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慧
摘 要:“養(yǎng)成教育”就是幼兒園有目的有計劃的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行為習慣、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的教育。園本課程應當充沛的發(fā)掘幼兒園和社區(qū)的課程資料,應充沛的與現(xiàn)實生活創(chuàng)建聯(lián)絡,應充沛的關注幼兒園的開展情況。園本課程尋求的不是要有課程,而是要有適合本園幼兒的課程,適直性是園本課程的最基本的特征,園本課程應當適合該幼兒園,更應當適合該園中的幼兒。本文針對鄉(xiāng)村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展開研究。
關鍵詞:園本課程建設;幼兒園;策略
【引言】
當前,幼兒園實行的教育是以幼兒園為根底來對幼兒實行培養(yǎng)和教育,可是如此并不適合幼兒的共同發(fā)展,由于幼兒園兒童是來自不一樣地域的,家庭教育也是良莠不齊的,這樣一來這種講授方法并不合適幼兒園的教育。那么在這樣的狀況下,許多幼兒園開始進行園本課程建設,以養(yǎng)成生活、行為、品德和學習習慣、培養(yǎng)幼兒良好素養(yǎng)、幫助他們積累生活以及學習經(jīng)驗為目標,按照時間段有計劃的進行習慣養(yǎng)成的課程內容教學,并通過做課程評價完善該課程。
一、主要內容和目標要求
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應當以養(yǎng)成幼兒積極交往、自立自理為核心,幫助他們建立良好的生活、行為、品德和學習習慣,從而使他們擁有心善行美的品質,并懂得熱愛生活、熱愛思考、熱愛家鄉(xiāng)以及熱愛表達。具體來說,教師應當通過組織主題活動、游戲活動等途徑,使幼兒在幼兒園期間保持愉悅的心情,能夠做到自己穿衣服穿鞋;知道飯前洗手,便后洗手,不挑食、安靜進餐;不隨地亂扔果皮紙屑;講究衛(wèi)生,勤剪指甲、常理發(fā)、勤換衣服、常洗澡;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等生活方面的良好行為,使幼兒深刻的明白文明誠信、遵規(guī)守紀、合作共享、親近自然、低碳環(huán)保、垃圾分類的重要性,使幼兒能夠在遇到任何問題時都能樂觀自信,對待家長、教師以及互相幫助的朋友要心存感激,對待他人要寬容善良,并養(yǎng)成歌頌美德、勇敢博愛、傳承文明的良好品德習慣,使幼兒做到上課認真聽講,大膽舉手發(fā)言,能跟隨老師意向進行學習活動;在活動過程中,不干擾別人,不和小朋友發(fā)生爭執(zhí),不影響活動秩序;讀書寫字姿勢正確,說話聲音響亮、喜愛看書,講故事,在做事情時多思考,在聽教師講課時耐心專注,在遇到不會的內容要詢問教師或者其他同學,除此之外,幼兒還應該珍愛生命,懂得自護自救。
二、幼兒園養(yǎng)成教育園本課程建設實施
2.1做好家園、社區(qū)共育
教師應當充沛應用社區(qū)的一切教育資料,比如交通規(guī)則等,并以組織召開家長會,要求家長認真閱讀“致家長的一封信”并簽字,親子活動、家訪等多種方式,增強與幼兒家長的交流,既能保證自己能夠在第一時間了解幼兒在家的情況,或者是突然發(fā)生的行為、心理上的改變,也能讓這些幼兒的家長意識到幼兒園展開幼兒養(yǎng)成教育的主要性,爭奪家長的支持與共同努力,完成家園共育的教育目標。
2.2強化幼兒園教育
首先,幼兒園應當清楚班主任這一職務的重要性,注重班主任任務,發(fā)揚他們在養(yǎng)成教育中的主力軍用處。其次,結合以往經(jīng)驗,嘗試并完善一切能夠有助于幼兒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各項活動,繚繞養(yǎng)成教育,努力展開主題教育活動,增進師幼文明行動的養(yǎng)成,如可以通過故事中的案例告訴幼兒如何正確的進行溝通。第三,增強園所情況建立,真正讓園中每一處景物都能起到告訴幼兒某個道理的作用。最后,要注重教師師德建立,要求教師定期進行培訓,學習教師禮節(jié),讓他們成為幼兒良好習慣養(yǎng)成的榜樣。
如在進行小班養(yǎng)成教育培養(yǎng)中集體教學活動《問路》時,在講了“小刺猬問路”的故事后,問小朋友:“你們喜歡小刺猬嗎?”他們都說不喜歡?!盀槭裁床幌矚g呢?”幼兒說小刺猬沒有禮貌,那么請幼兒說說應該怎么問路,才能得到別人的回應呢?雖然小刺猬沒有禮貌,為什么最后和小狗、小貓還是成為了好朋友呢?讓小朋友知道因為它改掉了壞習慣,有禮貌的進行問路,我們也要學會原諒別人,給做錯事的的幼兒改錯的機會。還可以讓幼兒進行角色扮演,體驗故事中的角色,學說故事中的對話。集體活動完后有些幼兒會對老師說:“老師,我要學做一個有禮貌的好寶寶。"
2.3適當?shù)丶罘椒?/p>
現(xiàn)階段,大多數(shù)教師已經(jīng)清晰的意識到欣賞幼兒對他們未來的發(fā)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開始注重通過多鼓勵幼兒、多發(fā)現(xiàn)幼兒的閃光點來培育幼兒的自信心。自信起源于成人不時的鼓勵和表彰,作為教師,應當在課堂上和課后善于觀察幼兒的杰出的行為、學習方法,并恰當?shù)刭n與表彰鼓舞,使幼兒有成就感與喜悅感,從而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反之,當教師發(fā)現(xiàn)某些幼兒出現(xiàn)一些不良的行為時,應當恰當采口頭批評或者與其他幼兒的行為所產(chǎn)生的結果相對比的辦法,讓幼兒明白這種行為可能會導致壞的事情發(fā)生,使幼兒明白這種習慣是不好的,從而改掉不良習氣。
2.4制定規(guī)則,進行系列化教育
幼兒是特性品格構成的關鍵期,因為可塑性很大,他們的特性品格在構成過程當中會常常出現(xiàn)重復,所以教育內容應當做到系列化。依據(jù)幼兒的特色和開展狀況,硬性要求幼兒在一天的生活、在學習時需要達成的文明行為。例如,要求幼兒做到不大聲說話,不影響其他幼兒的正常行動,對待物品要溫柔,不粗心大意弄壞那些物品;要求幼兒恪守公共次序、不打擾其他幼兒的行動、保護公物等。教師還可以針對不同性格、身心開展特色的幼兒,靈活地微調教育辦法:比如較為沖動的幼兒遇到問題就要讓他多與人探討該不該這樣做,性格怯懦的幼兒遇到事情就鼓勵他勇敢去做。
結束語
綜上所述,養(yǎng)成教育是一個需要足夠的時間與空間,教師與幼兒的共同堅持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杰出的習氣是一步步逐步培育起來的,教育幼兒必定要把培育好習氣放在主要地位,當幼兒的良好習慣越多時,他們就會越自信,在遇到同樣的問題,有良好習慣的幼兒一定比沒有良好習慣的幼兒更容易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同時良好的習慣能夠幫助幼兒學習更多的生活技能。
參考文獻:
[1]阮穎.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班本課程建設實踐策略[J].教師博覽,2022(12):74-75.
[2]潘芳芳.幼兒園垃圾分類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實踐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04):25-26.620DBD63-4058-4A28-B9F0-9BB6CD299A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