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貞貞
“三新”即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高中語文新課程中,總結(jié)了以往課程改革的經(jīng)驗,并在與時俱進的原則下,形成了契合當前社會發(fā)展的人才培養(yǎng)方式。同時,在新課程背景下,也明確了高中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新教材則是在新課程改革的基礎上,重新編制了教材內(nèi)容,更加關注語文學科的育人價值,真正滿足了新課程改革下的教學要求;新高考則是在新課程、新教材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套全新的考試模式。鑒于此,高中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紅色小說閱讀,還應基于學習任務群中的相關要求,積極開展紅色小說群文閱讀,促使學生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一、紅色小說與群文閱讀概述
(一)紅色小說內(nèi)涵
“紅色小說”是高中語文課程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的學術界中,關于“紅色小說”的研究一直眾說紛紜,雖然不同的學者在研究中提出了不同的觀點,但基本上都處于模糊不清的狀態(tài)中。孟繁華教授在研究中認為:“紅色小說”主要是指在1942年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指導下而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國家廣電總局也在研究中認為:紅色經(jīng)典就是曾經(jīng)在全國范圍內(nèi)引起較大反響的革命歷史題材的文學名著。本論文在研究的過程中,認為紅色經(jīng)典小說主要反映了20世紀在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作品,以革命戰(zhàn)爭作為題材,充分反映了紅色精神的典范。通常,這些紅色小說作品中常常具備明顯的政治意識,具備廣泛的社會影響。可以說,在中國文化體系中,紅色小說反映了中國的革命文化,蘊含著大量的紅色基因,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
(二)群文閱讀內(nèi)涵
閱讀屬于學習的輸入階段,是人們通過語言文字,獲取相關的信息,并在閱讀的過程中,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良好的審美體驗等。同時,閱讀還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學習能力,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審美鑒賞能力等??v觀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基本上都是采用單篇閱讀的教學模式,以某一篇文章作為內(nèi)容,教師圍繞閱讀中的字詞、語篇等,對課文內(nèi)容分析得面面俱到。在這種閱讀教學模式下,學生常常置于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中,雖然花費了一定時間和精力,但卻難以實現(xiàn)閱讀能力、思維方式的發(fā)展。在“三新”視域下,群文閱讀作為一種全新的閱讀模式應運而生。顧名思義,群文閱讀與傳統(tǒng)的單篇閱讀相對,在這一新型的閱讀模式下,學生的閱讀文本也逐漸拓展,從傳統(tǒng)的一篇閱讀文本逐漸拓展到三篇五篇,甚至七八篇。可以說,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為了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圍繞一定的閱讀議題,選擇了幾個閱讀文本,引導師生圍繞閱讀議題,對多個閱讀文本進行閱讀,并在閱讀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建構,并在閱讀探究中達成共識,最終促使學生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循序漸進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
(三)紅色小說群文閱讀的重要性
基于群文閱讀的內(nèi)涵,將其融入紅色小說閱讀教學中,展現(xiàn)出十分重要的價值。具體來說,集中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有助于豐富閱讀內(nèi)容,實現(xiàn)有生命力的閱讀教學。閱讀是一項對話過程,是讀者與作者、文本之間進行深度對話、互動的過程,也是建立聯(lián)系的過程。學生在紅色小說的群文閱讀中,實現(xiàn)了跨越時間、空間的對話,學生可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在多個文本的閱讀中,感悟到文本中蘊含的深刻內(nèi)涵,更好地體會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同時,在紅色小說的群文閱讀中,學生可對比分析閱讀文本,在閱讀思考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觀點、評價標準等,并在紅色文本的多個閱讀中,豐盈了自己的思想,提升了自身的藝術涵養(yǎng)等,真正提升了紅色閱讀的有效性。
其次,有助于促進紅色文化的傳承。紅色小說中蘊含著深厚的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情懷,是傳播紅色文化的重要途徑。積極開展紅色小說群文閱讀教學,學生可在多文本的閱讀中,提升自身的紅色經(jīng)典閱讀量,并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紅色小說閱讀習慣。另外,學生在紅色小說的群文閱讀中,也從多個角度感悟到紅色文化的內(nèi)涵和魅力,促使學生在廣泛的紅色小說閱讀中,提升了自身的道德素養(yǎng),使其自覺承擔起傳承紅色文化的重任。
最后,是促進紅色文化進入到校園的必然要求。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將紅色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中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在紅色經(jīng)典小說中,蘊含著大量的革命精神、厚重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也蘊含著中華民族砥礪前行、實現(xiàn)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積極開展紅色小說群文閱讀,可進一步推進紅色文化和校園文化的深度融合,使得學生在良好的校園文化影響下受到教育,最終成長為切合社會發(fā)展的時代新人。
二、“三新”視域下,高中紅色小說群文閱讀開展策略
(一)依托紅色小說,梳理革命歷程
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中,含有大量的紅色小說,包括:《百合花》《黨費》《荷花淀》等,這些都屬于戰(zhàn)爭題材小說,還有魯迅先生的小說,基本上也都是紅色小說。這些小說零散地分布于必修、選修語文教材的相關單元中。鑒于此,高中語文教師在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時, 就應立足于單元中某一篇紅色小說,結(jié)合這一篇內(nèi)容的時代背景、藝術形象、寫作特點、主題思想等,選擇能夠反映不同歷史時期的典型小說,按照時間順序這一線索進行重組,確保學生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很好地梳理革命歷程,對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人民進行民族解放、社會主義建設的歷程形成系統(tǒng)化的認識。例如,在選擇性必修第二單元的《黨費》的教學中,由于這一紅色小說反映的時代背景是第五次反“圍剿”失利后的游擊戰(zhàn)爭。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時,為了促使學生在閱讀中對革命歷程形成清晰地認識,就對教材上的紅色小說內(nèi)容進行了分析,將《荷花淀》《百合花》進行了整合。其中,《荷花淀》主要對抗日戰(zhàn)爭時期冀中人民與日軍進行斗爭的內(nèi)容進行描寫;《百合花》就對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軍民關系進行了描寫。據(jù)此,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的時候,就按照歷史發(fā)展的順序,對其進行了重組,促使學生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紅色小說群文閱讀的過程中,思考共產(chǎn)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追求,感悟軍民的魚水深情以及為了黨的事業(yè),共產(chǎn)黨員英勇獻身的崇高品質(zhì)。
(二)聚焦小說人物,感悟革命精神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應關注語文學科的育人功能,立足于語文學科的特點,使得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逐漸成長為一個契合時代發(fā)展的全面發(fā)展型人才。在紅色革命小說中,內(nèi)容處處蘊含著革命精神,即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在小說中,我們可透過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感悟其為了國家和廣大人民利益而不怕犧牲、堅韌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質(zhì),并在課文人物的分析中受到教育和啟發(fā),逐漸在主人翁的影響下,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最終在生活和學習中,逐漸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例如,在《黨費》《荷花淀》《百合花》的群文閱讀教學中,就以紅色小說中的人物形象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以小組討論的方式,聚焦小說的人物角色展開分析和討論。在《黨費》中,學生圍繞“黃新”這一人物形象展開了討論,明確了她身上蘊含的“對黨忠誠、熱愛的革命形象,感悟其背后蘊含的頑強、勇于自我犧牲的革命品質(zhì)”;在《荷花淀》的閱讀中,又指導學生以“水生嫂”作為切入點,指導學生在以水生嫂為代表的“勤勞、勇敢、機智”的農(nóng)村婦女身上,感悟其身上蘊含的“革命樂觀主義、對祖國深沉的熱愛之情”;在《百合花》中,聚焦一條帶有百合花圖案的被子,聚焦前沿包扎所中通訊員與新媳婦兩個人物形象,向我們傳遞高尚的人性、人情美,以及其身上蘊含的高貴品質(zhì)。如此,學生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通過綜合分析,對不同篇目進行完整閱讀,并在“碎片化”的精神品質(zhì)分析和整合中,對革命精神形成整體性的認知,真正達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紅色小說的教學目標。
(三)強化情感體驗,提升審美素養(yǎng)
語文學科作為一種人文學科,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紅色小說作品雖然寫作背景是非常嚴酷的環(huán)境,如:歷史的困境、殘酷的戰(zhàn)爭等。在這種極端嚴酷的歷史環(huán)境中,革命英雄人物的身上常常迸發(fā)出巨大的能量,其中蘊含著大胸懷、大志向的崇高美感。因此,面對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的要求,教師開展群文閱讀教學中,就必須要結(jié)合群文閱讀的書目,結(jié)合文本的歷史環(huán)境,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個人情感體驗,最終促使學生在接近于真實的歷史場景中產(chǎn)生強烈的沖擊力,最終獲得更加真實的情感體驗,使其從中受到教育和啟發(fā)。例如,在《黨費》《荷花淀》《百合花》等紅色小說群文閱讀教學中,為了促使學生產(chǎn)生良好的情感體驗,教師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就立足于這些小說的歷史背景,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相關資料等,給學生營造一個真實的歷史場景,促使學生在真實的情感體驗中,感受到彼時彼刻共產(chǎn)黨員的思想、革命精神等,最終促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逐漸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精神境界等,真正實現(xiàn)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下的教學目標。
(四)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探索當代價值
高中語文新課程背景下,積極開展紅色小說學習,不僅是要探索其中蘊含的革命精神,還應指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教育和啟發(fā),并對當前的生活和學習產(chǎn)生深遠的影響。紅色小說中蘊含的革命精神、革命信念、樂觀主義精神,不僅僅局限于戰(zhàn)爭年代,還應關注這一精神的聯(lián)結(jié)和傳承,使其在新時期依然發(fā)揮價值,最終形成凝聚人心、團結(jié)群眾的精神力量。鑒于此,高中語文教師在開展紅色小說群文閱讀教學時,就借助研習的學習模式,引導學生圍繞群文閱讀的文本進行深入研讀,總結(jié)其中蘊含的革命精神和內(nèi)涵。在此基礎上,還可指導學生開展與紅色群文閱讀作品相契合的綜合實踐活動,包括“紅色經(jīng)典影視作品欣賞、革命英雄人物的后代尋訪、參觀革命遺址和紀念館等”,或者指導學生完成紅色小說閱讀之后,積極撰寫讀書筆記、采訪提綱、采訪記錄、人物小傳、人物綜述等方式,促使學生在多樣化的群文閱讀學習和拓展中,實現(xiàn)紅色小說精神的拓展和延伸,充分發(fā)揮其時代價值。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紅色小說作為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重要載體。鑒于此,在“三新”的背景下,在“立德樹人”視域下,不僅要從觀念上重視紅色小說閱讀教學,還應立足于紅色小說單篇閱讀中存在的諸多不足,積極開展群文閱讀,促使學生在多篇紅色小說的深度閱讀和構建中,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