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曾說過:“中國從來沒有一個文人,像杜甫那樣用那么多詩句告訴全社會,苦難存在的方位和形態(tài),苦難承受者的無辜和無奈……在他筆下,再苦的事,再苦的景,再苦的人,再苦的心,都有美的成分。他盡力把它們挖掘出來,使美成為苦的背景,或者使苦成為美的映襯,甚至干脆把美和苦融為一體,難分難解。”今天我們通過兩首古詩看一下“詩圣”杜甫是怎么描繪他為官時期和西南漂泊時期的所見所聞。
石壕吏
〔唐〕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zhàn)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
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
急應(yīng)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
〔唐〕 杜甫
八月秋高風(fēng)怒號,
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飛渡江灑江郊,
高者掛罥長林梢,
下者飄轉(zhuǎn)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忍能對面為盜賊。
公然抱茅入竹去,
唇焦口燥呼不得,
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fēng)定云墨色,
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鐵,
嬌兒惡臥踏里裂。
床頭屋漏無干處,
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jīng)喪亂少睡眠,
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
嗚呼!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4A34B94C-A7BA-4163-B2F6-0F9B3206D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