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克錦
近年來時??辙D(zhuǎn)的美國國會,最近卻辦了件大事:參眾兩院都以較明顯優(yōu)勢通過了《芯片與科學法案》(下稱芯片法案)。該法案涉及金額2800億美元,其中最令人關注的是,未來五年內(nèi),給予美國國內(nèi)半導體制造業(yè)520億美元補貼;另外,向有關的技術和科學研究投資1000億美元,對于投資半導體的業(yè)者給予25%的投資稅收抵免。
法案通過后,主推該法案的民主黨大佬們喜不自禁,紛紛表示這不僅讓美國在未來科技競爭中重新占據(jù)優(yōu)勢,還能帶來大量高技術、高收入的工作。
芯片法案出臺的大背景,是美國自身芯片制造能力不足,嚴重依賴東亞。1990年代,美國芯片產(chǎn)量占全球大約40%,目前只占12%。全球大部分芯片都是由臺積電和三星生產(chǎn)。新冠疫情暴發(fā)后,美國又感受到供應鏈失靈對芯片的影響。此外,美國對中國的芯片戰(zhàn)略也頗為擔心。
從“產(chǎn)品在哪里生產(chǎn)不太重要”的全球化思維,到打造所謂的“民主國家供應鏈”,再到促進芯片制造業(yè)回流美國,華府的主流意見愈發(fā)保守化。盡管支持芯片法案的美國議員們都列舉了其對“美國”的經(jīng)濟、安全、就業(yè)如何有幫助,但到底誰才是法案的真正受益者?
一些分析認為,從美國各州情況來看,得克薩斯州將獲益最多。有文件顯示,僅三星公司就計劃在得州的奧斯汀和泰勒市之間建11個半導體工廠,能創(chuàng)造約1萬個工作崗位。這也是得州大部分議員都支持法案的原因。此外,由于芯片制造商已承諾在俄亥俄州、亞利桑那州、愛達荷州和紐約州投資設廠,所以這些州也都將從政府補貼中分到一杯羹。
如果從企業(yè)來看,臺積電、三星、英特爾、格芯這些芯片巨頭,都有在美國投資設廠的計劃,所以都會得到政府補貼。
盡管這項法案受到諸多議員和業(yè)界的贊揚,民主黨大佬舒默更說它是“美國有史以來影響最重大、最深遠的法案之一”,但懷疑和批評的聲音也不少,主要有三個方面:
政府補貼力度不大。有統(tǒng)計顯示,美國今年芯片制造業(yè)的投資將高達1900億美元。相比之下,法案規(guī)定的五年內(nèi)520億美元的政府補貼,顯然不是個大數(shù)目。
公司不缺錢,完全是為了福利。比如,英特爾公司CEO基爾辛格曾力促政府通過這個法案,并說若無政府補貼,將去歐洲投資設廠。但英特爾公司去年營收就有790億美元,基爾辛格本人的年收入是1.79億。英特爾并不缺政府補貼的那些錢。這些錢補貼后,僅僅成為大公司的“福利”。左派健將桑德斯議員就說,還不如把這些錢拿去改善民眾福利。
政府補貼的做法違背了市場原則,芯片行業(yè)要由市場決定,而不是政府來插手。況且,能接受美國政府補貼的部分芯片企業(yè),如臺積電、三星,總部都不在美國,就是格芯,也不都是美方控股。
在這些批評聲音中,有一種觀點就認為,芯片企業(yè),或者說其他大的跨國公司,實力非常強大,所以游說能力也特別強,盡管它們生產(chǎn)銷售只考慮市場,不在乎哪個國家什么政府,但總能以投資、創(chuàng)造就業(yè)等為誘餌,令很多國家的政府不知不覺就出臺政策、通過法案,給這些大公司優(yōu)惠政策甚至補貼。在這種博弈中,跨國公司總能勝過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