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國蛇綠巖清理
      ——兼論蛇綠巖研究的新思路

      2022-06-07 03:28:12張旗任紀舜趙磊焦守濤王躍王振
      地質(zhì)論評 2022年3期
      關(guān)鍵詞:橄欖巖蛇綠巖輝長巖

      張旗,任紀舜,趙磊,焦守濤,王躍,王振

      1)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2)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地質(zhì)研究所,北京,100037;3)中國地質(zhì)調(diào)查局發(fā)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4)自然資源部地質(zhì)信息工程技術(shù)創(chuàng)新中心,北京,100037;5)中國地質(zhì)大學(北京)地球科學與資源學院,北京,100083

      內(nèi)容提要:中國蛇綠巖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也存在許多問題。文中簡要評述了日喀則、三江、青海、北秦嶺、中亞造山帶、東北以及中國南方蛇綠巖的若干問題,指出中國劃歸入蛇綠巖的地質(zhì)體(組合)太多了,把許多可能不是蛇綠巖的地質(zhì)體(組合)也當成了蛇綠巖。當前需要做的是去偽存真,對中國蛇綠巖進行一次認真的清理。文中指出,地幔橄欖巖無疑是蛇綠巖最重要的成員,它來自洋殼下。世界上還有另一類來自陸殼下的地幔巖,被稱為“造山橄欖巖”。因此,地幔橄欖巖并非蛇綠巖所獨有。此外,有越來越多的數(shù)據(jù)表明,在許多不同的構(gòu)造背景下都可以出現(xiàn)類似MORB(大洋中脊玄武巖)地球化學性質(zhì)的玄武巖,例如洋島、島弧、大陸溢流玄武巖、板內(nèi)玄武巖以及太古宙(拉斑玄武巖和科馬提巖)等。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一個地區(qū)只要有了地幔橄欖巖和MORB就是蛇綠巖了。文中回顧了蛇綠巖研究的兩個發(fā)展階段:前一個階段以1972年的彭羅斯會議為標志,開啟了蛇綠巖研究的新篇章,當時的學術(shù)界主要關(guān)注蛇綠巖的巖石學和地球化學問題,關(guān)心蛇綠巖的巖石組合。新的階段是從20世紀后期逐漸發(fā)展起來的,于近期取得了突出的進展。筆者等強調(diào)指出,蛇綠巖(野外出露更多的是蛇綠混雜巖)即蛇綠巖套,它不僅包括一個特定的巖石組合,還包括深海沉積。文中肯定了中外學術(shù)界在蛇綠巖構(gòu)造研究方面獲得的許多新發(fā)現(xiàn)、新思路和新進展。此外,大數(shù)據(jù)和地球物理方法也是非常有意義的。蛇綠巖是一個復(fù)雜體系,不確定的問題相當多。它們的解決需要構(gòu)造地質(zhì)學家、地層學家、古生物學家、巖石學家、地球化學家、年代學家以及地球物理學家的共同努力。

      中國蛇綠巖研究已經(jīng)積累了相當多的資料,筆者等認為,當前中國蛇綠巖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可能是:中國劃歸入蛇綠巖的地質(zhì)體(組合)太多了,把一些可能不是蛇綠巖的地質(zhì)體(組合)當成了蛇綠巖,為此,筆者等建議對中國蛇綠巖作一次清理,去偽存真,捋清中國蛇綠巖的面貌,這對于推進蛇綠巖的研究和中國大地構(gòu)造的研究都是非常有益的。

      如何清理,按照什么標志?問題很多,學術(shù)界分歧較大。其中最關(guān)鍵的可能是蛇綠巖的定義,這里的代表性見解主要有兩種:一種堅持1972年彭羅斯會議的定義仍然有效(張旗,2014,2021a);另一種認可Dilek(2003)提出的蛇綠巖新見解(張進等,2012)。

      蛇綠巖不同于花崗巖、輝長巖、橄欖巖,蛇綠巖不是一個巖石名稱而是一套巖石組合的術(shù)語,蛇綠巖即蛇綠巖套。蛇綠巖套不單包括火成巖部分(地幔橄欖巖、堆晶巖、輝長巖、輝綠巖、玄武巖等),還包括沉積巖(深海遠洋沉積),并多以蛇綠混雜巖形式產(chǎn)出。早先的研究,關(guān)注蛇綠巖套的巖石組合比較多,關(guān)注蛇綠巖套的沉積巖和混雜巖較少,導(dǎo)致的結(jié)果是夸大了蛇綠巖的數(shù)量,把一些可能不是蛇綠巖的地質(zhì)體(組合)也包括進來了。例如有不少人以為,有了地幔橄欖巖和MORB這兩條標準就是蛇綠巖了。殊不知地幔橄欖巖有來自洋殼下的還有來自陸殼下的;MORB地球化學性質(zhì)也不是洋中脊玄武巖所特有的,許多大陸溢流玄武巖、大陸玄武巖也具有N-MORB的特征(張旗,2021a)。由于陸殼下的地幔和洋殼下的地幔很難區(qū)分,而MORB并非只產(chǎn)于洋中脊環(huán)境,因此,僅重視這兩個標準就是不夠的了。在這種情況下,多考慮深海沉積就是必須的了。

      筆者等認為,蛇綠巖有各種各樣不同的見解很正常。但是,蛇綠巖代表消失的洋盆,可能是蛇綠巖最重要的含義,從這個標志出發(fā)來看待中國的蛇綠巖問題,恢復(fù)在中國大陸上已經(jīng)消失的洋盆,可能是我們最需要關(guān)注的問題。

      文中還結(jié)合蛇綠巖研究討論了蛇綠巖研究的新進展,指出蛇綠巖本質(zhì)上是一個構(gòu)造問題而非單純的巖石和地球化學問題。蛇綠巖研究經(jīng)歷了兩個階段,筆者等回顧了蛇綠巖研究取得的許多新進展,指出大數(shù)據(jù)和地球物理方法在蛇綠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1 中國蛇綠巖研究簡要評述

      1.1 日喀則蛇綠巖

      日喀則蛇綠巖是中國保存最好的蛇綠巖,也是研究程度最高的。許多人認為是蛇綠巖仰沖的結(jié)果。日喀則蛇綠巖不僅巖石組合保存好,還有非常典型的深海沉積和混雜巖(蛇綠混雜巖,張旗,2015)。有人以為,既然日喀則是保存很好的蛇綠巖,那么,延伸數(shù)千米的整個日喀則(喜馬拉雅)蛇綠巖帶都是蛇綠巖了,情況可能并不是這樣。據(jù)筆者等了解,日喀則蛇綠巖可以分為東、中、西三段(圖1),典型的蛇綠巖出露于以日喀則為中心的中段,西段阿里地區(qū)的蛇綠巖可能是有問題的,東段羅布莎地區(qū)也都不是蛇綠巖(張旗和周國慶,2001)。西段出露規(guī)模巨大的地幔橄欖巖,可是從巖石組合、混雜巖幾個方面考慮,它與日喀則蛇綠巖是有一定區(qū)別的,推測可能是陸殼下擠上來的,并非典型的蛇綠巖的成員(張旗和周國慶,2001)。其次,日喀則蛇綠巖還有一個著名的不同于蛇綠巖定義的“席狀巖床群”,是法國人提出來的(Nicolas et al.,1981;Girardeau et al.,1985;Girardeau and Mercier,1988)。它是巖床還是熔巖流?這是附著在日喀則蛇綠巖上的一個瘡疤,因為,蛇綠巖中在玄武巖層之下不可能有巖床群這個單元,個別的巖床侵入是可能的,但是,形成厚度近1 km的巖床群是不可能的。因此,熔巖流是可能的,巖床群是不合理的。再次,日喀則存在席狀巖墻群,巖墻群的規(guī)模,與上下巖石的關(guān)系一直不清楚。日喀則白朗地區(qū)有玻安巖,似屬洋內(nèi)弧環(huán)境,不遠處的大竹卡又具弧后特征,二者是什么關(guān)系?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1.2 三江特提斯蛇綠巖

      三江地區(qū)文獻報道的蛇綠巖達6條之多:昌寧—孟連、金沙江、哀牢山、甘孜—理塘、瀾滄江、高黎貢山等。哀牢山蛇綠巖帶在雙溝出露最好,由于筆者等對雙溝蛇綠巖的否定(張旗,2021a)可能波及整個哀牢山構(gòu)造帶,使該帶可能不具有一個成熟洋盆的記錄。甘孜—理塘蛇綠巖雖然有混雜巖,但可能主要是后期的構(gòu)造混雜而非蛇綠混雜巖(王連城等,1985),這個問題還需要今后深入研究。瀾滄江帶問題最多(包括云南的雅口、半坡等,Zhai Qingguo et al.,2019),迄今為止,有參考價值的資料很少。

      高黎貢山構(gòu)造帶位于云南西部,東為保山地塊,西為騰沖地塊,兩個地塊古生代發(fā)展史不同(圖2),因此,高黎貢山是一條重要的構(gòu)造界線,在這個帶內(nèi)產(chǎn)出蛇綠巖是有可能的。在高黎貢山的南段潞西地區(qū)的三臺山出露有十幾個地幔橄欖巖塊體,大多數(shù)強烈蛇紋石化了,構(gòu)造侵位于中生界淺變質(zhì)的砂巖、千枚巖中(夾厚約幾厘米的泥砂質(zhì)硅質(zhì)巖)。三臺山除了地幔橄欖巖外找不到任何與蛇綠巖有關(guān)的證據(jù),也見不到深海沉積與混雜堆積(張旗等,1992,2020a)。

      圖2 陜西商州北寬坪—板橋一帶地質(zhì)圖(張壽廣等,1991)Fig.2 Schematic geological map of Northern Kuanping and Banqiao area in the Shangzhou City,Shaanxi Province (after Zhang Shouguang et al.,1991&)

      三江地區(qū)最發(fā)育的當屬昌寧—孟連蛇綠巖帶。銅廠街蛇綠混雜巖為該帶的代表,此外還有金沙江帶混雜巖、深海沉積及洋島玄武巖等(張之孟和金蒙,1979;張旗等,1985,1992;吳浩若,1993;鐘大賚,1998)。因此,按照目前的資料,三江地區(qū)可能只有昌寧—孟連和金沙江的蛇綠巖帶比較可靠。三江地區(qū)最近有不少早古生代蛇綠巖的報道,于是人們開始討論所謂原特提斯蛇綠巖問題。對此,筆者等認為還須進一步研究,以確定其真?zhèn)巍?/p>

      1.3 青海蛇綠巖

      最近,關(guān)于青海蛇綠巖的報道比較多(邊千韜等,1997;Konstantinovskai et al.,2003;Bian Qiantao et al.,2004;Guo Anlin et al.,2007;Li Wangye et al.,2007;Jia Lihui et al.,2018;Li Dian et al.,2019;Yu Miao et al.,2020;Tan Jun et al.,2020;王秉璋等,2000;Li Ruibao et al.,2021),如阿爾金、東昆侖、可可西里、阿尼瑪卿、柴北緣、南祁連、拉脊山等(上述有些是同一條帶的不同稱呼)。筆者等早先評論指出,清水泉、柴北緣不是蛇綠巖(張旗和周國慶,2001),最近發(fā)現(xiàn),可可西里、阿尼瑪卿存在的問題也比較多。柴北緣蛇綠巖經(jīng)歷了超高壓變質(zhì)作用,國外學者一般不認為這是一條蛇綠巖帶,最近也得到了國內(nèi)若干學者的響應(yīng)(Bodinier and Godard,2014;Xiong Qing et al.,2015;Zheng Jianping et al.,2019)。這條帶從柴北緣延伸到北秦嶺,連帶上述與超高壓變質(zhì)作用有關(guān)的鎂鐵—超鎂鐵巖可能都不是蛇綠巖,而屬于造山橄欖巖(Bodinier and Godard,2014;張旗等,2020a)。

      青海蛇綠巖研究的程度已經(jīng)有很大的提高,但是,如上所述,有些蛇綠巖還存在一些問題。文獻報道的個別蛇綠巖,僅有輝長巖和玄武巖出露,圍巖主要是淺海相的碎屑巖,這樣的情況是很難確定它是否是蛇綠巖的。此外,有些報道的蛇綠混雜巖可能主要是后期強烈的構(gòu)造混雜而非蛇綠巖混雜。一般來說,與超高壓變質(zhì)作用相伴的鎂鐵—超鎂鐵巖可能不是蛇綠巖,顯然,所謂深俯沖作用也是可疑的(任紀舜等,2019)。還有晚古生代和早古生代蛇綠巖的問題,如同三江地區(qū)一樣,我們必須先找到一個早古生代蛇綠巖的實體,才能繼續(xù)這樣的討論,而不是僅憑幾個年齡數(shù)據(jù)。

      1.4 中亞造山帶蛇綠巖

      中亞造山帶位于西伯利亞和華北、塔里木陸塊之間,從元古宙一直持續(xù)到晚古生代,其間有蛇綠巖是毫無疑問的。中亞造山帶早古生代蛇綠巖沒有問題,問題出在晚古生代,焦點是洋盆持續(xù)的時間究竟有多久?蛇綠巖經(jīng)歷了什么?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不斷地分析、探討、對比,最后篩選出兩種主要的學術(shù)見解:第一種主張洋盆是早石炭世以前甚至更早閉合的;第二種主張洋盆閉合在早二疊世以后甚至三疊紀。按照波普爾的理論,上述兩種理論都是試探性理論,屬于猜測,猜想和假說(卡爾.波普爾,1963)。關(guān)鍵是,如果洋盆已經(jīng)閉合,那閉合之后出現(xiàn)的鎂鐵—超鎂鐵巖以及MORB等等,一般就不屬于蛇綠巖了(張繼恩等,2021a,b)。因此,一個鎂鐵—超鎂鐵巖是否蛇綠巖,有時就不是只研究蛇綠巖巖石組合就能夠解決的問題,而是需要多方面證據(jù)的支持,地質(zhì)背景和地質(zhì)演化史是其中尤其重要的一個方面(任紀舜等,2019),忽略了這個要素,很多問題就搞不清楚了。因為,蛇綠巖說到底主要是一個構(gòu)造問題而非單純的巖石地化問題。

      中亞造山帶地幔橄欖巖非常發(fā)育,它們統(tǒng)統(tǒng)是來自洋殼下的嗎?有沒有來自陸殼下的?如果有,那是造山橄欖巖而非蛇綠巖(張旗等,2020a),賀根山可能就存在這個問題(詳見后述)。此外,該區(qū)還有大量關(guān)于島弧巖漿巖的地球化學研究的報道,問題是:具有島弧地球化學特征的巖石不一定是產(chǎn)于島弧,來自陸殼下的巖漿巖(火山巖和侵入巖)也同樣可以具有島弧的許多特征(例如Th>Ta)。因為,島弧的特征主要來源于有陸殼物質(zhì)的加入,夏林圻等(2008,2009)對中亞造山帶石炭紀—二疊紀火山巖已做過深入的研究,認為它們并不是島弧火山巖,而是古亞洲洋閉合后伸展環(huán)境下形成的。

      1.5 北秦嶺蛇綠巖

      北秦嶺位于華北地臺與揚子地臺之間,其間可能存在一個洋盆(任紀舜,2004;任紀舜等,2019)。但是,可能出現(xiàn)與是否出現(xiàn)是兩回事,就像三江地區(qū)高黎貢山構(gòu)造帶一樣。北秦嶺蛇綠巖有兩大支柱:丹鳳群和松樹溝地幔橄欖巖。許多人相信丹鳳群相當于蛇綠巖,實際上問題相當多。從巖石學的角度,丹鳳群更像一套島弧系列的巖石組合(張旗和周國慶,2001)。張旗和周國慶(2001)贊同松樹溝地幔橄欖巖等是蛇綠巖,但張旗等(2020a)修正了認識,認為松樹溝地幔橄欖巖更像造山橄欖巖而非蛇綠巖。

      北秦嶺可能屬于蛇綠巖的是被學術(shù)界忽視的寬坪群蛇綠混雜巖(張宗清和張旗,1995;張旗和周國慶,2001)。不贊成寬坪群是蛇綠巖的理由很多,一個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寬坪群沒有地幔橄欖巖出露。據(jù)筆者等考察,在寬坪群的北寬坪地區(qū),原廣東坪組即有明顯的混雜巖特征(張宗清和張旗,1995;張旗和周國慶,2001)。在北寬坪地區(qū),混雜巖的基質(zhì)主要由綠片巖相巖石組成,褶皺十分強烈,類似于銅廠街蛇綠混雜巖中基質(zhì)的組成及構(gòu)造特征。綠片巖主要由鈉長陽起片巖、綠泥鈉長陽起片巖、綠簾鈉長陽起片巖和綠泥綠簾陽起片巖等組成,恢復(fù)的原巖相當于基性巖(玄武巖或輝長巖),地球化學成分相當于N-MORB(張宗清和張旗,1995;張旗和周國慶,2001)。

      寬坪群是否是蛇綠混雜巖的關(guān)鍵在于混雜巖的基質(zhì)中有沒有蛇綠巖的成員。從圖2看,寬坪群的格局為云母石英片巖和綠片巖—斜長角閃巖為主的雜亂無章分布以及大量的大理巖作為塊體產(chǎn)于其中,這顯然是混雜堆積的表現(xiàn)。圖2中灰?guī)r塊體很多,很大,大多數(shù)位于山頂部,其底部可見與綠片巖及絹云母石英片巖構(gòu)造接觸,接觸處綠片巖強烈擠壓褶皺(張宗清和張旗,1995;張旗和周國慶,2001)。

      存在地幔橄欖巖固然是判斷蛇綠巖的一個有力證據(jù),但是,地幔橄欖巖是否蛇綠巖還需要研究。而蛇綠混雜巖這個證據(jù),比有沒有地幔橄欖巖更重要。畢竟,把洋殼物質(zhì)與陸殼物質(zhì)混雜在一起,提供了洋盆閉合與大陸碰撞的事實。

      1.6 中國南方蛇綠巖

      中國南方根據(jù)目前的資料,僅贛東北蛇綠巖可以確定,其余均存在問題。如安徽、福建、廣西等地。安徽歙縣伏川蛇綠巖,它可能更像一個造山橄欖巖而非蛇綠巖(張旗和周國慶,2001;張旗,2014;張旗等,2020a)。因為,除地幔橄欖巖外,伏川缺少與地幔橄欖巖配套的所有組合。例如,文獻中報道的伏川輝長巖,并不是一個巖石單元,火山巖是中酸性的多而基性的少,深海沉積與混雜堆積問題也比較多(張旗和周國慶,2001;張旗,2014)。伏川蛇綠巖爭論多年了,建議是否先填一個圖,我們再來討論它是否蛇綠巖的問題。右江地區(qū)有一個八布蛇綠巖(鐘大賚等,1988),是筆者早先認可的。它產(chǎn)于板內(nèi)環(huán)境,應(yīng)當不是蛇綠巖,而是來自陸殼下的造山橄欖巖。

      1.7 東北東部的蛇綠巖

      松遼盆地之東,東北東部的蛇綠巖研究難度較大,研究程度較低。需指出的是,從地質(zhì)背景看,把黑龍江群當成蛇綠巖,在佳木斯地塊西側(cè)劃出一個中生代縫合帶(劉永江等,2019),是不可能的。饒河鎂鐵—超鎂鐵巖也不是蛇綠巖,是典型的夏威夷式的海山組合(張旗和周國慶,2001;Sun Mingdao et al.,2018)。

      2 討論

      2.1 蛇綠巖的定義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仍然存在許多爭論(Dilek,2003;Dilek and Furnes,2011;史仁燈,2005;張進等,2012;張旗,2014,2021a)。筆者等認為,1972年彭羅斯會議關(guān)于蛇綠巖的定義基本上仍然是適用的(Anonymous,1972)。據(jù)趙宗溥(1984)介紹,早在1927年,斯泰因曼(Steinmann)即開啟了用“蛇綠巖”一詞代表主要由蛇紋石化橄欖巖和少量輝長巖、玄武巖組成的巖石群體,并強調(diào)它與深海沉積物,如放射蟲隧石和黏土,緊密共生。1955年,赫斯(Hess)建議將蛇紋巖、基性火山巖和隧石巖的組合稱為斯泰因曼的“三位一體”,表示其緊密的共生關(guān)系(趙宗溥,1984)。1972年的彭羅斯會議以特羅多斯蛇綠巖為代表,具體化了斯泰因曼的“三位一體”概念。斯泰因曼把蛇綠巖從一個巖石的術(shù)語擴展成為一個具有一定構(gòu)造含義的巖石組合的術(shù)語。他認為,超基性巖(地幔橄欖巖)是蛇綠巖最重要的成員,其次為輝長巖、輝綠巖、細碧巖,或蘇長巖和有關(guān)巖石,包括深海沉積物(如燧石、放射蟲硅質(zhì)巖、遠海黏土和含伊丁蟲的石灰?guī)r等)。

      蛇綠巖組合有它特有的層序,如彭羅斯會議的總結(jié)。但是,多年來的研究發(fā)現(xiàn),蛇綠巖的這個組合并不是唯一的,許多其他的構(gòu)造背景產(chǎn)出的鎂鐵—超鎂鐵巖也可以有類似的組合,例如夏威夷海山。據(jù)Borgia等(1992)研究,夏威夷火山巖可能是以火山巖片疊置在洋殼之上的。他們將夏威夷火山巖剖面從上向下分成3個帶,即:表層帶、過渡帶和深部帶。表層帶(SRZ)深度0~2 km,由熔巖流、巖墻和張性破裂帶組成;過渡帶(IRZ)厚2~5 km,由玄武巖巖墻向下變?yōu)橄癄顜r墻雜巖組成,變質(zhì)可達綠片巖相,由于侵蝕作用,IRZ巖墻帶已經(jīng)在Maui、Oahu、Kauai等火山島出現(xiàn)。深部帶(DRZ)深5~10 km,根據(jù)異常高的重力異常和P波速度推測,深部帶是由苦橄巖、輝長巖類的鎂鐵—超鎂鐵巖構(gòu)成的(Borgia et al.,1992;張旗和周國慶,2001)。這個剖面是否與蛇綠巖的上部剖面有點類似?黑龍江饒河就有這樣一個剖面,有人認為饒河剖面是蛇綠巖,其實它是一個出露于陸殼上的典型的洋島組合:下部為鎂鐵—超鎂鐵質(zhì)的堆晶巖、向上為輝長巖,也是堆晶巖,再向上為輝綠巖和玄武巖,頂部為含放射蟲硅質(zhì)巖(張旗和周國慶,2001)。

      除了洋島以外,造山橄欖巖也有這樣的層序,例如筆者等在四川義敦依科—葉青地區(qū)見到的一個堆晶巖剖面,從下向上有橄欖巖、單輝橄欖巖、輝石巖和輝長巖等,但未見與其相伴的玄武巖。有輝綠巖墻群出露,但侵入于圍巖三疊紀火山沉積巖中,地球化學顯示為OIB的特征(張旗等,1990,1992;張旗和周國慶,2001;張旗,2014)。

      因此,作為一個巖石組合的術(shù)語,蛇綠巖不應(yīng)當僅限于火成巖本身,還應(yīng)當包括沉積巖和混雜巖以及變質(zhì)巖,它應(yīng)當具有一定的構(gòu)造含義。斯泰因曼的“三位一體”是比較確切地反映了蛇綠巖套這個概念的。與蛇綠巖伴生的深海沉積不是可有可無,而是須臾不可缺少的。與淺海沉積或陸相沉積伴生的地幔橄欖巖,它可能是蛇綠巖(地幔橄欖巖不是原地的,是從外地推覆過來的),也可能不是蛇綠巖(地幔橄欖巖是原地的)。不是蛇綠巖是什么?是大陸巖石圈地幔(即造山橄欖巖)。

      2.2 蛇綠巖與造山橄欖巖

      早先認為,地幔橄欖巖是蛇綠巖所獨有的,于是見到地幔橄欖巖就以為是蛇綠巖了。這個問題國外研究比較多(主要是歐洲的學者),還提出了幾種不同的認識,如陸殼亞類(Nicolas and Jackson,1972)、造山橄欖巖(Menzies,1984;Lorand et al.,2000)、山根帶雜巖(Dentex,1969)和地幔核雜巖(Doblas and Oyarzun,1989)等。隨著對這種類型巖體研究的日益深入,上述許多術(shù)語被淘汰了,僅“造山橄欖巖(orogenic peridotite)”被大多數(shù)學者所接受,其含義也逐漸明確:它不是蛇綠巖,雖然在某些地方保存了一些大洋地殼曾經(jīng)出現(xiàn)的跡象,表明該類橄欖巖與蛇綠巖之間可能存在某種過渡的特征(張旗等,2020a)。筆者等在三江地區(qū)考察時也發(fā)現(xiàn)過這種類型的橄欖巖,是產(chǎn)于陸殼下的,由于該類型地幔橄欖巖在川西義敦地區(qū)相當發(fā)育,遂稱其為“義敦型”(張旗等,1987,1990,1992),后來鑒于國際上“造山橄欖巖”這個術(shù)語的流行,我們也贊同采用這個術(shù)語(張旗等,2020a)。

      研究表明,造山橄欖巖的形成大體經(jīng)歷了兩個階段:①大陸伸展減薄形成裂谷或撕裂階段,陸殼下的地幔橄欖巖擠入;②伸展變?yōu)閿D壓背景,地幔橄欖巖被擠出。有些地幔橄欖巖經(jīng)歷了上述兩個階段(如阿爾卑斯)。如果地殼伸展之后沒有轉(zhuǎn)變?yōu)閿D壓,就不存在第二個階段,例如產(chǎn)于紅海的Zabargad,例如川西的“義敦型”巖體。義敦型巖體是早白堊世的(130 Ma左右,據(jù)張維介紹),圍巖主要是三疊紀的淺海相火山沉積巖,不像裂谷背景,只是伸展減薄,剪切拉張撕裂可能是地幔橄欖巖擠出的主要機制。因此,造山橄欖巖并不統(tǒng)統(tǒng)經(jīng)歷過造山階段,有些可能是裂谷背景的,有些可能是伸展減薄背景的。

      造山橄欖巖不是蛇綠巖,雖然在某些地方保存了一些海洋地殼曾經(jīng)出現(xiàn)的跡象,表明該類橄欖巖與蛇綠巖之間可能存在某種過渡的特征(Nicolas and Jackson,1972;Ernst,1978;Nicolas,1984;Ishiwatari,1985;Bonatti and Michael,1989;Snow and Schmidt,1999;Bodinier et al.,1991;Lorand et al.,2000;Muntener et al.,2005;Bodinier and Godard,2014)。在巖石組合上它與蛇綠巖有一些類似之處,區(qū)別在于蛇綠巖是洋殼組合,而造山橄欖巖是陸殼下的地幔及其部分熔融物的組合(張旗等,2020b)。例如在阿爾卑斯山有許多橄欖巖出露,露頭非常好,如Val Malenco、Mt Avic、Aosta山谷、Lanzo、reithorn,Zermatt-Saas、Erro—Tobbio和利古里亞東部和外部利古里亞的橄欖巖等,許多人認為上述橄欖巖是蛇綠巖(Bodinier et al.,1986;Borghini et al.,2007;Rampone et al.,2008;Piccardo and Gurnieri,2011)。但是,它們與真正的蛇綠巖不同,主要是缺乏與橄欖巖伴生的玄武巖,它們也不同于經(jīng)歷過高壓和超高壓變質(zhì)作用的造山橄欖巖,它們中常有輝長巖、鐵輝長巖、具MORB的巖墻以及酸性巖的侵入。這些鎂鐵質(zhì)巖石被解釋為與特提斯西部海洋增生開始相關(guān)的胚胎地殼(Bodinier et al.,1986;Kaczmarek and Muntener,2008)。

      又如產(chǎn)于紅海中的Zabargad島的橄欖巖也不是蛇綠巖。Zabargad橄欖巖產(chǎn)于紅海(埃及),但與紅海的形成無關(guān),而是泛非時期形成的地幔橄欖巖(吳福元等,2014),該巖體的許多特征更加類似于造山橄欖巖而非蛇綠巖。如以尖晶石(角閃石)二輝橄欖巖為主,角閃石的廣泛出現(xiàn)展示經(jīng)歷了反復(fù)的地幔和地殼流體的多重交代事件(Dupuy et al.,1991;Agrinier et al.,1993;Piccardo et al.,1993;Brooker et al.,2004),類似于大別鐃鈸寨橄欖巖的特征(張旗等,1995)。圍巖主要是殼源的地殼麻粒巖(而非紅海深海沉積),被認為來自陸殼下的大陸巖石圈地幔(Piccardo et al.,1988,1993;Bonatti,1990;Dupuy et al.,1991)。

      中國也有造山橄欖巖,如安徽鐃鈸寨巖體,主要由角閃橄欖巖組成,角閃石大多為自形晶,有的互成三連點結(jié)構(gòu),平行橄欖石和斜方輝石長軸方向生長,角閃石有變形彎曲,波狀消光,說明角閃石不是后期進入的,具有交代地幔的特征(張旗等,1995,2020a;支霞臣等,2004)。

      Bodinier和Godard(2014)對造山橄欖巖有一個綜述性的評論,他們公布了基于當時所認識的造山橄欖巖的全球分布圖,在這個圖中,他們把中國的大別,蘇魯、北秦嶺、柴達木北緣、阿爾金與超高壓變質(zhì)作用伴生的鎂鐵—超鎂鐵巖歸入了造山橄欖巖的范疇(張旗等,2020a)。

      鑒于蛇綠巖具有重要的構(gòu)造意義,故不少人非常熱衷于發(fā)現(xiàn)更多的蛇綠巖;由于一些人之前的研究對造山橄欖巖不了解,因此,也可能把某些造山橄欖巖當成了蛇綠巖(如本文第二節(jié)所述的若干實例)。在這種情況下,對中國蛇綠巖的清理就是必須的了。如何清理?建議加強對蛇綠巖證偽的研究。為此,對于中國早先報道的蛇綠巖,我們要去一個一個仔細鑒別,去尋找不利于蛇綠巖的證據(jù),剔除那些似是而非的蛇綠巖,還中國蛇綠巖一個清白。這樣,我們才能捋清中國已經(jīng)消失的洋盆的面貌,提高中國大地構(gòu)造研究的深度。

      2.3 MORB問題

      MORB主要出現(xiàn)在全球洋脊系統(tǒng),全球洋脊系統(tǒng)環(huán)繞全球,總長超過60000 km。海脊火山活動約占地球上所有火山活動的75%(Crisp,1984)左右,但由于大部分火山活動發(fā)生在海平面以下幾千米,絕大多數(shù)MORB被深深地隱藏起來了。通常認為,MORB的溫度與洋殼形成過程有關(guān),原始巖漿成分主要受地幔溫度的控制,熱的地幔導(dǎo)致更高程度的熔融,形成更厚的洋殼,洋脊深度也更淺。主元素成分主要與擴張速率和地幔成分的變化有關(guān),高度不相容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在很大程度上受地幔非均質(zhì)性的控制(Langmuir,2018)。MORB的初始巖漿可能是富含橄欖石的苦橄質(zhì)玄武巖,形成在深度約30~75 km(P<1.0~2.5 GPa)的尖晶石橄欖巖穩(wěn)定區(qū)域(Best,2003)。MORB形成的主要條件是:高溫、低壓、高程度部分熔融、虧損或弱虧損地幔、無水或缺水條件。尤其N-MORB,大多是在高溫低壓條件下高程度部分熔融的產(chǎn)物(Pearce et al.,1984;Fodor and Vettcr,1984;Best,2003;Tsybulyaev et al.,2021)。洋中脊最適合上述條件,所以洋中脊產(chǎn)出的玄武巖大多數(shù)是MORB,其他構(gòu)造背景由于不同于洋中脊這個特殊的背景,故MORB,尤其N-MORB很少,一旦其他構(gòu)造背景出現(xiàn)上述條件,也是可以有MORB,甚至N-MORB產(chǎn)出的。例如世界上最大的Ontong Java大火成巖省(洋底高原)、加勒比海大火成巖省,甚至連Gorgona島的科馬提巖都是強烈虧損LREE的(Dürkef?lden et al.,2019)。此外,與造山橄欖巖伴生的MORB(N-MORB、P-MORB、E-MORB)也是常見的(Hartmann and Wedepohl,1993;Weyer et al.,2003;Brooker et al.,2004;Pelletier and Müntener,2006;Wu Tao et al.,2014;Sanfilippo et al.,2017)。太古宙的拉斑玄武巖和科馬提巖也有不少是MORB甚至N-MORB的(Frei and Rosing,2001;Komiya et al.,2002,2004;Wang Zhihong et al.,2004;Kerrich et al.,2007;Pearce,2007;Polat et al.,2011;Hazarika et al.,2015)。最近發(fā)表的文獻有越來越多證據(jù)說明,MORB并非蛇綠巖所獨有,因此,以MORB作為標志來鑒別就成問題了。例如,雙溝的玄武巖就具有N-MORB和E-MORB地球化學特征,但是,雙溝玄武巖不屬于蛇綠巖(張旗,2021a)。國內(nèi)外許多實例也說明了這個問題。因此,我們的思想也應(yīng)當與時俱進,國內(nèi)蛇綠巖劃分過多,與這個問題是不無關(guān)系的。我們不能再簡單地認為:只要見到MORB就是蛇綠巖了。

      2.4 蛇綠巖研究歷史的簡要回顧

      全球蛇綠巖研究,如果從方法論角度,大體經(jīng)歷了2個階段:

      (1)以塞浦路斯、島灣、阿曼等蛇綠巖為代表,以彭羅斯會議的定義為標志,開啟了蛇綠巖研究的新階段。在這個階段,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對蛇綠巖巖石組成及其相互之間關(guān)系以及對蛇綠巖形成構(gòu)造背景的探討。以Pearce為代表的學者提出的一系列判別圖(Pearce and Cann,1973;Pearce and Norry,1979;Pearce et al.1984;Wood,1980;Shervais,1982),帶動了蛇綠巖巖石學和地球化學的發(fā)展。這個階段的巔峰期大概在20世紀末葉,進入21世紀,隨著判別圖的失效而漸漸沒落。然而地球化學卻異軍突起,取得了飛速的進步。近期,由于越來越多的陸殼下地幔巖研究的深入,采用巖石學和地球化學方法研究蛇綠巖也捉襟見肘(張旗,2021a)。

      (2)巖石學和地球化學研究遇到的瓶頸,迫使科學家去探尋蛇綠巖新的研究方法。蛇綠巖遇到的瓶頸主要體現(xiàn)在3個方面:①陸殼下地幔橄欖巖的發(fā)現(xiàn)(即俗稱的造山橄欖巖),引發(fā)了與洋殼下地幔橄欖巖混淆的問題,這個問題目前還沒有好的解決方法;②玄武巖構(gòu)造環(huán)境判別圖的失效;③MORB可以出現(xiàn)在不同的構(gòu)造環(huán)境,MORB不是蛇綠巖所獨有的。

      由于蛇綠巖本質(zhì)上主要是一個構(gòu)造問題,人們在探索中需要回到野外去。在蛇綠巖套的研究中,無疑構(gòu)造地質(zhì)學是最重要的?;谏鲜稣J識,經(jīng)過許多學者的不懈努力,發(fā)現(xiàn)采用大比例尺構(gòu)造—巖相填圖的方法對蛇綠巖,尤其對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蛇綠混雜巖的研究更有效。這個方法早在20世紀后期即已開啟,主要應(yīng)用于對美國西部和日本蛇綠巖的研究,中國則是最近率先從中亞造山帶和東昆侖地區(qū)的研究開始的(Cowan,1985;王連城等,1985;Wahrhaftig and Murchey,1987;Isozaki et al.,1990;Kimura and Mukai,1991;Hacker et al.,1993;Elder,2011;Zhang Ji’en et al.,2011a,b,2018;張克信等,2011,2020;Wakita,2012,2015;Kusky et al.,2013;Zhao Lei and He Guoqi,2013,2014;Wakabayashi,2015,2021;李榮社等,2016;都厚遠等,2017;Wang Bo et al.,2017;Zhong Yun et al.,2017;楊亞琦等,2018;張繼恩等,2018,2021a,b;閆臻等,2018,2020;Zheng Rongguo et al.,2019;Raymond,2019;Yang Yaqi et al.,2019,2020;Song Shuaihua et al.,2020;脇田浩二,2021)。

      2.5 蛇綠巖研究的新進展

      科學是發(fā)展的,科學研究需要與時俱進。早先的認識是在早先的水平上提出來的,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早先的研究可能正確,也可能不正確,可能需要修改或更新,這是非常正常的現(xiàn)象。最近,蛇綠巖研究取得許多新進展,其中不少是非常可喜的。

      2.5.1蛇綠混雜巖填圖研究的新進展

      早先的蛇綠巖研究,大家主要關(guān)注蛇綠巖的巖石組合,彭羅斯會議的決議強調(diào)的也是這個概念。經(jīng)過幾十年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地幔橄欖巖不僅洋盆里面有,陸殼下也有,如阿爾卑斯西段的Lanzo、Finero、Balmuccia、Baldissero,西班牙南部的Ronda,紅海的Zabargad,委內(nèi)瑞拉的Horoman,中國的阿爾金—柴達木盆地北緣—北秦嶺—大別山—蘇魯?shù)?張旗等,2020a及其所附的參考文獻)。于是,與蛇綠巖相伴的深海沉積和混雜巖就越發(fā)顯得重要。認真、細微和準確地野外觀察無疑是蛇綠巖研究的第一要務(wù)。最近,張繼恩、趙磊、閆臻、李榮社和張克信等在這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張克信等,2011;李榮社等,2016;張繼恩等,2018,2021a,b;閆臻等,2018,2020;楊亞琦等,2018),他們對蛇綠混雜巖進行了超大比例尺巖性—構(gòu)造精細填圖,是應(yīng)當予以推廣的好方法。這樣,再加上在野外研究基礎(chǔ)上的室內(nèi)分析研究,有可能使蛇綠巖研究向前邁進一大步。這里特別要注意的是,觀察一定要力求準確,不要把蛇綠混雜巖擴大化,不要把不是蛇綠巖混雜巖的巖石、地層也當成混雜巖的成分,歸入蛇綠混雜巖。

      2.5.2年代學在識別蛇綠巖中的作用

      早先大家主要關(guān)注年代學能夠給出精確的定年資料。殊不知,在蛇綠巖識別中年代學研究也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在雙溝蛇綠巖研究中,與地幔橄欖巖伴生的有輝長巖和玄武巖,年代學研究表明,輝長巖是泥盆—石炭紀的,而玄武巖卻是早三疊世的,說明同樣具有MORB特征的輝長巖和玄武產(chǎn)出的時代相差久遠,應(yīng)當具有不同的含義。如果認為玄武巖是蛇綠巖的成員,則輝長巖就不是;如果輝長巖是蛇綠巖的成員,玄武巖則不是。輝長巖與玄武巖沒有任何關(guān)系。研究表明,它們都不是蛇綠巖的成員,雙溝不存在蛇綠巖,雙溝玄武巖與地幔橄欖巖是不同時期巖漿活動的產(chǎn)物(張旗,2021a)。

      Jian Ping等(2012)、黃波等(2016)對賀根山蛇綠巖的時代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賀根山存在兩期不同的年齡數(shù)據(jù),早期是早石炭世—晚泥盆世的,晚期是早白堊世的。他們認為,早期的與賀根山蛇綠巖有關(guān),后期是洋盆關(guān)閉以后巖漿活動的產(chǎn)物。

      對于蛇綠巖來說,年代學研究主要關(guān)注蛇綠巖的形成時代和侵位時代。蛇綠巖的形成時代一般用深海沉積中的微體化石或/和火成巖的年代學測定加以確定,而侵位的時間大體相當于洋盆閉合陸塊碰撞的時代,這要根據(jù)綜合因素來考慮,需要不同專業(yè)的研究互相配合,關(guān)鍵是要在野外厘清碰撞前后地質(zhì)體之間的相互關(guān)系,準確鑒定碰撞后最老地層或地質(zhì)體的年代。

      2.5.3大數(shù)據(jù)研究的進展

      在蛇綠巖地球化學研究中,判別圖是學術(shù)界期望的一個方法,可惜這個方法已經(jīng)失效了。失效的原因是早先的判別圖是根據(jù)若干地區(qū)的局部數(shù)據(jù),按照歸納的方法總結(jié)出來的,不具有全稱陳述的含義(張旗,2021b,c)。判別圖只能說明過去,不能應(yīng)用于未來,這是判別圖本身的局限性導(dǎo)致的。而大數(shù)據(jù)方法,尤其采用全數(shù)據(jù)模式,就避免了歸納法的不足,使判別圖能夠應(yīng)用于任何場景(張旗,2021b,c)。巖石學和地球化學應(yīng)用于解決蛇綠巖構(gòu)造環(huán)境問題之所以受局限,還因為按照目前的認識,只有玄武巖判別圖比較可靠,而輝長巖、安山巖、苦橄巖等無法加以利用。大數(shù)據(jù)研究解決了這個問題,按照目前大數(shù)據(jù)研究的結(jié)果,不僅玄武巖可以判別環(huán)境(張旗等,2020b),輝長巖、安山巖也可以判別環(huán)境,且判別效果并不比玄武巖差,甚至效果還要好一些(圖3至圖5)。

      圖3 全球安山巖構(gòu)造環(huán)境判別圖(劉欣雨等,2019)Fig.3 Andesite tectonic environment discrimination map by global data (after Liu Xinyu et al.,2019&)圖中粗實線示不同構(gòu)造環(huán)境的安山巖大體完全可以分開的界線;粗虛線示基本上(90%以上)可以分開的界線.。MORA—大洋中脊安山巖;OIA—洋島安山巖;IAA—島弧安山巖The thick solid line in the figure shows the roughly completely separable boundary between andesites in different tectonic environments.The thick dashed line shows the borderline that is essentially (90% or more) separable.MORA— mid-ocean ridge andesite,OIA— oceanic island andesite,IAA— island-arc andesite

      圖4 全球輝長巖構(gòu)造環(huán)境判別圖(據(jù)Han Shuai et al.,2020)Fig.4 Gabbro tectonic environment discrimination map by global data (from Han Shuai et al.,2020)IAG—島弧輝長巖;OIG—洋島輝長巖;MORG—大洋中脊輝長巖IAG— island-arc gabbro,OIG— oceanic island gabbro,MORG— mid-ocean ridge gabbro

      圖5 全球輝長巖構(gòu)造環(huán)境判別圖(據(jù)杜君等,未刊資料)Fig.5 Gabbro tectonic environment discrimination map by global data (after Du Jun et al.,not published)

      此外,有些礦物也有判別效果,甚至包括橄欖石,雖然目前的效果還不是很好(焦守濤等,2018;羅應(yīng)等,2018;李玉瓊等,2018;劉欣雨等,2019;Han Shuai et al.,2020)。大數(shù)據(jù)挽救了判別圖,使采用地球化學確定混雜巖中不同塊體的性質(zhì)有了新的進展。

      2.5.4地球物理探測研究

      地球物理方法對蛇綠巖研究很有用,這是筆者等在撰寫本文時才體會到的。Jiang Mei等(2015)對羅布莎進行了地震反射和大地電磁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含鉻超鎂鐵質(zhì)巖是由多條向南傾斜的斷層推覆到岡底斯巖基南緣的構(gòu)造片。超鎂鐵質(zhì)巖體最大厚約4 km,其下為印度板塊的上地殼。發(fā)現(xiàn)在20~50 km深度之間有許多橢圓形低電阻率體,其下部可能靠近雅魯藏布江附近65 km深度處的莫霍面,推測該低阻體源于中、下地殼部分熔融體,與雅魯藏布縫合帶深部構(gòu)造活動和地幔物質(zhì)上升有關(guān)。

      徐新學等(2011)對賀根山和錫林浩特板塊縫合帶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大地電磁測深反演結(jié)果表明,該剖面以賀根山和錫林浩特縫合帶為界分為殼幔結(jié)構(gòu)差異較大的四個構(gòu)造單元,其中的錫林浩特縫合帶南殼內(nèi)高導(dǎo)層埋深約在25 km,存在深達90 km的高阻塊體(圖6)。邵濟安等(2020)對上述資料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賀根山巖塊是有根的,它貫穿地殼,直達上地幔高導(dǎo)層,是地幔底辟上涌形成的。邵濟安等(2020)回顧了長期以來學術(shù)界對賀根山鎂鐵—超鎂鐵巖存在的不同認識,指出解決問題的關(guān)鍵之一是弄清鎂鐵—超鎂鐵巖的深部產(chǎn)狀,這需要來自地球物理觀測數(shù)據(jù)的依據(jù)。他們基于航磁和重力數(shù)據(jù)判斷,賀根山巖塊可能是從深部上來的,推測可能是在地幔底辟上涌的背景下,幔源熔—流體沿著巖石圈斷裂持續(xù)上升而到達淺表的(邵濟安等,2020)。

      黃竺等(2015)在賀根山鉻鐵礦中發(fā)現(xiàn)了金剛石、碳硅石、自然鉻等30多種地幔礦物,推測它們來自上地幔深部。楊經(jīng)綏等(2013)在討論西藏等地發(fā)現(xiàn)的蛇綠巖型金剛石和鉻鐵礦深部成因時,也曾提到它們是被上涌的地幔柱帶至淺部。圖6證明,邵濟安等(2020)對賀根山蛇綠巖的認識是可信的。

      蛇綠巖研究中如何發(fā)揮地球物理方法的作用,是一個新問題,這是一項跨界的研究,需要探索的東西還很多。

      3 結(jié)論

      (1)中國蛇綠巖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也存在許多問題。關(guān)鍵是識別出的蛇綠巖帶太多,把許多不是蛇綠巖的地質(zhì)體(組合)也當成了蛇綠巖。當前需要做的是去偽存真,對中國蛇綠巖進行一次認真地清理,還中國蛇綠巖一個真實的面貌。

      (2)地幔橄欖巖是蛇綠巖最重要的成員,來自洋殼下。世界上還有另一類來自陸殼下的地幔巖,被稱為造山橄欖巖。因此,地幔橄欖巖并非蛇綠巖所獨有。此外,有越來越多的數(shù)據(jù)表明,MORB(洋中脊玄武巖)也不僅僅出現(xiàn)在洋中脊,在其他許多不同的構(gòu)造背景下都可以出現(xiàn)。因此,不能簡單地認為一個地區(qū)只要有了地幔橄欖巖和MORB就是蛇綠巖了。蛇綠巖是消失的洋盆記錄,蛇綠巖即蛇綠巖套,斯泰因曼的“三位一體”的概念仍然是合適的。

      (3)文中回顧了蛇綠巖研究的兩個發(fā)展階段:前一個階段以1972年的彭羅斯會議為標志,開啟了蛇綠巖研究的新篇章,當時的學術(shù)界主要關(guān)注蛇綠巖的巖石學和地球化學問題,關(guān)心蛇綠巖的巖石組合。新的階段是從20世紀后期逐漸發(fā)展起來的,于近期取得了突出的進展。筆者等強調(diào)指出,蛇綠巖本質(zhì)上是一個構(gòu)造問題而非單純的巖石和地球化學問題,當然,這里不是排斥巖石學和地球化學的作用。蛇綠巖即蛇綠巖套,一般多以蛇綠混雜巖形式出現(xiàn),因此,它不僅包括一個特定的巖石組合,還包括深海沉積和混雜巖。文中肯定了中外學術(shù)界在蛇綠巖構(gòu)造研究方面獲得的許多新發(fā)現(xiàn)、新思路和新進展。認為大比例尺野外填圖是一個值得推廣的好方法。此外,大數(shù)據(jù)與地球物理方法也是非常有意義的。蛇綠巖是一個復(fù)雜體系,不確定的問題相當多。它需要構(gòu)造地質(zhì)學家、地層學家、古生物學家、巖石學家、地球化學家、年代學家以及地球物理學家的共同努力。

      (4)中國蛇綠巖需要證偽,清理就是證偽。早先的研究,30~40年前的認識,從今天來看,肯定有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進的地方。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必須隨著科學的進步而改變我們的思路和研究的方法。專家、權(quán)威的認識不一定可信,一切均可以懷疑,均需要證偽,包括我們?nèi)ト致匪?、阿曼考察,也不是去頂禮膜拜,也是可以懷疑,可以證偽的。不然,科學就不能發(fā)展了。

      總之,蛇綠巖非常復(fù)雜,蛇綠巖與非蛇綠巖很難區(qū)別。中國蛇綠巖研究任重而道遠。筆者等的上述見解非常粗鄙簡陋,所提出的一些認識不是結(jié)論而是猜測。筆者等只是提出了一些想法,一個思路,僅供大家參考。

      致謝:研究中與中國科學院地質(zhì)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林偉研究員、張繼恩副研究員,中國地質(zhì)科學院劉建輝研究員、北京大學邵濟安教授以及西北大學陳亮教授等進行了討論。感謝張拴宏研究員和另一位審稿專家的評論和建議。

      猜你喜歡
      橄欖巖蛇綠巖輝長巖
      蛇綠巖中識別出不同類型的方輝橄欖巖及其巖相分帶
      ——來自丁青蛇綠巖專項地質(zhì)調(diào)查的證據(jù)*
      巖石學報(2022年11期)2022-12-08 11:30:38
      攀枝花鐵礦床淺色輝長巖墻的成因及其地質(zhì)意義
      河南西峽縣洋淇溝橄欖巖礦床地質(zhì)特征及開發(fā)利用
      贛東北樟樹墩-西灣蛇綠混雜巖中輝長巖和玄武巖年代學、地球化學特征及地質(zhì)意義
      準噶爾北部科克森套蛇綠巖中輝長巖年代學、巖石化學特征及地質(zhì)意義
      西藏羅布莎地幔橄欖巖礦物學初探
      東昆侖造山帶蛇綠巖研究進展
      地球(2016年3期)2016-03-21 08:22:15
      利用石榴橄欖巖重建大陸俯沖帶的古動力學環(huán)境及其演化過程*
      巖石學報(2015年12期)2015-03-15 11:24:28
      物探在納木錯西部蛇綠巖片帶中找鎳鐵礦的應(yīng)用
      菲律賓Zambales蛇綠巖套的再研究:對其特提斯來源的啟示
      地球?qū)W報(2012年1期)2012-09-20 00:46:44
      普定县| 绿春县| 南川市| 前郭尔| 荃湾区| 平阳县| 丰城市| 怀化市| 龙陵县| 全州县| 平陆县| 武隆县| 广东省| 南通市| 枣强县| 昭通市| 长寿区| 遂昌县| 中超| 启东市| 盘山县| 三亚市| 东台市| 疏勒县| 栖霞市| 元江| 临清市| 阿拉尔市| 获嘉县| 台南市| 涟水县| 且末县| 上虞市| 贺州市| 武威市| 海城市| 江陵县| 黎平县| 延边| 津市市| 云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