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熊學瓊
“心是道士,身是農(nóng)夫。誤入廊廟,還居里閭。秋稼登場,社酒盈壺。頹然一醉,終日如愚?!边@是蘇轍寫的自題小像,從中可以看出他的志趣。
蘇轍,字子由,四川眉州(今眉山市)人,進士出身?!笆寝H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币浴稗H”入名者極少,其父希望他如車轍一般,能讓功,也能避禍。在大宋朝堂、文壇之上,他均是一道不可忽略的風景。
次韻①李朝散②游洞山③二首(其一)
〔宋〕蘇 轍
古寺依山占幾峰,精廬仿佛類天宮。
三年欲到官為礙,百里相望意自通。
無事佛僧何處著,人群鳥獸不妨④同。
眼前簿領(lǐng)⑤何時脫,一笑相看丈室⑥中。
注釋
①次韻:指創(chuàng)作應和詩時須依照原詩用韻的次序。②朝散:唐宋時文階官名。③洞山:位于江西省宜豐縣北部。④不妨:可以。⑤簿領(lǐng):官府記事的簿冊或文書,這里指政務。⑥丈室:佛教語,寺主的房間。
賞析
宋神宗元豐三年(1080),蘇轍因受其兄蘇軾“烏臺詩案”的牽連,被貶謫到筠州(治所在今江西省高安市)做監(jiān)繳鹽酒稅官,“五年不得調(diào)”。宜豐洞山、黃檗山、逍遙山等地的方丈都到高安看望蘇轍,和他談詩論禪。元豐六年(1083),蘇轍來到宜豐,在李朝散的陪同下游覽洞山。
洞山上的寺廟依山而建,遍布幾座山峰,建筑精美得可以與天宮相比。一到筠州,蘇轍就想要前往洞山游覽,但因官務繁忙而未能成行,盼了三年才如愿以償,盡管過去只能隔百里相望,但心意相通神交已久。一個人如果沒有世俗的羈絆,就可以像看破紅塵的僧人一樣四處為家,也可以與鳥獸一樣悠閑地享受自然美景的饋贈,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悅。蘇轍希望有一天能卸下肩上的政務,在寺主的禪房里相談甚歡。
從全詩來看,蘇轍既贊美了洞山寺的宏偉,又觸景生情,有“超然出世”的消極思想,更有豁達樂觀的情懷。故而有人說讓他煩悶的大宋朝堂是他的飯,清風明月美景則是治他憂傷的藥,他都要。他自己也說:“振之以清風,照之以明月?!?/p>
紙上旅行
讓我們循蘇轍的足跡游洞山。洞山是一處集佛教文化、自然生態(tài)于一體的旅游勝地。在景區(qū)的原始森林里,古木參天、藤蔓環(huán)繞、獸走鳥躍、泉鳴瀑飛,景致美不勝收。洞山內(nèi)景點有二十余處,雄偉的山門上題有“洞山禪林”四個金字。宜豐洞山傳說入選江西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洞山只是宜豐的一處勝景,黃檗山、星橋夜市、九天漂流、天寶古村等亦值得一游。陶淵明、蘇轍、黃庭堅等都曾慕名來到這里,留下不少詩詞歌賦。
讓我們跟著詩詞游宜豐,享受九天漂流的痛快釋放,與洞山、黃檗山的清風明月相伴……美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