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
由于金融市場分析方法太多,以至于有時自己所分析結果不久便忘記得一干二凈。比如2020年6月我曾分析過中國股市有一個周期平均約8.6年,文章題目為《中國股市8.6年周期指向2022》,文中提到“中國科學家發(fā)現(xiàn)每日時長變化存在約8.6年周期,研究成果發(fā)表于《自然·通訊》上”。又指“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每到極值時刻前一兩年,地球磁場會出現(xiàn)快速變化,即地磁急變。研究者據(jù)此結合大量前人研究,提出8.6年周期性變化或與地球液核表面赤道附近扭轉阿爾芬波振蕩有關。現(xiàn)階段此8.6年周期正處于低谷,逼近極小值,預計未來兩年內地球或有一次新地磁急變事件發(fā)生。”
于是我將平均8.6年周期引入中國股市,發(fā)現(xiàn)竟然對得上號。
1996年1月,上海股市512點見底,展開牛市;2005年6月,上海股市998點見底,再次展開牛市。兩者間隔9.4年(9年又5個月)。
2013年6月,上海股市創(chuàng)出中期低點1849點,之后又一次展開牛市行情,與上一個周期低點間隔剛好8年。兩者平均,約8.7年,與8.6年周期大致吻合。于是預測下一個周期低點時間之窗將出現(xiàn)于2022年初前后。按8.6年約103個月計算,時間之窗是2020年10月至2023年1月(按15%誤差計算)。
后來已經忘記此分析,事實上,中國股市確實于2022年4月出現(xiàn)中期底部,與2013年6月底部相距106個月。而4月底部,又是另一個周期底部——平均39個月底部周期。
經濟學家約瑟夫·基欽(JosephKitchin)于1923年宣布發(fā)現(xiàn)一個短期商業(yè)周期,后以其名冠之。
基欽一般被認為是美國人,亦有人指是英國人。他在《經濟因素中的周期與傾向》一書中,根據(jù)美國及英國1890年至1922年利率、物價、生產及就業(yè)等資料統(tǒng)計時發(fā)現(xiàn)此等商業(yè)周期時間長度大約3年至4年(有認為平均長度精確到40個月左右)。廠商生產過多時會形成存貨、從而減少生產;而當庫存見底,又增加生產。周而復始。
上證指數(shù)一直存在與基欽周期長度相仿之底部周期:
(1)1992年11月始,至1996年1月,相隔38個月;
(2)1996年1月低點至1999年2月低點,相隔37個月;
(3)1999年5月至2002年1月,相隔35個月;
(4)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相隔41個月;
(5)2005年6月至2008年10月,相隔40個月;
(6)2008年10月至2012年1月,相隔39個月;
(7)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相隔48個月;
(8)2016年1月至2009年1月,相隔36個月。
2015年11月7日拙作《中國股市40個月周期或已見底》中,認為2015年9月低點(藍籌股低點出現(xiàn)在8月底)已結束2012年初以來之平均40個月底部周期,因長度已達44個月,但最終是要跌至2016年1月,長度為48個月。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相隔36個月。拙作《2021年金融市場展望(上)》一文中預測:“自2019年1月展開之平均39個月周期走勢,最短32個月——即2021年9月為新周期最快底部,最長48個月——2023年1月為新周期最晚見底時間?!倍?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時間恰好是39個月,中期見底順理成章。再從經濟上解釋,今年第二季度中國經濟因疫情導致單季GDP增長大幅放緩,只有0.4%,接近衰退邊緣。股市見底,反映經濟變化,非常合情合理??梢娭芷谥?!
注意,平均39個月底部周期,在歷史上,錯過了上證指數(shù)1994年4月大底及2013年6月大底。然而,上證指數(shù)另一個長度平均58個月底部周期則命中上述兩個重要底部。自1994年7月低點開始計算,58個月之后1999年5月為中期低點;2003年11月,即再過54個月又是中期低點;又過59個月為2008年10月,又是重要低點;再過56個月是2013年6月,重要低點;再經歷64個月,為2018年10月(國證A股指數(shù)為重要低點,上證指數(shù)為次低點)。下一個周期時間之窗為2023年4月至2024年2月。
從波浪理論角度分析上證指數(shù)走勢。假設2007年10月6124點為循環(huán)浪III高點,之后循環(huán)浪IV為一大型水平三角形。細分循環(huán)浪IV,其中IV浪【a】由2007年10月跌至2008年10月1664點,IV浪【b】由1664點以3浪模式反彈至2015年6月5178點,IV浪【c】則由5178點跌至2019年1月2440點,IV浪【d】由2440點展開反彈。目前6124點與5178點連線位于4300多點水平,但相信IV浪【d】難觸及此線。IV浪【d】是否已經結束?
第一種可能性是2019年1月低點2440點升至2021年2月3731點為一組abc反彈,結束IV浪【d】,此后進入IV浪【e】最后一跌。如此,3731點跌至今年4月最低2863點為【e】浪(a),2863點以來進入【e】浪(b)反彈。后市經過較長一段時間反彈結束,再進入【e】浪(c)最后一跌。配合平均58個月底部周期時間之窗,IV浪【e】將在2023年4月至2024年2月之間結束。之后進入循環(huán)浪V上升,那將是上證指數(shù)最后一個大型上升浪。第二種可能性是IV浪【d】尚未結束,2019年1月2440點升至2021年3731點為【d】浪(a)反彈,3731點以來為【d】浪(b)回落,而3731點至2863點下跌則可能已經結束【d】浪(b),2863點之后進入【d】浪(c)上升。在此情況下,2863點至3424點為(c)浪1,3424點之后進入(c)浪2回落,后市進入(c)浪3上升。又或者【d】浪(b)仍未結束。情況較為復雜。第二種可能性下,IV浪【e】結束時間將會與前述平均39個月周期同步,在2025年結束,之后進入循環(huán)浪V上升。
過去30年,中國股市大致上遵循頂部“8-6-8-6”年原則。1993年2月見頂,下一個頂部是8年后2001年6月,接著是6年后2007年10月頂部,再過8年2015年6月又是大型頂部,又過6年,2021年2月再次見頂——上證指數(shù)、滬深300指數(shù)2月份見頂而國證A股指數(shù)則在12月見頂——按照“8-6-8-6”原則,下一個股市重要頂部將出現(xiàn)在2029年,屆時可能是循環(huán)浪V終點。圖中2005年6月以前為上證指數(shù)走勢,之后改為國證A股指數(shù)走勢,原因是上證指數(shù)逐漸不能完全反映中國股市整體走勢。
就短期走勢而言,4月低點上來,至7月5日大市基本上形成一組小型5浪上升,無論上證指數(shù)抑或深圳綜指均如是,主要是受到250日及500日平均下壓力。之后進入調整階段,料大市將調整一段時間。上證指數(shù)上有250及500日平均線壓力,下(3150點附近)有1000及2000日平均線支持,區(qū)間震蕩可能性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