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偉
【摘要】目的:比較膀胱部分切除術結合放化療用于治療肌層浸潤性膀胱癌(MIBC)的安全性和療效分析。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180例MIBC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90例。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方式為膀胱部分切除術結合放化療,對照組患者為根治性膀胱全切術。結果:經(jīng)過治療后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在術后的康復狀態(tài)與生活質量評分都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膀胱部分切除結合放化療是治療MIBC的有效方法,能夠明顯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膀胱部分切除術;放化療;肌層浸潤性膀胱癌
The value of partial cystectomy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LI Jianwei
Cangzhou Central Hospital,Cangzhou, Hebei 0610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partial cystectomy and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Methods:180 patients with MIBC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8 to July 2021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9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operation method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partial cystectomy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radical cystectomy.Results:After treatment,it was found that th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status an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Partial cystectomy combined with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treatment of MIBC,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Key Words】Partial cystectomy; Radiotherapy and chemotherapy; 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
膀胱腫瘤(Tumor of bladder)是我國常見的泌尿系統(tǒng)疾病,膀胱尿路上皮癌分可為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Tis、Ta、T1)和肌層浸潤性膀胱癌(T2、T3、T4)[1]。目前臨床上最常用的治療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方法就是手術治療,在切除膀胱的同時,進行盆腔淋巴結清掃,以達到根治的目的。但是膀胱根治術的切除范圍較大,對患者的性功能以及正常的生理功能,患者的術后心理和生理狀態(tài)不夠理想[2]。膀胱如果能夠部分保留,還可以發(fā)揮一定的生理作用,這對于患者的遠期生活質量維持具有現(xiàn)實意義[3]。但是膀胱部分切除手術也存在復發(fā)風險更大的問題,如果采用手術結合放化療的方式進行治療,有助于最大限度地維護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還能夠保持較為理想的實際效果。筆者主要研究手術結合放化療的治療方法對于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的實用性。現(xiàn)將研究情況進行介紹。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180例MIBC患者,隨機均分為兩組。觀察組與對照組各90例患者。觀察組,男43例,女47例,年齡35~75歲,平均年齡(63.27±2.53)歲;對照組,男48例,女42例,年齡30~73歲,平均年齡(62.92±2.28)歲。兩組患者之間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納入標準:(1)患者無其他類型的基礎疾病或者癌癥;(2)患者的年齡應小于75歲;(3)經(jīng)過術后的病理證明為膀胱尿路上皮癌,病理分期為T2或T3期;(4)患者沒有原位癌的發(fā)生;(5)術前排除遠處轉移。
1.2 方法
1.2.1 觀察組:手術中將患者距離肌層浸潤性病灶的膀胱壁邊緣2cm進行完整的切除,同時對患者進行盆腔淋巴結的清掃。在手術中對患者進行冰凍病理檢查從而確定切緣是否為陰性。如果腫瘤位置距離輸尿管口距離在2cm以內(nèi),則將病灶切除,作輸尿管再植術(UR)。手術后3個月內(nèi)進行診斷性TURB從而了解患者是否有腫瘤的殘留或者復發(fā)的跡象。如果對患者進行的電切標本沒有殘留的腫瘤則會定義為完全緩解。如果患者有肌層浸潤性腫瘤的殘留則需要立即進行膀胱部分切除。如果復發(fā)的患者為淺表性則需要在電切之后使用常規(guī)膀胱內(nèi)灌注化療。術后病理分期為T3~T4的患者需要在術后盡快接受輔助性化療,時間為3個周期,主要藥物為順鉑,治療方案主要為MVAC方案(長春新堿、甲氨喋呤、順鉑和阿霉素)和GC方案(吉西他濱與順鉑)。在化療結束后患者還需要在四周之內(nèi)接受盆腔區(qū)的放療,總的放射劑量約為40~50Gy,患者共需要化療5周。合并腎積水的患者不進行放療。9F5B6539-FCC9-47ED-A736-620601AD1520
1.2.2 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進行膀胱全切手術,同時進行盆腔淋巴結清掃,主要的范圍是膀胱周圍的脂肪組織以及輸尿管的遠端,男性還需要清掃精囊以及前列腺,女性則需要對子宮以及部分陰道前壁進行清掃。如果腫瘤已經(jīng)侵犯了尿道、男性的前列腺或者女性的膀胱頸部或者手術中發(fā)現(xiàn)切緣為陽性,則需要進行全尿道切除手術,對于性功能需求比較高的男性患者則需要盡可能保留患者的神經(jīng)血管從而使部分患者保留其性功能。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進行電話、患者復查、調(diào)查問卷等多種形式的隨訪,持續(xù)6~24個月,術后一年內(nèi)需要每3個月進行1次復查,之后則需要每半年進行1次復查,主要項目包括膀胱鏡檢查,B超,CT以及血液的生化檢查。需要記錄患者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性功能受影響以及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參照EORTC QLQ-C30中文版)。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性功能受影響對比
通過對兩組患者實施膀胱部分切除以及全切手術后,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住院時間、性功能受影響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評分
觀察組的總體健康狀況評分優(yōu)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顯著性(P<0.05);觀察組患者的軀體功能以及認知功能均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在功能領域,兩組患者的差異有顯著性;對照組的疼痛程度明顯高于觀察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者在呼吸困難、失眠等方面,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膀胱癌一般是比較復雜的病理變化過程,不但有遺傳因素的影響,還包括環(huán)境因素等外在原因。其中最大的兩個外在致病因素是患者長期接觸工業(yè)產(chǎn)品或者化學產(chǎn)品和吸煙?;颊叩奈鼰熓吩介L,量越大,膀胱癌的發(fā)生概率就會越高。隨著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大,有研究表明我國膀胱癌的發(fā)生率會越來越高。
膀胱癌患者中比較常見的臨床表現(xiàn)就是血尿,患者會間歇性地產(chǎn)生血尿,并且沒有疼痛感。大約50%確診的MIBC患者病灶已經(jīng)發(fā)生潛在的轉移。而局部治療MIBC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微轉移病灶[4]。臨床上比較常用的保留膀胱治療方案主要包括:對患者進行TURB治療并且結合放化療。但是對于TURB治療MIBC的徹底性現(xiàn)在還沒有統(tǒng)一的定論。使用膀胱部分切除手術能夠使腫瘤切除的徹底性更高、能夠更有利于準確分期的優(yōu)點。近年來,國外的一些醫(yī)院采用了更加嚴格的納入標準,經(jīng)過研究發(fā)現(xiàn)使用膀胱部分切除手術治療MIBC能夠達到比全切除手術更高的生存率。而且與全切除相比,部分切除保留了患者的膀胱,而且對男性的性功能影響小,患者在圍手術期的死亡率和并發(fā)癥也會較低,對患者之后的生活質量影響較低。
綜上所述,對于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患者,在情況比較合適的時候,膀胱部分切除后聯(lián)合化療對患者來說是首選方案,而且進行膀胱部分切除術的手術時間相對較短,患者的出血量少,住院時間也較短,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更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曾蜀雄,張振聲,宋瑞祥,等.腹腔鏡下與開放式根治性膀胱切除術后早期并發(fā)癥的對比研究[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15,36(5):333-336.
[2] 李強,劉亮程,李偉,等.膀胱癌根治性切除術中擴大與標準淋巴結清掃對療效影響的Meta分析[J].四川醫(yī)學,2020,41(9):964-968.
[3] 李吉,劉裔道,蚌凌青.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患者膀胱部分切除術結合放化療的臨床療效及預后分析[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7,32(10):767-770.
[4] 李勇,趙積曄,田兵,等.肌層浸潤性膀胱癌保留膀胱手術后不同輔助治療方法的療效評價[J].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7,15(7):128-129.9F5B6539-FCC9-47ED-A736-620601AD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