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大衛(wèi)整理
不久前,我國運油-20大型空中加油機正式服役。大國空軍為何極為重視空中加油機的裝備研發(fā)?空中加油有什么優(yōu)勢?
7月31日,中國空軍在長春航空展新聞發(fā)布會上,非常罕見地公開表示,國產運油-20已正式進入空軍部隊服役,并且已經在不久前與殲-16重型戰(zhàn)斗機完成海上空中加油訓練。戰(zhàn)斗機接受空中加油和戰(zhàn)斗機自行返回基地加油看似大同小異,那么大國空軍為何極為重視空中加油機的裝備研發(fā)?空中加油對于飛機執(zhí)行任務有何意義?
冒險精神中誕生的“空中加油”
空中加油最早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在當時航空冒險精神的刺激下,人們首次進行了嘗試。1921年7月的一天,美國的飛行馬戲團成員伊爾·馬耶組織了第一次空中特技加油,這是一場驚心動魄的航空表演。飛行員富蘭克·豪克駕駛一架SJ-1雙翼機,伊爾·馬耶背上綁著一筒汽油,站在機翼的上部。當這架飛機與飛行員伊爾·道費梯駕駛的“詹尼”號飛機會合后,馬耶徒步跨到“詹尼”號飛機的機翼上,把汽油倒進油箱。目睹過這場空中表演的觀眾無不感到毛骨悚然。
為了使作戰(zhàn)飛機能執(zhí)行遠程作戰(zhàn)任務和延長留空時間,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有國家開始研究飛機空中加油技術了。1923年,美國陸軍航空勤務隊兩架德·哈蘭H4B偵察機第一次嘗試用軟管進行空中加油,此次加油獲得成功,延 長了飛機續(xù)航時間,從而揭開了空中加油技術的序幕??罩屑佑图夹g在軍事上的首次正式使用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國為對日本轟炸珍珠港進行報復,采用B-25轟炸機從航空母艦上起飛,在夏威夷上空進行空中加油后,飛往日本本土進行轟炸。
飛機變身“長續(xù)航版”
在空中加油技術沒有出現以前,戰(zhàn)斗機的航程和打擊范圍都受到戰(zhàn)機油料攜帶量的限制,因此各國都想盡辦法給戰(zhàn)斗機裝上大油箱,并因此產生了副油箱等裝備。副油箱雖然能增大戰(zhàn)斗機帶油量,卻極大地增大了飛行阻力,因此其效果并不盡如人意。而轟炸機航程又比戰(zhàn)斗機遠得多,因此當時的戰(zhàn)斗機沒有辦法做到全程護航,這就使得轟炸機面臨被擊落的風險。
空中加油機是空軍中極其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大大延長戰(zhàn)斗機、攻擊機等武裝機種的留空、續(xù)航能力,使它們可以加強制空權,加大打擊力度。由于不用再降落來加油,飛機對機場的依賴極大減小,可增加一倍甚至更多的航程,同時增加了機場的調度空間。
“軟硬兼施”的加油裝置
目前,空中加油裝置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軟管-錐管式(簡稱“軟式”),20世紀40年代末由英國率先研發(fā),主要由一條長22米至30米的軟管和一個錐形漏斗組成。加油時,飛行員只需將受油機前端的受油口插入錐形漏斗內,即可實現空中加油。美國海軍和世界上大部分擁有空中加油機的國家普遍采用這種空中加油方式。其優(yōu)點是飛機上不需要專門的加油員,且一架加油機可同時為2~3架飛機加油,但加油效率相對較低。由于軟管放出后受氣流影響大,對受油機飛行員超密集編隊技術及空中對接技術的要求也很高。
另一種是伸縮管式(簡稱“硬式”),即在加油機尾部安裝一個伸縮套管,套管的末端有兩個對稱的短翼,操縱員可通過操縱短翼,使套管在一定角度范圍內移動。當受油機接近加油機尾部時,兩機相對位置保持不變,套管操縱員操縱短翼,將套管伸進受油機受油口。這種加油方式受空中氣流影響相對較小,對接操作比軟式加油更為方便。套管直徑較大,加油速度快,但一次只能為一架飛機加油。
(選自2022年8月4日科普中央廚房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
einfo?business_type=100&classify=0&ar_
id=107455,本刊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