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益涵
1980年代,照相機在人們眼中可是個稀罕物件,與現(xiàn)如今人們見慣了各種相機,而且還可以隨時隨地用手機拍照不同,那時擁有機械相機的人為數(shù)不多,相機使用者大多是各個國家單位、新聞機構的工作人員和記者,必然,能夠維修機械相機的地方也是鳳毛麟角,中國圖片社的相機維修部是其中之一。而在圖片社相機維修技術團隊中,劉步春是出色的一員。作為中國圖片社相機維修高級技師,劉步春專注相機維修行業(yè)近40年,用他精湛的維修技藝和職業(yè)生涯詮釋了相機手工維修行業(yè)的工匠精神。
中國圖片社高級技師劉步春
1974年,劉步春入職中國圖片社時,被分配到暗房工作,一干就是8年。但從小就對機械感興趣,愛“鼓搗”東西的他,漸漸覺得暗房工作對他不適合,于是就申請轉做相機維修。在那個年代,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講,在工作中都是被職業(yè)選擇,然后努力“干一行,愛一行”,而劉步春卻是“愛一行”才“干一行”的幸運兒。雖然是半路出家,但他憑著對機械原理濃厚的興趣,僅用了四五個月就練成了獨立維修相機的本領。經過之后近10年的工作積累,劉步春成了相機維修部的業(yè)務骨干。2015年,60歲的劉步春師傅退休,但修相機這件“好玩兒”的事兒,他至今沒有停過。
1980年代,很多愛攝影的人都知道,只要提起相機維修,大家就會想到中國圖片社。當時有很多人會從外地趕來北京,專程到中國圖片社修相機。中國圖片社相機維修部的客戶絡繹不絕,劉步春現(xiàn)在還記得,當年自己的月工資是38.5元左右,而在他正式開始獨立記賬個人營業(yè)額的那個月,他創(chuàng)造了273元的營業(yè)收入,相當于自己月工資的7倍!這也讓劉師傅認識到,相機維修這門手藝所創(chuàng)造的價值不可小覷。
由于國外相機價格非常昂貴,且其零配件極其難得,國內相機維修師傅的工作遠比國外相機修理師的要復雜得多。劉師傅在修理相機時,經常需要對破損件進行最大限度的修補。一臺故障相機送到劉步春手中,他一般都是先將其拆開,一點點排查出故障原因,對尚可補救的受損零配件進行修復,如果遇到零配件完全損壞無法修復,劉步春就努力開動腦筋,想方設法重新造出一個新配件做替換,以確保相機不因沒有配件而報廢。這個手工打造“仿制品”的過程中會用到焊接、車工、打磨等各種技術,而這些都是劉步春原來從未接觸過的,憑著濃厚的興趣,他自己研究創(chuàng)造,并且樂在其中。
劉步春和他的維修工具
1990年代初期,中國圖片社相機維修業(yè)務最火爆的時候,劉步春一個月需要維修200多臺相機,盡管任務很重,他仍然一絲不茍,而且他精湛的手藝從沒讓客戶失望。劉師傅回憶說,尼康公司曾經推出一款相對低端的電子快門的照相機——尼康FE10相機,產品投放到中國市場后沒多久,這款相機的快門就頻頻出現(xiàn)一種故障,即卷片以后快門“掛”不上,造成快門簾無法打開。愛琢磨的劉步春接修了幾次這類故障后,漸漸發(fā)現(xiàn)了出問題的原因:原來,尼康公司為FE10相機選擇的快門組件基板所用材料比較單薄,導致相機快門組件力量不夠,加上相機設計結構存在缺陷,所以當快門和卷片組件配合到一起后,整個快門組件基板會發(fā)生下沉,導致快門無法“掛”上。劉步春想了一個非常簡單的辦法,他自制了一個3毫米長、1.5毫米寬、1毫米厚的樹脂板,將其固定在反光鏡組件零件的螺絲與快門組件之間,借助機械零件之間互相的力量,使快門組件無法下沉,相機的故障問題迎刃而解。后來,他的徒弟們到日本交流時,展示了劉步春師傅的這項修復技術,尼康公司的人都深感驚訝,并表示佩服。
1994年,新華社攝影部成立了尼康相機維修站,劉步春加入其中,并作為相機維修服務人員參與了很多體育賽事,如第三屆亞洲冬季運動會,第八屆、第九屆全運會,第十三屆亞洲杯足球賽,第九屆全國冬季運動會等等。
相機維修的另一大樂趣,是維修者有機會碰到一些常人難得一見的獨特機型。對于劉步春來說,每次遇到這樣的維修活兒,他都如獲至寶。他記得曾經修過一臺擁有獨一無二專利技術的愛克山泰(Exakta)相機,這臺相機的底片盒中藏著一個小刀片,如果攝影師沒有拍完整個膠卷,就需要緊急沖洗已經曝光部分的膠片,便可以利用這個小刀片進行“摸剪”(即在暗房或暗箱中將膠片一切為二),取出已曝光部分的膠卷拿去沖洗。此外,他還做過寶麗來相機的專修服務,這種看似兒童玩具的“卡通”相機的機械構造其實比較復雜,寶麗來相機的整個機身只有一個螺絲扣,其他配件全是塑料材質,連接部分全部依靠卡扣結構來固定,工藝非常特殊,維修時需要用到特殊工具進行拆卸,這給劉步春留下了深刻印象。
隨著科技技術的發(fā)展,數(shù)碼相機漸漸地充斥攝影器材市場,劉步春的維修工作也逐漸從機械相機轉變?yōu)閿?shù)碼相機。由于維修方法與機械相機截然不同,他需要重新學習?!坝嬎銠C技術和外語是我的弱項。因為相機的英文說明書很難啃,給我的維修工作帶來很大難度?!北M管如此,劉步春都努力保持積極心態(tài),面對和解決問題。
2015年,劉步春正式退休,但他并沒有因此而閑下來,相反,找他來維修老舊相機的攝影愛好者依然不少。他們當中有不少人是相機藏家,特別熱衷于購買和收藏傳統(tǒng)機械相機。對于他們來說,能夠修理各種機械相機的劉師傅無疑是一位身懷絕技的“寶藏大叔”。
對于收徒和傳授手藝,劉步春說:“如果現(xiàn)在有愿意靜下心來學習這些技能的年輕人,我一定會毫無保留地把我所知道的東西都傳授給他們。雖然現(xiàn)在來修理照相機的人越來越少了,但咱們中國圖片社相機維修這門手藝,真值得傳承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