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敏
父母都希望有個聰明的孩子,甚至有人為了讓孩子更聰明,不惜給他們吃很多保健品,結果卻適得其反。
事實上,一個人聰明與否和基因有很大關系。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毫無改變的可能。
有研究發(fā)現,孩子與父母交談的頻率越高,他們大腦中語言相關區(qū)域的活動就越強,而這和家庭收入以及父母教育程度無關。此外,大腦活躍程度與兒童聽到詞匯量的多少無關,但與會話輪流次數強烈相關:和父母交談更多的兒童,在之后的標準化測試中取得了更好的分數。
由此,科學家取得了一個重大發(fā)現—影響孩子大腦發(fā)育的,不是閱讀或全腦課程,而是父母與孩子的交流互動方式。
我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親子互動過程中,父母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過交流傳遞給孩子,孩子會調動所有的感官積極性,比如在聽的過程中去看和思考,讓各個感官相互作用。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人的智力發(fā)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語言的。語言不僅是人表達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也是各種智力能力的基礎,語言能力和智力是密切相關的。在親子交流的過程中,孩子不僅能學習新技能,還能提升思維能力,其實就是變得更聰明了。
為什么思維能力強的孩子更聰明呢?關于天才孩子的特征描述,其中有5項都是關于思維能力的。思維能力強的孩子喜歡思考,能通過多個角度觀察事物,解決問題;擁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動手能力強;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性,溝通能力強。這樣的孩子在學習上往往也是主動且迅速的,能掌握比同齡孩子更多的知識。
因此,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能夠讓孩子變得聰明,而親子溝通則能夠有效提升孩子的思維能力。對此,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育兒先育心》作者包林運老師深有體會,把自己的心得體會進行總結和提升,分享給大家。
1. 利用一切機會和孩子交流
與孩子交流是不分時間場地的,無論他是小小的嬰兒,還是有自己想法的少年,我們都可以和孩子聊天。不會說話時,告訴他“我是媽媽”“爸爸媽媽很愛你”,讓他體會到愛的溫暖;做家務時,也可以和孩子說說當天的見聞信息,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
2. 交流時要注重知識拓寬
豐富聊天內容,平時注意和孩子多聊一些沒有聊過的以及孩子不懂的內容,這樣才能讓孩子學習到更多不同知識,也才是一次有效的溝通。
3. 交流時要互相尊重平等對待
一定要和孩子保持平等的關系,不要以說教的方式來交流。太高的姿態(tài)會打消孩子說出真正想法的積極性,不利于孩子的成長。
為了讓更多父母理解和運用溝通技巧,包林運老師將育兒專業(yè)理論融于生活經驗之中,特別推出《用親子溝通提升孩子的思維能力》這套課程,針對親子溝通中的常見問題,梳理親子溝通的要點和方法,深入淺出地幫助父母提升親子溝通質量。
本套課程,包林運老師將為家長們說明親子溝通對孩子發(fā)展的重要意義,使父母充分重視親子溝通,讓年輕的父母自覺放下手機,專心陪娃。進而針對親子溝通中的常見問題,梳理親子溝通的要點和方法,幫助父母提升親子溝通的質量。
課程優(yōu)勢
1. 抓住當下父母痛點,切中要害
當下父母的想法更現實,更多關注孩子未來學業(yè)發(fā)展,與學業(yè)相關的思維能力受到父母的普遍重視。講師多年來與家長互動交流,同時身為兩個孩子的媽媽,理解家長的心理,講授接地氣,深受家長歡迎。
2. 結合理論與生活經驗,深入淺出
講師將理論融于普通敘述之中,結合生活經驗,案例鮮活,深入淺出,針對性強,實操性強。
只需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學習7個簡單而神奇的溝通密碼,讓父母知道如何說話,讓孩子學會主動溝通、積極思考、聰明成長。
識別下方二維碼
進入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