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魚》(2003)是一部同時獲得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提名與第61屆金球獎提名的經(jīng)典電影。美國導演蒂姆·波頓嘗試用奇幻的想象,呈現(xiàn)他對父子關系的理解。愛德華(麥克格雷格 飾)和威爾(克魯?shù)缕?飾)是一對父子,他們的關系有著隔閡與裂痕。當威爾收到父親臨終前的消息,他踏上了尋找父親的旅程,并遇見了父親所津津樂道的——年輕時捉住的大魚。
“大魚”本身就寄托著浪漫想象,就像莊子《逍遙游》所言,“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后來,國產(chǎn)動畫電影《大魚海棠》(2016)獲得廣泛好評。而電影《大魚》不再聚焦于愛情,而是聚焦于親情與對生命的感悟。從女巫的玻璃眼珠,可以看見自己未來的死法。只要有足夠廣闊的空間,魚或人就能不停生長,變成巨型的魚或人。人生就是一場探險,在前人從未經(jīng)歷過的途中不斷發(fā)現(xiàn)新世界。
電影《大魚》告訴我們,不要小瞧別人的經(jīng)歷。當快要成為父親,且快要失去自己的父親之時,卻也真正理解了自己的父親。一切都不晚,每個人都要歷經(jīng)自己的險境才能擁抱大魚。這些經(jīng)歷是為了告訴我們,看見的是真實的,未知的是可愛的,要敢于冒險,人終究會死,但往往不是死在冒險的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