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田忌賽馬》是一篇由寓言故事改編而成的課文,其語言凝練、內容淺顯。如何借助淺顯的文章培養(yǎng)學生的深度學習思維,是時下語文教師應思考和解決的問題。在心理學家維果斯基“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的基礎上,誕生了支架式教學模式,它旨在為學生提供支持和引導,有助于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增強其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可將支架式教育理論融入文本閱讀教學中,于課堂上搭建閱讀和思考支架,為學生指明閱讀和探究的方向,從而在“淺文”教學中達到深度閱讀的效果。
一、以真實學情為基礎,明確支架起點
從維果斯基“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理論來看,學情是構建支架的起點,只有全面認知學生的學情,才能確保教學支架契合學生的需求。為此,教師要以真實學情為基礎,了解學生在閱讀和思考過程中出現的思維障礙,并在此基礎上明確支架的起點,找準搭建閱讀和學習支架的切入點。以《田忌賽馬》的教學為例,在搭建支架前,教師從教材單元教學系統(tǒng)中,挖掘課文所屬單元的人文主題——“思維的火花”和語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將二者結合起來,作為考察和判定學情的依據。由此,教師可發(fā)現學生已經了解“田忌賽馬”這一寓言故事,并能以數學知識解釋“田忌賽馬”的基本原理以及孫臏的聰明才智。而在實際的閱讀和分析中,他們對文本細節(jié)的把握還存在一些不足,他們難以通過文本中人物形象、人物的具體言行來闡釋文章的核心思想,也很難借助自身的語言形式概述和分析“田忌賽馬”的基本原理?;诖?,教師便可明確教學支架的起點,通過研讀教材和解讀學情,為學生提供學習任務單,讓他們在梳理人物關系、解讀人物對話等過程中,全面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以及“田忌賽馬”中的思維要點。預設如下:
活動腦筋·想一想
1.田忌、孫臏、齊威王三人之間的關系是。
2.文章中的體現出了三人之間的關系。
3.孫臏通過贏得順利,他是 想出這樣的好辦法。
利用如上學習任務單,以填充內容的方式,為學生提供閱讀條件,讓他們在文本閱讀中厘清人物之間的主要關系和重點字詞句。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思考,抓住文本中的細節(jié),分析“田忌賽馬”取得勝利的具體原因,實現精準閱讀的目標。
總而言之,在支架式教學模式中,為增強小學生的思維深度,教師將學生的真實學情作為搭建支架的起點,于教學活動正式開啟之前解讀文章的內容,并結合真實學情和文本內容,以學習任務單為載體搭建支架,讓學生在支架的輔助和引領下,厘清人物的關系。于此,小學生的深度思考能力得以加強,也能形成獨立自主的學習意識。
二、以單元目標為依據,探索支架路徑
部編版語文教材強調單元整體教學,將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貫穿于單元教學的始終。在單篇文本的教學中,教師也要從單元整體角度設計教學計劃、選取教學內容。因此,教師應以單元目標為依據,探索創(chuàng)建閱讀支架的具體路徑,增進學生與文本內容、主題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在高質量、高效率的閱讀模式中,明確文本的核心思想,并能掌握多元化的學習方法。
在《田忌賽馬》的教學中,教師要從五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整體展開分析,通過研讀單元導語、課后習題和語文園地中的內容,明確單元目標為:“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深度解析課文內容。”依據單元目標涵蓋的要素,帶領學生走近文本中的主要人物,再現人物的思維過程。經過一系列分析和解讀,學生從第五單元的多個資源板塊中可總結出經驗,即“遇到問題時的首要任務是展開細致觀察,并從實際的環(huán)境出發(fā),探尋最為恰當和便捷的方法解決問題”。而在明確支架路徑的基礎上,教師也要確定支架的具體內容,實際可分為四個部分:由重點語句明確人物所處的具體環(huán)境; 以客觀條件和歷史背景為依據,預設賽馬可能出現的情況; 結合文章中的具體語句,解析人物的思維過程,體會積極思考的重要性,并明確人物形象的特點;在體會人物思維過程的基礎上,遷移思維方法,于習作中建構思維路徑,創(chuàng)作出具有嚴密邏輯的文本作品。
借助閱讀支架,教師進一步結合文本中的細節(jié)描寫,為學生設計具有引導性和趣味性的學習任務,讓他們在精準閱讀中開展深度思考、提升閱讀實效。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從文本中提煉出基本元素,設計成填空題:“時期,貴族酷愛賽馬,齊威王與將軍 賽馬,各自選出上中下三個等級的馬匹展開競賽,但是田忌以失敗告終,孫臏見此,為田忌出謀劃策,以 為策略,扭轉了賽馬的局面?!币源俗鳛轱@性支架,幫助學生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和文章的主要內容。而后,教師進一步布置繪圖任務,要求學生將孫臏的賽馬思路繪制出來,示例如右上圖。
在繪制圖形時,學生再次與文本中的人物產生共鳴,他們能夠以清晰立體的方式感知人物的思維過程,這也契合單元目標的實際要求。借此,支架式教學模式便能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發(fā)揮作用和價值。
三、以多元評價為任務,挖掘支架功能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支架式教學模式,除了布置學習任務、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之外,教師也應將多元評價作為教學任務,為拓展學生的深度思維打下基礎,著力挖掘支架的隱藏功能,通過搭建支架的方式,引領學生展開自主和互動評價。
以《田忌賽馬》的課堂教學為例,待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搭建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多元評價支架,將思維導圖作為支架的外顯形式,讓學生借助導圖的主干、支干上的關鍵詞,填充自主評價、學生互評和教師反饋等方面的內容,促使他們準確了解自身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此外,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語文要素,教師也要借助思維導圖重點觀察學生對人物思維過程的解析情況,判定其是否形成深度思維,這樣既能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也能增強學生的自主意識。
經過上述分析,教師以小學生的思維認知規(guī)律和真實學情為中心,圍繞單元搭建支架,讓學生了解文本的人物關系、主要情節(jié),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深度思維和靈活性思維,促使他們在淺顯易懂的文本中,挖掘更為深刻的思想和內涵,從而同步習得文章包含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而在達到一定閱讀效果后,教師便可撤去支架。至此,小學生的自讀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便能夠不斷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市海門區(qū)貨隆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