愛國青年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在1922年5月召開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陳獨秀就特別指出:“社會主義青年團就是根據(jù)馬克思的學說而成立。……青年們尤其是社會主義青年團諸君,須發(fā)揮馬克思實際活動的精神,把馬克思學說當做社會革命的原動力,不要把馬克思學說當做老先生、大少爺、太太、小姐的消遣品。”[12]364-365
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關頭,千百萬革命青年喊出“打日本,救中國”的口號。數(shù)萬愛國青年從海外、從淪陷區(qū)、從大后方,千里迢迢奔赴延安。因為在他們眼里,延安已然成為中國的希望所在。為了心中的信仰,他們沖破國民黨的層層封鎖線,要求革命。正如兩位十六七歲的女青年從家鄉(xiāng)徒步來到延安后向印度援華醫(yī)生柯棣華所說:“怎能不害怕呢?走了好幾個月,又累又怕,可是一想到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的父母親,想到去延安就能找到共產(chǎn)黨、毛澤東,就能呼吸到自由的空氣,苦和累又算得了什么呢?”[13]175上海的知識青年趙戈也回憶說:“當時我同20余位有志青年奔赴延安……像我這樣來自上海、北平等大城市的熱血青年并不少,有些甚至還是富家子弟。我們冒著生命危險,沖破層層封鎖線,投奔延安,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延安有真理,有崇高的共產(chǎn)主義理想,有堅強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信念。”[14]318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隨著戰(zhàn)爭年代向大規(guī)模的、有計劃的、全面的經(jīng)濟建設與文化建設年代的轉變,新中國的第一代青年站在新的歷史時期的門檻上,參與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廣大青年向著黨和共青團指引的方向,歌唱祖國,歌唱社會主義。他們希望自己趕快進步,以朝氣蓬勃的熱情進行學習和工作,成為各條戰(zhàn)線上的青春戰(zhàn)斗隊,發(fā)揮了重要的突擊隊作用,展現(xiàn)出敢于拼搏、熱愛勞動的精神風貌?!皩W雷鋒、樹新風”“學習張海迪”“學習英雄少年賴寧”……這些由青年發(fā)起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動在青年當中傳遞了為人民服務的人生價值觀,堅定了前進目標。
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共青團和團員青年把個人的理想同祖國的四個現(xiàn)代化建設聯(lián)系起來。早在1977年11月12日,《北京日報》發(fā)表一位青年吳克勤的來信《向“四人幫”討還青春》,并以此展開了“怎樣為光明的中國貢獻青春”大討論。通過大討論,廣大青年清醒地認識到:被耽誤的中國只能靠被耽誤的中國人來改造。1979年和1981年,清華和北大學子先后發(fā)出“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號召。廣大青年激發(fā)出強烈責任感,響亮提出“站在四個現(xiàn)代化的前列”“長征接力有來人”的豪邁口號,爭做新長征突擊手。他們緊跟著黨,勇開時代新風,以奮斗精神和志愿精神融入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之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廣大團員青年以“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豪情壯志,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建功立業(yè),展現(xiàn)出自信自強、剛健有為的精神風貌。
三、投身民族復興偉業(yè)是青年團和中國青年的奮進之力
“蓋青年者,國家之魂?!盵15]369時代各有不同,奮斗的青春一脈相承。在偉大覺醒中確立奮進之志。五四運動時期,李大釗號召廣大青年要“以青春中華之創(chuàng)造為唯一之使命”[15]369。面對祖國危亡,一批先進青年下定決心“決不能眼看著祖國衰亡下去,要擔當起振興中華民族的大任”,走向覺醒[16]26。中國青年由此成為推動中國社會變革的急先鋒?!耙欢拧边\動時,廣大愛國青年進一步走向覺醒。1935年12月9日,民眾覺醒的偉大成果——劃時代的“一二九”運動爆發(fā),它如久旱的大地忽降雨露,給人民帶來心靈的企盼,中國也隨之逐漸從黑暗走向光明。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廣大青年在黨的領導下積極參軍參戰(zhàn)、參加根據(jù)地建設。1939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五四”青年節(jié)中說:“‘五四以來,中國青年們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種先鋒隊的作用……什么叫做先鋒隊的作用?就是帶頭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隊伍的前頭?!盵17]565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廣大青年爭做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一切為了社會主義”“把青春獻給祖國”“祖國要我到哪里就到哪里”“不怕困難,向困難進軍”,成為他們的行動口號。在建設新中國的熱潮中,廣大青年艱苦創(chuàng)業(yè),主動作為,勇挑重擔,積極開展“增產(chǎn)節(jié)約”“技術革新”等活動,展現(xiàn)出別樣的青春風采。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廣大團員青年成為各項建設事業(yè)中最活躍的力量,展現(xiàn)出敢闖敢干、引領風尚的精神風貌。改革開放之初的“五講四美三熱愛”,是青年運動在改革開放時期的再一次成功運用,也是青年勇立時代潮頭的有力詮釋。1994年,以中國青年志愿者協(xié)會為載體的青年志愿者行動,用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動員廣大青年投身兩個文明建設之中;以主要窗口行業(yè)為載體的青年文明號活動,用敬業(yè)意識、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質(zhì)量、效益、安全、競爭、服務等觀念,在全社會展現(xiàn)青年的精神風貌。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廣大團員青年自覺擔當重任,深入基層。習近平高度評價經(jīng)歷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新一代青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中,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zhàn)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廣大青年用行動證明,新時代的中國青年是好樣的,是堪當大任的?!盵18]266
四、扎根廣大青年是共青團的活力之源
青年是青年運動的主體,青年是共青團之本。因此,青年團必須要根據(jù)廣大青年的需要,從青年的各種活動中來建立團組織和開展工作,注意和努力為廣大團員青年的特殊利益和切身需要服務,并且在這種注意和努力服務中逐步引導廣大青年去拼搏奮斗。
追求進步,是中國青年最寶貴的特質(zhì)。但是不同時代的青年,他們的思想、愿望、興趣和要求,有著各不相同的特點和時代印記。20世紀20年代,青年們的特點,主要是憂國憂民,就是談論天下大事,批評腐朽黑暗的舊世界和舊制度,抒發(fā)改造舊社會的胸懷。他們的追求主要是如何擺脫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如何推翻反動腐敗的政府。正像毛澤東所說:“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盵19]6-7適應這一特點,共青團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積極投身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
到了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略者打了進來,青年們深感亡國之痛,所以唱出了“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還有“一二九”運動時期唱出的“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鮮花掩蓋著志士的獻血,為了挽救這垂危的民族,他們曾頑強地抗戰(zhàn)不息”,還有“工農(nóng)兵學商,一齊來救亡,拿起我們的鐵錘刀槍,走出工廠田莊課堂,到前線去吧,走上民族解放的戰(zhàn)場……”適應這一特點,共青團積極組織廣大青年參加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參加大生產(chǎn)運動和文化教育建設。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各級青年團組織團結廣大青年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決心,激發(fā)“敢教日月?lián)Q新天”的豪情,艱苦創(chuàng)業(yè),為祖國建設貢獻青春。1953年6月30日,毛澤東指出,“青年團的工作,要照顧多數(shù),同時注意先進青年”,“重點要放在多數(shù),不要只看到少數(shù)”。[20]261鄧小平也指出,青年團要研究什么方法適合動員青年,共青團“要力求代表和反映青年的利益和要求”,“必須經(jīng)常注意青年的意見和要求,應當通過更多地反映青年的意見和要求來充當黨的助手”。[3]11,35-36
全面的大規(guī)模的社會主義建設開始后,共青團和團員青年擔負起更為繁重的任務。1957年5月,鄧小平指出:“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應該克服自己隊伍中任何脫離群眾的宗派主義的傾向,努力使自己成為中國全體愛國青年的知心朋友和核心力量。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就要特別提倡謙虛,反對驕傲自大,就要要求每一個青年團員努力去幫助別人,而不要怕自己吃虧。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這就是我們的口號。”[21]2771961年10月,鄧小平進一步指出,共青團要做更多的事情,做更多人的工作,要做經(jīng)常的、細致的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到經(jīng)常工作方面”。[3]331
“文化大革命”結束后,“四個現(xiàn)代化”的口號鼓舞著廣大青年。共青團及時把“學四化、干四化”作為新時期青年的主課,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在現(xiàn)代化建設各條戰(zhàn)線上勇立潮頭。1978年10月,團十大報告指出:“共青團這個核心是否堅強,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看它能不能廣泛地團結青年,能不能把出身不同、經(jīng)歷不同、進步快慢不同、興趣愛好不同的青年都吸引到自己的周圍。”[22]413進入20世紀80年代,特別是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后,青年們希望解放思想、平等交流,他們渴望的是振興中華,是把我們的祖國建設成為一個富裕、文明、民主的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為此,1982年黨中央在對團十一大的祝詞中指出:共青團的各級組織要“大大加強團的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使共青團組織的群眾性和先進性都得到增強,讓千百萬合格的共青團員源源不斷地涌現(xiàn)在全國各地區(qū)、各民族和各行各業(yè)的戰(zhàn)斗崗位上。”“從青年的勞動、工作、學習、生活等各方面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jù)青年的特點,以滿腔的熱情和實事求是、生動活潑的方式方法,開展團的獨立活動,力爭在一切思想工作和為青年服務的工作中,都收到春風化雨般的良好效果?!盵23]
2012年5月,胡錦濤提出共青團要把“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青年作為開展工作的重要原則”,“要著力提高服務青年能力,把為青年服務作為共青團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為廣大團員青年學習、工作、生活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讓他們真正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團組織的關愛”。他同時指出,“要著力夯實基層基礎,把加強團的基層組織網(wǎng)絡覆蓋全體青年,使團的各項工作和活動影響全體青年”。[2]590-591
黨的十八大以來,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形勢要求和青年更加自信自強、富于思辨精神的時代特點,共青團堅持守正創(chuàng)新,大力推進和深化改革。各級團組織著眼于增強引領力、組織力、服務力,緊扣服務青年的工作生命線,立足基層,扎根青年,讓廣大青年在奮斗中釋放青春激情,實現(xiàn)青春夢想理想。
結束語
中國青年運動“不僅是以謀青年的福利為中心的目的,乃是以謀全國的福利,當作他任重道遠的事業(yè)”[24]420-421。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15]393,在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歷史洪流中譜寫了一曲曲感天動地的青春樂章,創(chuàng)造了無愧于時代的業(yè)績。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人提出要求:“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實現(xiàn)人生價值、升華人生境界。”[25]243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2-05-11.
[2]胡錦濤文選(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年譜(第三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
[4]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23 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6]高朗山.紀念西北青救成立一周年[N].新中華報,1938-04-15.
[7]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中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
[8]鄧小平文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9]習近平論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10]朱文通,等.李大釗全集(第三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11]惲代英全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12]任建樹,等.陳獨秀著作選讀(第二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
[13]中國延安干部學院編.延安時期大事記述[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
[14]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浦江之畔憶延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15]李大釗全集(第二卷)[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16]丁洪章,張建平.往事珍聞錄[M].北京: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6.
[17]毛澤東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8]習近平書信選集(第一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
[19]毛澤東詩詞選[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
[20]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四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0.
[21]鄧小平文選(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2]共青團中央青運史檔案館編.中國共青團歷次全國代表大會概覽[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2.
[23]胡啟立.殷切的期望 在共青團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祝詞[J].中國青年,1982(1):4-7.
[24]張?zhí)孜募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5]習近平.論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責任編輯:艾嵐
On the Struggle Course and Valuable Experience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China
Liu Jianjun
(Department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of CPC History, Party School of the Hebei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 [Hebei Academy of Governance], Shijiazhuang Hebei 050061,China)
Abstract:Over the past 100 years, under the unity and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China, generations of Chinese youth untiringly struggled and established immortal feats. The centennial struggle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China has provided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Chinese youth movement. Namely, upholding the Party's leadership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China and Chinese youth, adhering to ideals and beliefs is the political soul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China and Chinese youth, joining in the great cause of national rejuvenation is the endeavor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China and Chinese youth, taking root in the broad masses of youth is the vital stream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China.
Key words: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China; struggle course; immortal feats; valuable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