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高昌
《中華詩詞》雜志主編,《中國文化報》理論部主任。
農(nóng)歷虎年即將到來的時候,上海動物園發(fā)布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征名公告,邀請大家為華南虎姐弟取一對寓意美好、叫著響亮的好名字。幾天后,經(jīng)過工作人員的評選,虎寶寶的名字終于揭曉了——姐姐叫“南風(fēng)”,弟弟叫“凱風(fēng)”?,F(xiàn)在,這兩個“有名”的虎寶寶正跟著媽媽學(xué)習(xí)各種本領(lǐng),一起度過美好溫馨的幸福時光呢。
給虎寶寶取名的網(wǎng)友介紹說,這兩個名字取自《詩經(jīng)》中的《邶風(fēng)·凱風(fēng)》。這首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歌頌?zāi)笎鄣拿??!皠P風(fēng)”和“南風(fēng)”都有和風(fēng)的語義,象征著母愛的溫暖和美好。
這兩個詞能從四百多個備選名字中脫穎而出,也從側(cè)面證明了母愛是最容易引起大家心靈共鳴的情感。這種情感是最美好、最溫馨、最純潔、最甜蜜的“天下第一情”。
《邶風(fēng)·凱風(fēng)》對小讀者們來說可能比較陌生,詩的前幾句是這樣寫的:
凱風(fēng)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fēng)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無令人。
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說,和暖的風(fēng)兒從南方來,吹拂著嬌嫩的酸棗樹苗。小酸棗長得越來越好,母親為孩子們?nèi)找共賱?。和暖的風(fēng)兒從南方來,吹得酸棗樹長出了老枝條。母親心地善良又通情達理,我卻沒有好成績向她匯報。
“棘心”指小酸棗樹嫩紅色的小刺,暗示年輕的時光;“棘薪”指酸棗樹已經(jīng)長到可以當柴燒了,暗示蒼老的歲月。那位古遠年代的詩人,細膩地描寫了酸棗樹從嬌嫩到干枯的變化,象征著兒女的成長和母親的無私奉獻。
無論母親像新枝一樣嬌嫩,還是像枯枝一樣蒼老,她的呼喚永遠都是最深情的聲音。母愛并不華麗,卻因其真摯使世界煥發(fā)出了榮耀和美麗的光彩。
《邶風(fēng)·凱風(fēng)》的作者把母愛比作和風(fēng),唐代詩人孟郊則把母愛比作陽光。他在《游子吟》中這樣寫道: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這首詩選取離別時母親為游子縫補衣服這一動人的生活場景,抒寫了作者對母親的深切感激和熾熱贊美。清新曉暢、素淡淳樸的語言,飽含著濃郁醇美的情味,千百年來撥動了無數(shù)讀者的心弦。
詩的前兩句和最后一句分成兩個明顯段落:前面是慈母的特寫鏡頭,后面則是詩人的真摯心聲。小草報答不了陽光的恩惠,兒女又怎能報答得了慈母的恩情?輕撫內(nèi)心的溫柔陽光,樸素純潔而又絢爛繽紛,正如母愛般無聲無息卻又無邊無際,好像總是在老地方守候著,又好像一直在游子身邊伴隨著。它不一定被看到、被感覺、被珍視,但總是在傳遞、在回應(yīng)、在閃閃發(fā)光……
另一位唐代詩人白居易,曾把兒女對母親的愛借“慈烏”這種鳥寫了出來。傳說慈烏的雛鳥長大之后,會銜食喂養(yǎng)年老的母烏,這就是人們常說的“反哺之情”。白居易在《慈烏夜啼》中寫道:
慈烏失其母,啞啞吐哀音。
晝夜不飛去,經(jīng)年守故林。
夜夜夜半啼,聞?wù)邽檎唇蟆?/p>
聲中如告訴,未盡反哺心。
……
詩中的慈烏失去了母親,一直啞啞啼鳴,夜夜泣訴著不能孝養(yǎng)母親的悲哀。這顯然是一個悲傷的故事,它穿越時空,深深打動了讀詩的人們,并獲得了熱切共鳴。
元代詩人王冕則用萱草比喻母親對兒女的慈愛。他在《墨萱圖》中寫道:
燦燦萱草花,羅生北堂下。
南風(fēng)吹其心,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游子行路苦。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舉頭望云林,愧聽慧鳥語。
萱草又名忘憂草、母親花。這首詩借萱草比興,含蓄地傾訴了母親對兒女的牽掛——她們總是等在門口,盼著兒女回家。全詩如泣如訴,一唱三嘆,讀哭了古往今來萬千讀者。
倘若讓我來比喻母親,我想選擇大地作為意象。因為那孕育世間萬物的大地是多么厚重,多么莊嚴,多么美好??!
孩子長大,總要離開母親去闖蕩世界,正如雛鷹長大,就要展翅翱翔。但是,不管孩子的腳步走出多遠,都離不開大地的懷抱,走遍千山萬水,也走不出母親溫暖的目光。
當代詩人劉家魁在哀悼母親的《葬母》一詩中寫道:
母親泥土已難分,泥土從今即母親。
不必年年來一哭,多開花朵報三春。
“葬母”本是悲痛感傷的題材,但詩人卻讓讀者感受到了一種高亢的、慷慨的情緒。全詩閃耀著人性的光輝,抒發(fā)著熾熱的大愛情懷。尤其是第二句,讓人讀來心兒怦怦亂跳,莫名地激動。的確,感恩母親,報答大地,不需要用淚珠,而是要用汗珠——讓大地多開出幾朵美麗的鮮花!
詩人們也常常把祖國比作母親。現(xiàn)代詩人聞一多的《七子之歌》,明顯受到了《邶風(fēng)·凱風(fēng)》的影響。他用擬人的手法把祖國比作母親,把當時被列強掠奪的七個地方比作孩子,“以抒其孤苦亡告,眷懷祖國之哀忱”,留下了“以勵國人之奮斗”的深情吟唱。在其中的《澳門》一詩里,聞一多先生寫道:
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nèi)心的靈魂。
那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p>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詩人通過精準的語言、沉郁的詩風(fēng),讓讀者真切感受到了那份沉重而又特殊的“母親的愛”——這愛是深沉的大地之愛,也是熾烈的祖國之愛。
孟母擇鄰、陶母封鲊、歐母畫荻、岳母刺字……歷史上流傳著許許多多著名的母愛故事。那些可敬的母親們雖然生活在不同的朝代,但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心聲,就是教育孩子遠離誘惑、勤奮進取、報效國家。可以說,偉大的母愛,最后都升華為對祖國的大愛!
每年五月,都有一個美麗而充滿深情的節(jié)日——母親節(jié)。親愛的讀者朋友,請別忘了母親的好,也別責(zé)怪母親的嘮叨。如果你有什么心里話,盡管向母親傾訴;如果受了什么委屈,盡管跟母親哭哭鼻子。無論你的年齡有多大,在母親面前你永遠是個孩子;無論相隔多少山山水水,母親和你的心靈都是沒有距離的。
每逢母親節(jié),我總會默默地呼喚母親。只是簡單地喊上一聲,心里就仿佛多了一縷陽光。母親節(jié)只有一天,但母親對我們的愛,我們對母親的愛,都不會僅僅只存在于這短短的一天里!
愿我們天天都有溫暖的母愛陪伴,日日都沐浴在愛的光芒之中。5065F5A4-3515-4C21-8EA1-206134B3BA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