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霞
張姐是外地人,她來我們單位干保潔時已經(jīng)63歲了。一次我在公園散步,遇到張姐,只見她挽著一位瘦瘦高高的男人,兩人說著話,眼神里滿是溫柔和寵溺。
那時,張姐剛來我們單位,我對她還不了解,那次遇見,我猜想年過六旬的張姐正在黃昏戀。因為這個年齡段的人,走在公眾場合還挽著胳膊的,要不是另一半身體不好需要攙扶,要不是兩人正處在熱戀中。那男人精神矍鑠,和張姐顯然屬于后一種。
后來,我和張姐漸漸熟悉了。這才知道,張姐挽著的男人,是她的原配丈夫老王。他們結(jié)婚已有三十多年了。老王在市里一家化工廠打工,每天騎著摩托車上下班,單程需要半個多小時,而且他工作的車間有低毒,出于種種考慮,張姐不同意老王繼續(xù)干下去??衫贤跽f,低毒車間工資高,再說單位經(jīng)常組織體檢,至于路途遠,正好可以順便看看風景……
說起這些時,張姐很是心疼老王,說老王為這個家付出了很多。
我不禁羨慕起張姐和老王的感情,感慨老夫老妻還挽著胳膊散步的真是罕見。張姐聽我這么說,笑著跟我講起了她的一段往事。原來張姐年輕時,曾和鄰村的小孫訂過婚。可臨近婚期時,小孫卻突然提出退婚,理由是張姐太矮,會影響到下一代的身高。在當時的農(nóng)村,被退婚是件非常丟人的事。張姐的父母怕女兒想不開,就四處托人給張姐介紹對象。其中就有人給她介紹了老王。老王和小孫是同村人,兩家也離得不遠,只不過老王家是村里出了名的貧困戶。介紹人怕張姐不同意就說得吞吞吐吐,令介紹人沒想到的是,張姐竟痛快地一口答應(yīng)了。當時的張姐年少氣盛,咽不下退婚這口氣,于是她偏要嫁到小孫在的村里,過出好日子給他瞧瞧。
老王兄弟多,家里窮,在經(jīng)濟上和小孫家根本沒法比。可張姐說,日子是一天天過好的,比不了錢就比恩愛。
從結(jié)婚那天開始,只要出門,張姐便挽著老王的胳膊。在當時,這種畫面只有電影里才能看到,在閉塞的村子里幾乎是可以上頭條的,因此張姐和老王很快成了村里的話題人物。好在時間久了,大家也就習慣了,哪天他倆若不挽著胳膊出門,那才是不正常呢。
我又好奇地問張姐,若和老王吵架了咋辦,胳膊還挽嗎?張姐笑著說:“我和老王吵架是速吵速和,夫妻不記隔夜仇。我倆擔心讓鄰居知道我倆在爭吵,傳到小孫耳朵里,讓他聽了嘲笑我們?!?/p>
我又向張姐打探道,小孫的日子過得如何?張姐說,小孫早去市里買了房子,不在村里住了。剛結(jié)婚那幾年,我還憋著勁兒和他攀比,后來認識到,日子是自己的,與別人沒有關(guān)系。只要兩口子感情好,即便日子過得不富裕,父母也會放心,孩子們才能愉快地長大?,F(xiàn)在我和老王都老了,更懂得了要互相體貼關(guān)愛。這樣感情好了,心情也跟著好,才有力氣多賺些錢,留著養(yǎng)老用。
從青年到暮年,張姐和老王從最開始的刻意秀恩愛,到后來的懂得恩愛,再到現(xiàn)在的習慣恩愛,這一點點增加的“恩愛”打破了“相愛容易,相守不易”的桎梏,讓他們且行且珍惜,把艱難困苦的日子過得比蜜還要甜。
編輯|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