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文林
文本一:
油畫中的護燈者
扎西才讓
蘇奴站在嘉措的身后,看后者即將完成的一幅油畫:
作坊不足15平方米,一條笨拙的褐色長條藏柜正對著店門。柜面上,擺著六七雙高高低低的藏式靴子——皮面的,裝飾簡單,看起來挺結(jié)實;布面的,縫著氆氌毯子上才有的花紋。在搖曳的燈光下,仍然能看清楚它們或氣派或華麗的樣子。
桌子兩面,一面是個約莫七歲的男孩,上身挺直跪立著。或許因為寒冷或許因為瘦弱,他的瘦短的雙腿看起來像在發(fā)抖,但臉上卻是歡樂的神情。桌子另一面,是個老人,頭發(fā)灰白,胡須也灰白,看年歲,已年屆六旬。老人盤腿坐著,一手拿錐,一手持靴,靴底擱在膝蓋上。此時,老人的注意力顯然不在靴子的制作上,其興趣,顯然在于和男孩的有一句沒一句地聊天。
蘇奴注意到,桌面上是盞做工粗糙的煤油燈,頭小腹大的玻璃瓶內(nèi),只剩很少的煤油了,這使得玻璃瓶脖頸上的用鐵皮蓋子撐起的銅皮包裹的燈芯,顯得瘦弱不堪。
此時,畫中的一切,仿佛動了起來:破爛的窗戶里漏進一絲冷風(fēng),將燈火吹得搖搖擺擺的,眼看就要熄滅了。男孩慌忙豎起一只手掌,遮住了固執(zhí)后傾的燈火。他籠手護燈的側(cè)影恍若一尊雕塑,在燈光中呈現(xiàn)溫暖而光亮的紅色,手勢如祈禱一般。燈芯燃燒產(chǎn)生了一點兒煙,這并不影響老人凝視孩子的眼神。放下手中的靴子時,老人的臉上浮現(xiàn)起明顯的苦澀的笑意。
“這老人是誰?”蘇奴問嘉措。
“西滄鎮(zhèn)上的一個老鞋匠?!奔未胝f。
“誰呀?”
“你不知道。他的獨生子死于打架斗毆,后來,兒媳也死于黃病,好端端的一個家,只剩下他和這個孩子了?!?/p>
“那這孩子是誰?”
“他的孫子?!?/p>
蘇奴覺得,嘉措確實是個有思想的畫家,他畫出了心里想畫的東西:在煤油燈的照耀下,這爺孫二人已經(jīng)構(gòu)成了一個幾近完整的世界。他想,即使燈火熄滅,即使老人和孩子瞬間就淹沒于黑暗,但陷入昏暗中的眼睛也會適應(yīng)夜色,靜靜地找到那久違的亮色。毋庸置疑,正是這個七歲的男孩,給老人帶來了全世界的光。
“這畫叫啥名字?”蘇奴又問。
“‘護燈者?!奔未胝f。
“這名字起得好。我這個寫詩的,也起不了這么好的畫名。”蘇奴感慨地說。
“你是個懂畫的人?!奔未胝f。
“藝術(shù)是相通的?!碧K奴說。
“你先到沙發(fā)那邊坐會兒吧,茶幾上有青稞酒,自己倒上。我把畫畫完,然后我倆去吃午飯。”嘉措說。
“好,我等你?!碧K奴說。
蘇奴給自己倒了一大杯青稞酒,一邊慢慢地品,一邊看嘉措作畫。他有點兒佩服這個朋友,不僅善于觀察生活,還會表達腦子里的奇思妙想,這《護燈者》,確實令人浮想聯(lián)翩!
喝了一陣,蘇奴突然替畫中的老人有了一種擔(dān)心:七歲是個門檻,一到七歲,男孩就得上學(xué)了,一個嶄新的世界將向他敞開。那時候,或許他會越走越遠,只身逃離,不再回來,畢竟,對陌生世界的向往和追求,幾乎就是人類的天性。
“你畫的是啥時候的事?”
“40年前的。”
“那這老人和孩子還在嗎?”
“老人早就去世了。這孩子,在金城經(jīng)營一家鞋城?!?/p>
“哦,我明白了。這畫,是他讓你畫的?”
“算是吧,兩三年之前他找過我,我當時沒答應(yīng)?!?/p>
“那為啥現(xiàn)在答應(yīng)了?”
“現(xiàn)在,我明白了他的心境?!奔未胝f。
嘉措的回答,讓蘇奴想起了自家的往事,他忽然有了寫作的沖動,便找來紙筆,寫下一篇帶有自傳色彩的散文詩草稿:
我出門上學(xué)的時候,他們的爭吵還在繼續(xù)。一路上,我經(jīng)過磨坊、油坊和染衣坊;我經(jīng)過的田野里,到處是油菜花的刺鼻的芳香。我的老師已年邁了,他再也不能把懸掛在歪脖柳樹上的鐵鐘敲得山響,他講過的真理尚未被事實證明,他教給我的漢字尚未給我?guī)砥孥E。
我放學(xué)回家的時候,他們的爭吵還在繼續(xù)。我自己做好了午飯,削好了鉛筆。我寫了一行文字,那些臥在紅磚青瓦上的陽光就想背對著我悄悄地挪動身子。
我決定逃學(xué)的時候,他們的爭吵還在繼續(xù)。我度過了童年,又在少年的背叛情結(jié)里走向異域……最后,我還是回來了,但他們中的一個,已經(jīng)死去。
在慢慢到來的醉意里,蘇奴覺得,這復(fù)雜而多變的人間,也許正因為有諸多遺憾,才會令人珍惜。
文本二:
護 燭 者
扎西才讓
破爛的窗戶里漏進一絲冷風(fēng),
將燭火吹得搖搖擺擺的,
眼看就要熄滅。瘦弱的女孩
慌忙護住光焰。她護燭的側(cè)影
恍若一尊雕塑,那祈禱般的手勢,
被燭光投射出溫暖的紅色。
燭火燃燒產(chǎn)生了一點兒煙,
這并不影響老人凝視孩子的眼神。
即使燭火熄滅,他倆也不會
淹沒于黑暗。他清清楚楚:正是
這個女孩,給他帶來了全世界的光。
1. 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文本一寫煤油燈做工粗糙、燈芯瘦弱不堪,表現(xiàn)了老人與孩子生活的艱辛。
B. 文本一寫護燈男孩側(cè)影恍若一尊雕塑,融入了作者對男子的深情與敬意。
C. 文本一、二的燈光,已經(jīng)不是一般的光亮,而是富有象征意味的精神之光。
D. 文本二里的燭光,不僅照亮了老人的心靈世界,而且給全世界帶來了希望。
2. 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 文本一由畫作內(nèi)容引發(fā)對話思考,蘇奴的擔(dān)心表現(xiàn)了對老人的悲憫情懷。
B. 文本二重點描寫瘦弱女孩護衛(wèi)燭火的側(cè)影,由此展開帶有議論色彩的抒情。
C. 文本一人稱的運用靈活多樣,敘述過程中第三、第二、第一人稱都有采用。
D. 小說結(jié)尾處用散文詩講述蘇奴的故事,目的是為了追求小說的詩化風(fēng)格。
3. 扎西才讓是詩人,也是小說家。文學(xué)博士朱永明稱扎西才讓的小說特點是“詩意的地域性表達”,請結(jié)合《油畫中的護燈者》談?wù)勀愕睦斫狻#?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扎西才讓的小說《油畫中的護燈者》與詩歌《護燭者》表現(xiàn)的思想情感既有同,也有異,請簡要分析。(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 D ?解析:“且給全世界帶來了希望”錯,詩句“這個女孩,給他帶來了全世界的光”強調(diào)女孩對老人精神世界的重要意義,使老人對未來生活充滿希望。
2. D 解析:“目的是為了追求小說的詩化風(fēng)格”錯,散文詩是使作品具有詩化風(fēng)格,但是主要目的,還是拓展內(nèi)容,由畫作拓展到蘇奴的故事,由相互依存的親情、拓展到少年叛逆的內(nèi)疚、痛失親人的遺憾,懂得親情的珍惜等,使小說內(nèi)容更加厚重。
3.(1)突出意象,以“燈”這個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傳達希望、溫暖、光明。(2)濃化情感,以簡明而富有情思的對話,表達悲憫情懷;以散文詩的方式,強化抒情效果。(3)詩化人物,蘇奴(富貴)、嘉措(胸懷寬廣如大海)人名具有鮮明地域特征和寓意,表現(xiàn)作者的生活理想;一位詩人,一位畫家,具有遠離世俗的理想化特點;小男孩護燈的雕塑形象里融入了作者的情思與敬意。(4)詩化故事背景,環(huán)境描寫,注重色彩、光線調(diào)配;生活背景具有鮮明的藏民生活風(fēng)味,地域性明顯。(答案任意3點,即得6分)
4. 同:都表現(xiàn)在艱辛生活里老人與孩子相依為命的深情,突出孩子給老人的靈魂帶來安慰、溫暖,給生活帶來的希望、光明。
異:小說表現(xiàn)的思想情感更加豐富、深刻——少年(蘇奴)叛逆的內(nèi)疚、痛失親人的遺憾,懂得親情的珍惜,畫家(嘉措)悲憫情懷等,都是詩歌《護燭者》所沒有的。(同,2分;異4分)
責(zé)任編輯 廖宇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