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最早是陶制的,先民們的炊煮擔(dān)當(dāng)。對,就是今天的鍋。
距今四千多年前,先民get到了一種新技能——冶煉青銅。隨著國家的建立,青銅鼎的地位與日俱增,從一口鍋變成了政權(quán)的代言:定都或者建立王朝被稱為“定鼎”;滅國或者族亡則“鼎遷”。是的,青銅變成了王者。
雖說青銅所制作的鼎仍作炊煮之用,但它依據(jù)禮樂制度,廣泛用于祭祀、喪葬、宴飲等禮儀中,由食器變成了禮器。禮樂制度四舍五入,約等于現(xiàn)在的道德,這就是后人所說的“藏禮于器”。
(鼎)
典藏
鑄客大鼎,1933年在壽縣出土,楚幽王墓的隨葬品?!拌T客”來源于大鼎口沿處的銘文,意思是其他諸侯國的工匠。沒想到吧?在戰(zhàn)國,已經(jīng)有不屬于奴隸主的工匠了,他們的身份相對自由哦。
鑄客大鼎通高113厘米,口徑87厘米,重400公斤,是我國目前發(fā)現(xiàn)的最重的東周三足圓鼎。它外觀渾圓,三蹄足。仔細看,在它腹部突起的圓箍上,裝飾著模印羽翅紋,在雙耳和頸部外壁上還有模印變體鳥頭幾何紋,真是雄渾中不乏娟秀呢!蹄足在鼎中很常見,鑄客大鼎的足根部雕有獸首,既是裝飾,又表現(xiàn)了先民對神獸力量的膜拜。
小讀者們,你們知道嗎?最初,青銅器也被稱為“吉金”。因為青銅器剛被鑄造完成時,通體是金色的,所以被稱為“金”,而“吉金”就是精純而美好的青銅。想像一下鑄客大鼎鑄成時金燦燦的模樣,是不是很能體現(xiàn)楚幽王安邦定國的雄心壯志?
2014年12月13日,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jì)念館設(shè)立的國家公祭鼎,就是以鑄客大鼎為原型,等比例放大制作而成的。公祭鼎不僅表達了對遇難同胞的痛悼和祭奠,更表達了中國人民銘記歷史、維護和平安定的心愿。
(感謝安徽省博物院對本欄目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