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華
糖尿病常被認為是肥胖人的“專利”,其實這并不絕對。雖然肥胖是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但瘦人也不代表就進了“保險箱”。 張先生今年40出頭,雙親均有糖尿病。半年前,因為不明原因體重下降,查出有“2型糖尿病”。他身高170cm,患病前的體重170多斤,而現(xiàn)在還不到130斤,如今整個人不光瘦的厲害,而且非常虛弱,整天感覺渾身無力。他想多吃點補充營養(yǎng),又擔心血糖高;嚴格控制飲食,又擔心營養(yǎng)跟不上,這讓張先生無所適從,非??鄲?。
何謂“瘦糖人”
衡量體重胖瘦有多種方法,臨床最常用的有兩種方法:
方法一:體質(zhì)指數(shù)(BMI)=實際體重(kg)/m(身高)的平方;BMI<18.5為消瘦,BMI在18.5~23.9之間為正常,24≤BMI<28kg/m2為超重,BMI≥28kg/m2為肥胖。
方法二: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
體重情況的判斷:(實際體重/標準體重)/標準體重×100%,若計算值在±10%為正常,10%~20%為超重,>20%為肥胖,<20%為消瘦。
臨床上,糖尿病患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以超重及肥胖者居多,但也有部分糖尿病患者(包括絕大多數(shù)1型糖尿病及少數(shù)2型糖尿?。┥眢w偏瘦,體質(zhì)指數(shù)(BMI)<18.5,我們稱之為“瘦糖人”。
糖尿病患者消瘦是何因
糖尿病患者消瘦的原因很多,歸納起來主要有:
(1)血糖失控。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被組織細胞消耗利用,機體只好靠分解蛋白質(zhì)和脂肪等來供給能量,再加上高血糖使得尿糖排泄增加,大量營養(yǎng)物質(zhì)隨尿液流失,從而導致患者體重減輕、身體消瘦。血糖控制越差,患者消瘦越明顯;
(2)過度節(jié)食。有些患者把飲食治療錯誤地理解為忍饑挨餓,每天吃的太少,無法滿足機體代謝所需,導致營養(yǎng)缺乏,入不敷出,身體日漸消瘦;
(3)運動不當。運動(這里主要指“有氧運動”)量過大,導致能量消耗過度;再就是“抗阻運動(即力量訓練)”不足,肌肉合成減少;
(4)降糖藥選擇不合理。給“瘦糖人”不恰當?shù)厥褂镁哂袦p重作用的降糖藥(如雙胍類、格列凈類、GLP-1受體激動劑等);
(5)同時合并胃輕癱、慢性功能性腹瀉等,導致營養(yǎng)物質(zhì)吸收不良;
(6)同時合并甲亢、結(jié)核、腫瘤等消耗性疾病。
總之,導致消瘦的原因很多,具體到每個患者也不盡相同,需要具體分析,區(qū)別對待。
如何管理“瘦糖人”
與普通糖尿病患者相比,“瘦糖人”的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才能讓患者既長肉肉,又不升高血糖,這里面確實大有學問。
“瘦糖人”該咋吃
進食量太少、吃的太單調(diào)、素食為主、蛋白質(zhì)攝入不足,是導致糖尿病患者消瘦的重要原因。作為“瘦糖人”,飲食不宜控制過嚴,應當適當放寬熱量攝入,按照30~35千卡/公斤體重的標準安排每天的熱量,同時要注意營養(yǎng)均衡,主食不能吃的太少,宜適當增加蛋白質(zhì)的攝入比例,按1.2~1.5 g/kg的比例補充蛋白質(zhì),平日多吃點瘦肉、魚蝦、雞胸肉、禽蛋、奶制品、豆制品等優(yōu)質(zhì)蛋白。適當補充益生菌,改善腸道菌群,增加腸道營養(yǎng)吸收能力。
為了避免多食導致餐后血糖升高,建議糖友“少吃多餐”,一餐主食不多于100 g。必要時,可配合服用側(cè)重降低餐后血糖的降糖藥物(如瑞格列奈、DPP-4抑制劑等)。
“瘦糖人”該咋動
運動能夠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加機體對葡萄糖的利用,可以幫助降低血糖?,F(xiàn)已知道,長期規(guī)律性的“有氧運動(例如長跑、游泳等耐力性運動)”有確切的減重效果,而“抗阻運動”(又稱“力量運動”,如舉啞鈴等)則能促進肌肉合成,具有增肌作用。
因此,“瘦糖人”每天的“有氧運動”時間不宜太長(半小時左右為宜),同時應適當增加“抗阻運動”,注意避免進行劇烈運動。
“瘦糖人”該咋選藥
在降糖藥物的選擇上,“瘦糖人”盡量選用可增加(或不影響)體重的降糖藥物,如胰島素、胰島素促泌劑(包括磺脲類和格列奈類)、DPP-4抑制劑等,慎用具有明顯減重作用的降糖藥物,如雙胍類、SGLT-2抑制劑、GLP-1受體激動劑等。當然,臨床在選擇降糖藥物時,還要權衡多種因素(例如是否對心腎有保護作用等),體重只是其中一方面。
加強血糖控制
對“瘦糖人”重點要關注血糖和體重。良好的血糖控制是“瘦糖人”增重的一項重要措施。須注意,一旦患者體重恢復正常,應及時調(diào)整進食量,以免矯枉過正。
需要提醒的是,對于不明原因體重明顯下降的糖友,一定要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同時合并其它消耗性疾病,如甲亢、結(jié)核、腫瘤以及胃腸道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