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社區(qū)團購”成了不少居住在上海的人獲得物資的重要方式。一些小區(qū)居民業(yè)主群內,擔任社區(qū)團購負責人的“團長”不斷涌現(xiàn),他們聯(lián)系貨源,選品,溝通物流,群接龍收付款,聯(lián)動志愿者發(fā)放物資,為居民團購蔬菜、牛奶、肉類等物資。艱難時刻,過去在鋼筋水泥建筑里互不相識的鄰里,也在守望相助。
講述人:弗里達,上海長寧區(qū)
我居住在上海長寧區(qū)萬航渡路的一個小區(qū)。因為老年人較多,社區(qū)群組內只有40余人。很多團購至少要50-200份起送,社區(qū)群里人數太少沒辦法開團。我們只能在群組里進行一些簡單的“以物換物”,但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為了湊夠團購起送份額,無計可施之下,我在搬來這個社區(qū)4個多月后,第一次鼓起勇氣敲響同層另一戶鄰居的大門,詢問他們是否需要買菜。鄰居是一位60歲左右的阿姨,起初她以為我是送物資的志愿者,有些雀躍地對我說,“我缺牛奶和雞蛋”。解釋了一番后,阿姨才明白意思,加入了群組。
挨個敲門把同層的鄰居們都拉入群后,我開始在群里動員大家去拉各自的鄰居入群。經過大家一天的努力,4月7日,小區(qū)群里的人數達到了256人。團購終于可以進行了??紤]到群里沒辦法熟練掌握智能手機的老年人,第一個開團購的團長沒有使用協(xié)作文檔,而是選擇原始的“微信接龍”的方式,整理大家需要的蔬菜包套餐和數量。隨后,又有團長發(fā)起了雞蛋團和面包團。
主食和蔬菜都開團后,我想到或許大家和我一樣已經太久沒嘗到水果的滋味,便行動起來。群里不斷有人自發(fā)地找一些團購渠道,分享水果店店主的聯(lián)系方式,搜集信息聯(lián)系了一些店主后,我找到了一個比較大的供應商,店主承諾會聯(lián)系小貨車配送,保證最晚4月9日下午兩點前送達水果套餐。得到確定的信息后,我作為“團長”發(fā)起了水果團。
商家只提供一種套餐,包括10斤左右的蘋果、耙耙柑、沃柑和奶香核桃,總共129元,還算合理。因為已經開團好幾次,大家已經慢慢熟悉了“群接龍”小程序,在備注中會寫清楚自己的門牌號,購買的套餐類型和數量。但即使如此,統(tǒng)計信息仍然是一個耗時又瑣碎的工作。
我手寫了一份表格,記錄了大家的電話和購買數量。除了翻看大家的聊天記錄和整理團購信息外,我還要不停地回復群里的消息,“水果什么時候發(fā)?”“套餐里有什么東西?”收款后,我還不得不進行持續(xù)不斷的信用保證,證明自己不是騙子?!柏浽纯孔V嗎?”“什么時候能收到?”諸如這樣的問題,我每天要回復很多次,一天要給供貨商打十幾個電話,再三確認水果的分量、價格,配送時間;感覺自己不僅做了銷售的工作,還兼職客服。
4月9日是個“豐收”的日子,我收到了4月7日蔬菜團首次團購的88元蔬菜包,包括一把油菜、一把小蔥、一個白菜、兩根油麥菜、兩個洋蔥,菜花和兩根芹菜;也收到了居委會發(fā)放的物資,有牛排、西葫蘆、牛奶、面條、三個丑橘、一袋西紅柿,吃飯問題終于解決。但我發(fā)起的團購卻“夭折”了,下單后供貨商反饋找不到可以送貨的司機,等待了4天后還未發(fā)貨。大家也不想再繼續(xù)等下去,我只好點開34份下單居民的微信,逐一退款。
發(fā)放和接收物資也是另一件難事。因為不允許聚集和接觸,貨物到達小區(qū)門房后,我們要在群里接龍,依次取貨上樓再在群里留言,一個一個地下樓取。有好心的居民會把同一棟樓的物資拿到樓下,甚至會幫老人拿到門口。
回想這些天的經歷,我沒想到自己會因為疫情封控這樣的原因重新找回消失的“附近”。2021年12月,我從北京搬到上海,租住在這個小區(qū)。小區(qū)里老年人居多,印象里他們總三三兩兩地坐在向陽處,像長在樓下的南方植物一樣讓人陌生。我不知道該怎么和他們建立聯(lián)系,居住4個多月了,我好像從未了解過這個社區(qū),沒有結識住在我附近的人們,也從未和他們建立過真實的連接。我作為推動者建立的這個社區(qū)群組,也在持續(xù)地提醒著我,他們是一群具體的人。
講述人:李波,上海浦東新區(qū)某快捷酒店
我所在的酒店不屬于任何社區(qū)和街道。今年3月,讀大四的我向學校申請休學半年,從澳大利亞回國,到浦東的一家證券公司實習。沒想到,剛到這家酒店住了半個月,上海的疫情便暴發(fā)了。
幾十名前臺、保潔和后勤人員維持著酒店的運轉。我和另外130多位房客封閉在這里。封控后,酒店附近的肯德基、麥當勞和其他餐館都關門且不再提供外賣服務。此前,我只是聽說這里要被封鎖兩天,只準備了水果和零食,很快就被消耗完了。
4月2日,一位同在上海實習的朋友得知我吃不上飯后,推薦給我一個做自熱米飯的商家。我滿腦子想著團購米飯、泡面和牛奶,找前臺服務人員反復溝通過四五次,問是否能在前臺放置一張團購群二維碼,對方委婉拒絕。那時,我不認識任何一位房客。所有人的房間都緊閉著,大家只會在洗衣服或者買咖啡時下樓。我從行李箱里找到一沓便利貼,手寫“酒店自救,拉群團購”,附上我的微信ID。早晨,是保潔阿姨打掃的時間,我繞過這個時間點,在下午3點出發(fā)張貼。我在自己所住的6層的3個電梯間內外兩側貼了6張便利貼。那兩天回到房間以后,一小時之內能有五六人添加我的微信。添加完幾個房客后,我拉了一個團購群。之后,陸續(xù)又有40多人添加了我的微信。
從團購群組建之初,我便提議團購米飯和泡面。4月5日,我組織了一次團購:自熱米飯按箱計算,分三種口味,89元一箱;泡面6桶算作一份,每份52.9元。兩天后,共有53人私信我登記信息。我把參與團購的人名字標記為房間號和錢款數,收完一個人的錢就往Excel表格里填寫一項,標記好他購買的口味和數量。
三天后,老板把自熱米飯用膠帶捆起來親自送貨上門。我還收到了母親發(fā)來的微信,她像往常一樣詢問我日常。我沒提團購的事。米飯到貨前,我已經連續(xù)在App搶了6天菜。每天8點半開始,我迅速點擊頁面上的水果、蔬菜、蛋糕、酸奶……失敗了3次,成功了3次。后來,團購群里有人提議大家一起聯(lián)系店家,團購面包和炸雞,當天到貨。我還試過點外賣充饑,平均一天點4次,成功1次。
為了安撫群友,我總往群里發(fā)送貓咪表情包,希望“毛孩子”能治愈大家。大多數群友也都在維持愉悅的氣氛。一位東北大哥每天早上發(fā)送短視頻。鏡頭里,他身穿紅衣紅鞋,頭戴紅帽,在樓頂天臺上練習登山跑??粗煺顾闹?,肌肉發(fā)力,我也生出在房間里鍛煉的沖動。
4月10日,我們突然收到消息:“酒店被政府征用了?!蹦翘煜挛纾冶晦D移到浦東機場附近的一家快捷酒店,每天能夠吃到兩份20元的自費盒飯。這意味著,我再也不用團購和搶菜了。
(摘自《新京報》石潤喬)□7C7B8F95-DAFB-4308-9BE3-3D2580535C6D